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文献 » 炼铁文献 » 正文

马钢2500m3高炉冷却壁的变化及铜冷却器的应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10-13  来源: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苏德奎  浏览次数:379
 
核心提示:对马钢2500m3高炉冷却壁的破损及变更改造原因进行了分析比较,认为使用铜冷却壁对高炉长寿有着决定性的影响。通过对铜冷却器冷却强度的摸索控制,改善了高炉的稳定顺行。

摘 要:对马钢2500m3高炉冷却壁的破损及变更改造原因进行了分析比较,认为使用铜冷却壁对高炉长寿有着决定性的影响。通过对铜冷却器冷却强度的摸索控制,改善了高炉的稳定顺行。

关 键 词:大型高炉;冷却壁;铜冷却器;漏水

马钢二铁总厂现有2500m3高炉2座。1号高炉1994年4月投产,2007年2月停炉大修,2007年6月投产;2号高炉2003年10月投产。高炉炉腹至炉身下部冷却壁,经历了由球墨铸铁→铸钢→铜的演变。本文重点阐述铜冷却壁、铜冷板在马钢二铁的使用情况。

1 高炉炉体炉腹至炉身下部冷却壁的变迁

1号高炉炉体的冷却壁为高韧性球磨铸铁冷却壁,冷却水为开路循环工业净化水。由于冷却壁的大量破损,于2000年12月5日被迫进行第一次项修,大面积更换冷却壁,12月21日重新点火服役。第一代炉役未中修服役期为6年7个月。随后,由于炉腹第6~7段冷却壁的大量破损,2003年进行年修更换,材质改为铸钢。2007年,高炉大修炉腹至炉身下部冷却壁改为轧制铜,同时取消了炉腰板。高炉炉体炉腹至炉身下部冷却壁的变迁见表1。

 马钢2500m3高炉冷却壁的变化及铜冷却器的应用1

1.1 1号高炉(第一代)项修前冷却壁的破损情况

1994年4月—2000年11月,1号高炉(第一代)炉役中修前,各段冷却壁的破损情况见表2。

马钢2500m3高炉冷却壁的变化及铜冷却器的应用2 

对破损冷却壁分段,第6、7段为炉腹段;炉腰板、第8、9段为炉腰段;第10、11、12、13段为炉身中下部。其中,炉腰段冷却壁破损率最高,开炉后至第三年即有51.66%冷却壁发生破损漏水;至开炉后第五年,破损率已高达81.66%,说明1号高炉此部位冷却壁破损最严重。

至2000年10月,1号高炉冷却壁已有72.7%破损。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开炉后的第一年,1号高炉即有5块冷却壁破损,其后全炉冷却壁的破损速度相当快。2000年中修,对损坏最严重的炉腰板进行全部更换,材质改为铜,对第6~7段漏水冷却壁进行更换,材质未改。随后,由于第6~7段炉腹段冷却壁的大量破损,2003年被迫进行年修更换,材质改为铸钢。

1.2 铸钢冷却壁及铜冷却壁比较

由于大量冷却壁破损,1号高炉在2000年12月曾安排项修。在更换炉腹段冷却壁时,使用了1块铜冷却壁用作试验,至2007年2月第一代炉役停炉时,共使用了6年零1个月。此块铜冷却壁使用无氧轧制铜板加工,采用四进四出直列水通道独立给水,安装在第6段第28~29号风口的上方(第38块),与此次解剖的同段第27~28号风口上方的铸钢冷却壁(第37块)并列,使用环境和工况相同,因而易于进行解剖比较。

(1)解剖方法。实体解剖在马钢第二机制公司的6m龙门刨床上进行,自热面向冷面连续逐段刨切,至水通道中心线断面止。铸钢、铜冷却壁解剖如图1所示。

马钢2500m3高炉冷却壁的变化及铜冷却器的应用3 

(2)铸钢冷却壁刨切过程中的裂缝及水管拉断情况。自热面刨下86mm后的情况如图2所示,自热面刨下86mm后冷却壁的断面情况如图2(a)所示;此断面上清晰可见壁体多处的显裂缝,固定螺栓中心线横向贯穿整个冷却壁的大裂缝,宽约8mm[如图2(b)所示];冷却壁边缘水管已拉断开裂,裂缝贯穿冷却壁并连通到固定螺栓处[如图2(c)所示];冷却壁下部固定螺栓处应力集中产生的放射状断裂缝,缝宽5~8mm[如图2(d)所示]。产生裂缝及水管拉断的主要原因应为热应力导致。

马钢2500m3高炉冷却壁的变化及铜冷却器的应用4 

(3)铜冷却壁热面燕尾槽的剖面情况。解剖表明,热面燕尾槽剖面无任何烧损、侵蚀,也无任何气孔和缺陷,无裂纹裂缝,且表面光滑(如图3所示)。

马钢2500m3高炉冷却壁的变化及铜冷却器的应用5 

铜冷却壁刨切至燕尾槽底时的剖面情况如图4所示,图4中黑色部分为固定螺栓位置,小的斑点为刨床漏下的油渍,表面仍非常光滑,无任何细小的裂纹和缺陷。

马钢2500m3高炉冷却壁的变化及铜冷却器的应用6 

解剖的铜冷却壁采用直进直出四通道进出水布置,水通道为直接在轧制铜坯上钻孔而成。解剖至水通道中心线时的断面情况如图5所示。由图5可见,水道内面依旧光滑,且无任何结垢现象,说明铜材质冷却壁具有优良的抗结垢性能。

