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新刚1,朱志远1,杨建平1,李景光1,王玉龙1,刘 洋2,赵新宇2
( 1. 秦皇岛首秦金属材料有限公司,河北 秦皇岛,066000;
2. 首钢集团 技术研究院,北京 100043)
摘 要: 分析了板坯厚度和 3D 喷淋技术对400 mm特厚板坯角横裂纹的影响。研究表明,对于 400 mm特厚板坯,钢的第Ⅲ脆性区的力学性能,是产生角横裂纹的内因; 矫直段铸坯角部冷却强度过大是形成角横裂纹的外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 400 mm 特厚板坯角横裂纹的有效措施,经实施应用后,明显减轻了 400 mm 特厚板坯角横裂纹缺陷,钢坯切角率降低到0. 35 %,有效改善了钢坯的表面质量。
关键词: 连铸; 特厚板坯; 角横裂纹; 矫直应变; 3D 喷淋技术
秦皇岛首秦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首秦公司”) 3 号铸机是引进西门子奥钢联的板坯连铸设备及冶金工艺技术,该铸机采用直弧形机型,带液芯连续弯曲-矫直,基本弧半径 11 m,冶金长度 45 m,产品规格为: ( 250、300、350、400)mm × ( 1600 ~ 2400) mm,年产量 110 万 t。
该铸机于 2010 年 6 月 29 日进行第一次热试,在生产调试的前 4 个月,400 mm 特厚板坯的角横裂纹发生率比较高,通过抽样检测 975 块钢坯,发现裂纹发生率达到了18 %,严重影响了首秦公司 3 号铸机的投产运行。为降低铸坯角横裂纹的发生率,为该铸机专门引进了奥钢联最新研发的 3D 喷淋技术,本文针对 3D 喷淋技术的工作原理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并对相关的工艺参数进行了合理的优化,明显降低了400 mm特厚板坯角横裂纹的发生率,改善了板坯的表面质量,确保了首秦公司 3 号铸机的正常运行。
1 角横裂纹的检测
首秦公司生产的板坯都要进行抽样检测,如果角横裂纹的长度超过规定范围,需要对抽检板坯的相应炉次进行切角处理。因此,以切角率来判断特厚板坯角横裂纹的发生状况。通过整理2010 年 7—10 月的钢坯清检记录,发现 400 mm特厚板坯的角横裂纹几乎都出现在板坯深振痕波谷处,裂纹跨角部开裂并向板坯的内弧面和窄面延伸,裂纹长度在 4 ~70 mm,每个板坯角横裂纹平均个数大约为 22 个。
2 板坯厚度对角横裂纹的影响
对 2010 年 7—10 月生产的工况条件相同的钢坯进行了统计分析,各断面的抽样钢坯均为500 块,发现板坯厚度对角横裂纹的影响非常显著,如图 1 所示。
由图 1 可见,随着板坯厚度的增加,切角率有明显增加的趋势,400 mm 特厚板坯的切角率最高,达到了17. 95 %。其原因在于: 首秦公司 3 号铸机生产的 400 mm 特厚板坯,角横裂纹主要集中出现在铸坯的内弧,说明角横裂纹的发生与坯壳在矫直段承受的载荷密切相关。对于相同的钢种,板坯厚度不同时,坯壳在矫直段受到的机械应力有很大的差异。蔡开科[1]等人的研究表明,板坯的厚度越大,坯壳承受的矫直应变越大,对于多点矫直的铸机,凝固前沿矫直应变计算公式为:
式中 ε 为矫直应变,%; d 为板坯厚度,mm; S 为坯壳厚度,mm; Rn-1、Rn为矫直半径,mm。由图 1 可见,400 mm 特厚板坯的矫直应变是 300 mm 中厚板坯的1. 8倍。因此,在较小的载荷作用下,400mm 特厚板坯更容易出现角横裂纹。
3 试验钢种的高温延塑性
板坯角横裂纹的产生与钢的高温延塑性密切相关。20 世纪70 年代以来,众多的冶金学者系统地研究了钢的高温力学性能[2-3],结果表明: 从熔点附近到600 ℃存在3 个明显的脆性区域: 第Ⅰ脆性区的温度为熔点到1 200 ℃左右; 第Ⅱ脆性区的温度范围在900 ~1 00 ℃; 第Ⅲ脆性区的温度范围在 600~ 900 ℃ 。第Ⅲ脆性温度区主要在比较低的应变速率( <10- 2/ s) 下出现,所以在矫直段板坯角横裂纹与第Ⅲ脆性区的脆化有着密切的关系。Sherby[4]在20 世纪 60 年代就曾对此现象进行研究,当时认为由于发生奥氏体向铁素体的相变,滑移系减少、变形不连续导致塑性降低。在奥氏体向铁素体转变时,容易在奥氏体晶界形成薄网状的铁素体。与奥氏体相比,铁素体的屈服强度较低,变形容易集中在铁素体中,在铁素体中形成空洞,空洞聚合长大,在奥氏体晶界发生断裂。
