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文献 » 烧结球团文献 » 综合资料 » 正文

龙钢高炉提煤降焦操作实践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9-30  作者:李斌宜 程西亚 唐晓东  浏览次数:1017
 
关键词: 煤降焦比;实践
核心提示:摘要:本文重点介绍2022年上半年龙钢高炉提煤降焦冶炼模式,通过高效冶炼操作实践,保持了炉况的稳定顺行,实现了指标提升和进步。紧抓原燃料质量的稳定,稳定炉料结构,稳定入炉有害元素负荷,为长期顺行和指标提升创造条件。 关键词:煤降焦比;实践

龙钢高炉提煤降焦操作实践

李斌宜 程西亚 唐晓东

(陕钢集团龙钢公司炼铁厂)

摘要:本文重点介绍2022年上半年龙钢高炉提煤降焦冶炼模式,通过高效冶炼操作实践,保持了炉况的稳定顺行,实现了指标提升和进步。紧抓原燃料质量的稳定,稳定炉料结构,稳定入炉有害元素负荷,为长期顺行和指标提升创造条件。

关键词:煤降焦比;实践

1 概况

2021年下半年,受公司经营理念的调整,原燃料质量和结构发生较大变化,低价矿、低品位矿、高硫焦、非主流焦炭占比持续增大,高炉顺行一度受破坏,虽然保持基本顺行状态,但是强化程度低、烧套频繁,煤气利用差,焦比大幅度升高,高炉焦比399.4kg,比上半年升高23.1kg,燃料比539.4kg,比上半年升高18.1kg。

2022年1-5月,通过开展提煤降焦攻关,采取优化装料制度、调整风口配置、提高喷煤量、稳定炉温等措施,焦炭负荷提升较明显,由2021年累计4.15t/t提高至4.51t/t,综合负荷由3.06kg/t提高至3.16kg/t,4-5月份焦炭负荷稳定在4.50t/t以上,焦比由2021年下半年的的399.4下降至5月份的359.9kg,取得历史最好焦比。

时间

利用系数

焦比

煤比

燃料比

富氧率

煤气利用率

风温

生铁硅

负荷

单位

t/m3d

kg/t

kg/t

kg/t

%

%

%

t/t

2021年上半年

2.845

376.3

143

519.3

4.31

47.03

1187

0.44

4.23

2021年下半年

2.583

399.4

142

539.4

3.17

46.23

1184

0.47

4.06

2021年全年

2.721

386.8

143

529.6

3.85

46.71

1186

0.45

4.15

2022年1月

2.799

379.7

154

533.5

3.58

46.80

1188

0.44

4.24

2022年2月

2.858

368.0

160

527.9

3.85

46.13

1196

0.38

4.35

2022年3月

2.870

362.8

165

527.5

3.73

46.70

1196

0.36

4.42

2022年4月

2.890

361.8

165

527.2

3.71

46.73

1202

0.37

4.51

2022年5月

2.943

359.9

165

524.8

3.82

47.00

1210

0.37

4.55

2  坚持大工艺统领思路,实施高效冶炼生产。

2.1紧盯原燃料供应数量、质量,发挥含铁料、燃料管控小组职能,克服疫情造成的物料运输受阻,保证了高炉用料需求和质量稳定。

2.1.1稳定高炉基本炉料结构

(1)原料结构:烧结矿78±1%+球团12±1%+块矿11±1%,确保烧结矿、球团全消化,控制块矿比例<12%。

(2)优化焦炭配比,保障基本冶炼条件。

焦炭结构:焦炭结构:主流焦炭≥80%,干熄焦炭≥60%,严格执行焦炭质量标准,严控水分,稳定粒级,力争保干熄焦,及时与供方联系,焦炭生产过程配煤变化、工艺参数变化等信息要及时通报、调整焦炭用料计划。

(3)优化球团比例提高入炉综合品位,≥57%,力争≥57.5%。

2.1.2 管理前移,在确保供应的基础上控制入炉质量。

(1)持续紧盯紧缺的国内矿、焦面、无烟煤、炼铁熔剂、焦炭等回货工作,做好与韩城公司、供货商等沟通工作,确保满足生产用量。

(2)每日紧盯焦炭计划进购量和实际进购量,紧盯焦炭质量变化情况,出现偏差及时协调解决。

(3)优化炉料结构和烧结、球团配比,降低入炉有害元素,尤其是碱金属负荷。

一是调整外购球配加比例,单仓配加,控制2.0%;二是烧结停用去钾除尘灰,降低混匀矿钠含量;三是自产球团使用复合膨润土,代替普通膨润土,在稳定自产球团质量的情况下,降低碱金属含量。

月份

锌负荷

钛负荷

硫负荷

碱负荷

铅负荷

标准

≤0.3kg/t

≤5kg/t

≤4.0kg/t

≤3.0kg/t

≤0.2kg/t

21年全年

0.334

5.623

4.169

3.446

0.046

1月

0.172

4.763

3.649

3.025

0.031

2月

0.15

5.07

3.49

2.84

0.040

3月

0.17

4.50

3.41

2.83

0.030

4月

0.193

5.282

3.53

3.134

0.040

5月

0.181

4.519

3.431

3.085

0.029

(4)持续改善喷吹煤结构,优化含碳除尘灰使用。

参考2021年经验和区域对标,有效控制焦面使用,比例由40%降至15-20%,增加无烟煤,发挥3个优势:一是减少喷煤管道磨损和刷套内沿,提高输煤过程安全;二是提高煤焦置换比(焦面发热值最低);三是降低喷吹煤成本(焦面单价比高挥发烟煤高100-200元)。