马钢2500m3高炉冷却壁的变化及铜冷却器的应用7 

2 铜冷却器的使用情况

根据2号高炉炉腰铜冷板及其他高炉的使用情况后,1号高炉在2007年大修时作出了取消炉腰板的选择,目前第6~8段铜冷却壁使用正常。

2号高炉于2003年10月投产,设计采用全冷却壁、砖壁合一、喷涂内衬、铜冷却壁、铜冷板、水冷炭砖炉底、进口“陶瓷杯”炉缸等当时的先进技术。从炉底到炉喉钢砖下沿共19段冷却壁和3段铜冷板过渡,根据炉内纵向各区域不同工作条件和热负荷大小,采用不用结构形式和不同材质的冷却壁(见表3)。关键部位采用铜冷却壁并在炉皮的拐点处增加3段铜冷板(每段48块),当时的设计思想是以便有机过渡,做到冷却壁间安装面过渡平滑。

马钢2500m3高炉冷却壁的变化及铜冷却器的应用8 

(1)铜冷却壁使用情况。2号高炉炉体第6~9段安装了4段铜冷却壁,每块有4个通道至下而上串联给水,供水环管Φ720mm×10mm。2004年7月26日,首次发现漏水现象,漏水很小。经多次确认后,认定为通道漏水,怀疑为铜冷却壁接头管道处受应力拉伸开焊而漏水,铜冷却壁壁体应是完好的。

至目前为止,共发现11个通道漏水,均进行了控水及拆分处理,对高炉生产影响不大。

(2)铜冷却板使用情况。2号高炉炉体第9段与第10段、第10段与第11段、第11段与第12段之间安装了3段铜冷却板。3段铜冷板每块有冷热面两个通道,自联后再两块水平串联给水(两块一联),供水环管Φ26min×8mm。2007年4月13日,检查出第9段1号第一块铜冷却板破损开始,发现其漏水危害极大,且较难控制,影响到高炉的生产与顺行。因铜冷却板供水方式是两块水平串联,一旦破损后,必须先控水,待休风时再进行拆分。可通过几次拆分,发觉无论怎么控制破损板的进水量,一段时间后,还是保不住破损的这一块,炉皮也出现渗水,炉况受到影响。即使内向灌浆,外向单独供水,最终冷面仍然损坏,究其原因可能还是在于控水后破坏了外向的使用效果。为了保住铜冷却板及对高炉炉壳的保护作用,经研究后决定改造铜冷却板的冷却方式,即先在内向的进出水管上焊灌浆阀,提前灌树脂耐磨料盲死内向,达到保护外向不被损坏,然后把外向供水再两块水平串联,其改造前后示意如图6所示。

马钢2500m3高炉冷却壁的变化及铜冷却器的应用9 

2008年3月19日,利用定修机会,先在第9段铜冷却板做改造性试验。改造后,第9段铜冷却板进出水状态正常,保留的板体外向无一例破损漏水,也未发现其他异常状况。鉴于效果较好,于2009年4月13日利用年休机会,对未改造的第10、11段铜冷却板进行了全部改造(无论好坏)。截至目前,此3段铜冷却板使用状况稳定,有效地控制住了破损铜冷却板漏水给高炉生产造成的影响,提升了高炉的使用寿命,改造非常成功。

从我厂的使用情况看,铜冷板的破损与高炉的顺行密切相关。1号高炉顺行状况较2号高炉好,1号高炉2000年12月炉腰板换为铜冷板后至2007年2月高炉停炉大修,铜冷板完好无损,无一漏水;而2号高炉仅生产3年半就发现铜冷板漏水,且破损速度快,2007年4月13日检查出第9段1号第一块铜冷却板破损开始,当年就破损了10块。

(3)高炉生产对铜冷却器的控制情况。由于铜冷却壁在我国实际使用时间较短,几乎没有完整使用一代炉龄的高炉,可借鉴的资料很少。2号高炉2003年10月开炉起初,对铜冷却壁、铜冷板的进水量是不控制的。2008年的一段时间,渣皮频繁脱落,时常发生砸歪风口小套现象。高炉操作上经常感觉边缘有自动加重现象,后将风口小套长度由575mm缩短至525mm,渣皮脱落砸歪风口小套现象有所好转,但炉况稳定性未有根本好转,基本上高炉每年都有一次大的波动,且基本发生在10—12月秋冬换季时节。后来感觉跟铜冷却壁冷却强度高有关,由于没有使用铜冷却壁的经验,为防止控水对铜冷却壁的损坏,2008年开始逐步摸索小步控水,控制水温差,采取控制一段,稳定一段,再控制的方法。至目前为止,铜冷却壁平均进水量较未控前减少35%的进水,水温差提高1.5℃。铜冷却壁、铜冷板进水量、水温差控制见表4。

马钢2500m3高炉冷却壁的变化及铜冷却器的应用10 

经过对铜冷却器冷却强度的控制,配合高炉下部扩风口,大风量,活跃炉缸等措施,2号高炉基本走出了每年秋冬季炉况失常的怪圈,风口小套长度也由525mm,恢复至575mm。

3 结语

从马钢二铁厂高炉炉体炉腹至炉身下部冷却壁的变迁来看,使用铜冷却壁对高炉长寿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由于我厂所处的地理位置,秋冬换季时温差大,应对冷却器水温差进行及时调整。从铜冷板的实际使用情况来看,炉况顺行状况对其寿命起着决定性的影响,破损以后对高炉炉况影响很大。综合来看,铜冷板的取消是正确的。

 
 
[ 技术文献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付款方式 电子期刊 会员服务 版权声明 冀ICP备1301601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