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卫
(江苏沙钢集团淮钢特钢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 淮安 223002)
摘 要:淮钢高炉喷煤通过技术改造,实现了 4 座高炉集中制粉、喷吹,远距离输送。高炉由喷吹单一无烟煤到烟煤混喷,混合煤粉挥发份由 17%稳定到 25%,并经操作优化,煤比由 142 kg/ t 到 165 kg/ t 的技术进步,为节能减排、降低生铁成本创造了条件。
关键词:高炉 喷煤 远距离输送 置换比
江苏沙钢集团淮钢特钢股份有限公司 (全文简称淮钢)4 座高炉 (3 号、4 号为 450 m3,5 号、6 号为580 m3 ),分别投产于 2004 年和 2007 年,并在各自高炉附近的场地同步建成 1 号、2 号两套独立的无烟煤喷煤系统,实际能力分别为 3 号、4 号高炉每座9~12 t/h,5 号、6 号高炉每座 14~16 t/h,高炉煤比一直稳定在 142 kg/t 左右。随着高炉的不断强化,以及成本压力不断加大,旨在实现高比例烟煤混喷,并逐步提高煤比的技术改造攻关,于 2018 年 10 月开始实施。目前达到了高挥发份烟煤比例 50%,煤比为165 g/t,实现高炉生产节能减排、降本的目的。
1 系统改造
由于 1 号、2 号喷煤系统对各自高炉而言,制粉能力不能满足强化后高炉用煤能力,且 1 号喷煤系统设备老化,改造为烟煤混喷不经济。故在 2 号喷煤附近新建 3 号喷煤系统供 5 号、6 号高炉,其投产后,改造 2 号喷煤供 3 号、4 号高炉。并坚持如下技改原则:
1)改造过程不影响高炉喷煤。
2)改造后系统能满足混合煤挥发份≥25%,4 座高炉在利用系数 η=4.1 t/(m3·d)的情况下,煤比正常达到 180 kg/t 最大 200 kg/t 的能力。
3)最大限度利用原有设备,以节约改造费用。
4)2 号喷煤系统因距 3 号高炉 550 m,改造后仍实现集中制粉喷吹,能远距离浓湘输送不堵管,且利用现有空压站装备,节约氮气消耗。
5)实现四座高炉制粉、喷吹控制室合一,集中控制,实现减员增效。
主要技改特点为:
1)为提高煤的置换比,节约运行成本,喷吹输送介质使用了压缩空气。改造后喷煤系统,因冲压、均压使用了氮气不再用压缩空气,故尽管喷吹距离增加、喷吹量增大,但经计算利用了原喷煤空压站作喷吹气,增加制粉耗氮气 10 m3 /t 铁。
2)将原 2 号煤棚延长 15 m,作为 2 号、3 号喷煤系统共用无烟煤煤棚;在其西侧新建一个 33 m×50 m 储煤棚,配 2 台 5 t 抓斗行车,作为 2 号、3 号喷煤系统烟煤棚。3 号喷煤系统在两煤棚之间新建烟煤和无烟煤 30 m3 的配煤仓各 2 个,将原 2 号喷煤的三个配煤仓之一,改造成 2 号喷煤系统烟煤配煤仓。
3)为 3 号喷煤系统设计 1 台 8 m3 烟气炉,同时经高温引风机引用 5 号、6 号高炉的热风炉废气,兑入 2 号、3 号喷煤烟气炉作为制煤粉干燥介质,并使用 N2 作为流化均压介质,均压放散的氮气直接接入煤粉仓,并增强了系统密封性,从而控制制粉系统w(O2)≤6%,最大不大于 8%。
4)因喷吹系统集中,正常 2 号喷煤两个喷吹系列供 3 号、4 号高炉,3 号喷煤两个喷吹系列供 5 号、 6 号高炉,但通过喷吹管道互联,可实现每个喷吹系列分别向四座高炉喷吹煤粉,提高了系统可靠性与作业率。