(5)强化原燃料管理,加强原燃料质量、含沫量、进厂计量检查,重点增加筒仓焦炭皮带称检查频次,监督焦炭、配煤比例执行,规范供应程序,落实铁前原燃料管理责任。

2.2优化操作提升炉况管理

(1)全风作业。严格控制合理的风压、顶压上限,稳定气流分布,根据目前各炉设备运行情况,1280高炉风压360-370kpa,顶压210-215kpa,1800高炉风压420-430kpa,顶压230-240kpa。

(2)扩大矿批。参考区域和对标单位操作,各炉矿批略小(某1860高炉64吨),在不破坏高炉顺行的前提下适当增加矿石批重,1280高炉矿批35吨以上,3-5#高炉矿批55吨以上。

(3)优化装料制度。优化装料制度,改善煤气利用。针对高炉布料角度偏小,阶段性会出现水温差升高,炉身部位气流紊乱、炉况难行、炉墙温度剧烈波动的情况。通过布料矩阵调整,矿焦角度全部外推,1280高炉外扩5-7度,1800高炉外扩1-3度),边缘气流和生产炉型逐步稳定,系统水温差控制有所缩小。通过对比系统温差保持在4.0-5.5℃时气流较合理。

(4)坚持中低硅冶炼,缩小硅偏差。通过强化炉内管理,规范煤量下限调剂,降低风口前理论燃料温度(由2380℃以上降至2280℃左右),控制渣碱不低于1.22;应用自动喷吹,班煤量调剂次数和波动量波动波动减少,炉温稳定性有所提升,生铁硅平均已降到0.36-0.37%,硅偏差由0.150%以上降至0.13-0.14%。

(5)强化铁水罐“一罐制运行。4月份在炼铁-炼钢实施铁水罐“一罐制”和铁水罐加盖全面运行,规范炉前出铁管理,稳定铁口深度和铁水速度,及时出净渣铁。修正浇注铁沟或设备故障单铁口出铁规定,要求渣铁出不净时及时通过控氧、控风、控负荷调剂控制产量,严防炉内长时间憋压产生难行、悬料。

2.3  提升外围保障。

(1)对标区域,引入炼铁交流专家团队,指导实践操作、积累调剂经验。

(2)联合西安建大开展《高炉冶炼操作操作》培训,丰富炼铁关键岗位人员基础知识;

(3)邀请专家到龙钢,开展块矿烘干、烧结球团项目、低碳冶炼等技术交流学习。

(4)加速提升科研成果产出率,强化省级科技奖孵化工作。开展 “一月一主题” 和“一季度一研讨”活动,鼓励关键岗位技术人员揭榜挂帅,积极解决科技项目的“卡脖子”难题。

(5)以科技创新项目为抓手,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有序推进“提高喷吹稳定率,降低除尘灰碳含量”、“优化喷煤比,降低焦比”、“降低烧结固燃”、“微负压点火”、“ 喷吹煤结构优化”等节能减碳课题、项目,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6)配合“一罐制”安全运行降低铁水罐渣层厚度和温降。通过提升铁水罐耐材质量,强化罐渣清理,罐内渣层厚度减少5-10cm,安全罐容由100-110吨提到125吨,铁水罐运行数量由70个减至30个,铁水温降由140℃以上降至100℃以内,罐的运转效率整体提升。

(7)完成5座高炉TRT效能提升改造,投运后各炉吨发电量增加2-4Kwh。

(8)3-4月,高炉浇沟频繁、单铁口出铁增多。浇沟期间不同程度表现出风量萎缩,铁前有憋压,炉温升高或出现炉况波动情况。重新规范单场连放出铁,要求间隔时间不宜过长(≯30分钟为宜),在浇沟期间严禁随意上负荷、加富氧,以出净渣铁、稳炉温、保顺行为主。

(9)针对一季度发生2次突发断电,优化各风机拨风,提高联锁安全性。同时调整油压延时保护,提高异常时设备保障能力。重新修订运行风机、TRT应急预案,提高应急能力,保安全、稳质量。

(10)随着风温提高,使用部分水冷直吹管,效果较好。

3 实践效果

2022年1-5月,高炉指标明显进步,与去年5月份对比,高炉利用系数提高0.222t/m3d,焦比下降26.9kg,煤比提高22kg,焦炭负荷提高0.40t/t。

图片1 

  图片2

图片3 

图片4 

4 结语

(1)持续抓原燃料质量和供应,对炉况稳定顺行和负荷提高起到关键作用。

(2)焦炭质量不稳定、供应不平衡,4-5月品种增多,造成各炉负荷差异增大。

(3)优化上部装料制度期间,5#炉调整频繁间隔时间短,发生2次大的炉况波动。

(4)强化过程3、4#炉侧壁温度有所上涨,通过提高风速、合理用氧,提高铁水钛、控制冶强,侧壁温度受控。

参考文献:

[1]  周传典.高炉炼铁生产技术手册[M].冶金工业出版社,2005.454-480.

 

 
 
[ 技术文献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付款方式 电子期刊 会员服务 版权声明 冀ICP备1301601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