5)对制粉系统的中速磨机入口、出口、布袋收粉器入口、出口进行在线温度、CO 及 O2 含量不间断循环监测,并与紧急充氮等措施实现自动联锁。设计了安全防爆、计量调节与自动控制、喷煤总管与支管堵塞报警、安全连锁。
6)改变磨煤机动态分离器为静态分离器,提高设备稳定性。
7)因 2 号喷煤系统距离 3 号、4 号高炉 550 m,采用了远距离浓相输送,管道采用两级变径、设置检测加助推器防堵技术,实现直接喷吹,节约了喷吹站与制粉分开所消耗的大量氮气。同时扩大了 3 号、4 号 炉炉前煤粉分配器能力。
2 提高煤比及置换比措施
改造后 2 号、3 号喷煤系统通过 1 年多的完善、技术攻关与经济性分析,喷煤能力逐渐达到了 3 号、 4 号高炉 13~15 t/h,5 号、6 号高炉 17~19 t/h,高炉煤比稳定到 160~170 kg/t,高挥发分烟煤比例基本稳定在50%,混合煤挥发分控制在 24%~25%。主要措施如下:
2.1 高炉使用大矿批四环布料
增加 5 号、6 号高炉溜槽长度 300 mm,进一步发展中心、抑制边缘气流,提高高炉受煤能力及置换比。目前高炉装料情况如表 1。
2.2 提高炉顶压力
3 号、4 号炉由过去的 120 kPa 提高到 140 kPa, 5 号、6 号炉由过去的 150 kPa 提高到 180 kPa, 减少炉尘吹出及提高煤气利用。
2.3 提高入炉风温
通过改造 3 号、4 号炉送风装置,使直吹管在无水冷的设置下,能适应 1 250 ℃高风温;优化热风炉燃烧 - 送风制度,采用半并联送风等工艺,一年来风温提高了 35 ℃,补偿煤比提高在风口需要的热能。
2.4 提高煤在风口前的燃烧率
提高了富氧率,以提高煤在风口前的燃烧率。期间通过不同的烟煤配比,分析了煤比、混合煤挥发分与干法除尘灰含碳量趋势,试图找出最佳煤比及烟煤比例,但在煤比低于 170 kg/t、烟煤比 50%内没有发现显著的关联,随着风温、富氧的提高,干法除尘灰含碳量有降低趋势,如表 2。
2.5 保证全风口喷煤
发现煤枪等问题不能喷煤,应及时处理,不喷煤的风口一般不超过一个班。保证炉缸均匀活跃。经过技术改造和操作攻关,淮钢高炉在使用燃料条件一般的情况下,实现了高炉长期稳定顺行。淮钢燃料情况表3。
虽然煤比及烟煤比例的大幅度提高燃料比有上升趋势,但因烟煤比无烟煤及焦碳价格低得多,成本是大幅下降的,而且通过创新提高风温、富氧率等措施,煤的置换比得到明显提高,仍然能取得先进的技经指标。主要技经指标如表 4。
3 结论
1)淮钢喷煤通过技术改造,实现了最大限度利用原有设备,过程不影响高炉喷煤,能够混喷高挥发份烟煤,达到远距离输送,提高供煤能力的目的。
2)经技术攻关与经济性分析,通过优化布料、提高风温、顶压、富氧率等技术措施,及全风口喷煤细化管理,在燃料条件一般的情况下,实现了高煤比、低燃料比、高炉长期稳定顺行的目的,为节能减排创造了条件。
3)在淮钢目前条件下,煤比低于 170 kg/t、烟煤比 50%内,增加煤比及烟煤比例,没有发现干法除尘灰含碳量显著提高,随着风温、富氧的提高,有降低趋势,燃料比亦随之降低,操作上应致力于提高风温、保持 160~170 kg/t 煤比,完全吸收炼钢多余氧气,在严格控制粉氧含量的前提下,增加烟煤比例、提高煤比,利于降低生铁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