采用美国 DSI 公司制造的 Gleeble-1500 热模拟实验机测试不同温度下钢种的断面收缩率,以反映钢种的高温延塑性。试验钢种为 D36-1,从裂纹板坯上进行现场取样,测试结果如图 2 所示,表 1 为试验钢种的化学成分。可见,D36-1 钢的第Ⅲ脆性温度区间为 750 ~800 ℃。
4 3D 喷淋技术工作原理
为了有效解决 400 mm 特厚板坯角横裂纹缺陷,首秦公司 3 号铸机专门引进了奥钢联最新研发的 3D 喷淋技术。3D 喷淋有 2 个方面的含义:单个喷嘴可以沿铸坯的高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同时移动,该功能是通过扇形段上的液压缸实现的,随着喷嘴高度的增加,冷却水量也随之变大; 各扇形段的 3D 喷嘴沿拉坯方向可以实现整体分布,根据工艺要求排列各扇形段每排的 3D 喷嘴,从而控制铸坯角部的冷却强度。
5 3D 喷淋参数优化试验
5. 1 试验方案
为了确定适合400 mm特厚板坯角部冷却的最优 3D 喷淋参数,进行了针对性的对比试验,共试验了 3 组方案,如表 2 所示。
5. 2 试验结果
针对以上 3 种方案,进行了对比试验,试验钢种为 D36-1,其化学成分如表 3 所示,铸坯断面规格 400 mm × 1 800 mm,拉速0. 65 m/min,通过铸机二级系统动态配水模型可以计算出矫直段的铸坯角部温度,如图 3 所示,采用方案 1 时,矫直段铸坯角部温度大约为 725 ~ 745 ℃; 采用方案 2时,矫直段铸坯角部温度大约为 770 ~ 785 ℃; 采用方案 3 时,矫直段铸坯角部温度大约为 790 ~810 ℃ 。可见,生产工况条件相同时,采用方案 3矫直段铸坯角部温度有较大的提升。
整理 3 个试验方案的钢坯清检记录,得到不同方案的试验结果,如图 4 所示,铸坯角部采用弱冷的方式,有利于降低钢坯的切角率,采用方案 3时钢坯的切角率最低,达到了 1. 89 %,有效提高了钢坯的成材率。
5. 3 试验结果分析
1) 铸坯角部冷却采用弱冷的方式,有利于提高铸坯的角部温度,有效避开钢的第Ⅲ脆性温度区,增强坯壳抵抗塑性变形的能力,从而避免400 mm特厚板坯出现矫直应变过大诱发的角横裂纹。
2) 方案 2 与方案 3 铸坯角部均采用弱冷的方式,但方案 3 矫直段的铸坯角部温度要更高一些,并且钢坯的切角率远低于方案 2,其原因在于: 首秦公司 3 号铸机每个二冷区包括 2 个扇形段,每个二冷区 3D 喷嘴实际冷却水量根据两个扇形段3D 喷嘴实际高度的平均值进行计算,以矫直段 7段、8 段为例,沿拉坯方向 3D 喷嘴采用线性递减分布时,7 段的实际冷却强度将减弱,8 段的实际冷却强度将变强,矫直段铸坯角部冷却强度过大,容易诱发角部坯壳形成角横裂纹; 如果沿拉坯方向 3D 喷嘴以两个扇形段为一组、采用平行递减的方式,将确保每个扇形段 3D 喷嘴的实际冷却水量与理论值相同,从而避免出现铸坯角部冷却强度过大而形成的角横裂纹。
6 设备因素
设备的使用精度对角横裂纹的产生密切相关。对于400 mm特厚板坯,每个浇次停浇后,都要对弯曲段与垂直段的接弧进行检测,发现停浇后接弧都有变化,并且弯曲段向内弧偏移。后经检查发现,弯曲段香蕉梁的铜套材质硬度不够,当生产40 mm特厚板坯时,由于坯壳较厚,使得坯壳对辊子有较大的反作用力,如果弯曲段的支撑强度不够,将引起整个扇形段偏移,造成对弧偏差,从而加重了外弧坯壳承受的载荷,当总载荷超过其临界值时,将引起坯壳开裂,形成横裂纹,由于角部应力集中,所以裂纹几乎都出现在振痕较深的角部。因此,弯曲段对弧偏差是形成外弧角横裂纹的直接原因。
7 优化后生产效果
在设备精度满足工艺要求的前提下,通过优化 3D 喷淋的工艺参数: 铸坯角部冷却采用弱冷的方式; 沿拉坯方向 3D 喷嘴以两个扇形段为一组、喷淋范围和喷嘴高度采用平行递减的方式,2011 年 6—12 月,首秦公司 3 号铸机特厚板坯的平均切角率降低到0. 35 %,如图 5 所示,钢坯表面质量得到较大改善,提高了钢坯的合格率,为首秦公司带来较大的直接经济效益。
8 结 论
1) 对于 400 mm 特厚板坯,钢的第Ⅲ脆性区的力学性能,是产生角横裂纹的内因; 矫直段铸坯角部冷却强度过大是形成角横裂纹的外因; 弯曲段对弧偏差是形成外弧角横裂纹的直接原因。
2) 铸坯角部冷却采用弱冷的方式,可以将矫直段铸坯角部温度提高到790 ~810 ℃,有效避开钢的第Ⅲ脆性温度区,增强坯壳抵抗塑性变形的能力,400 mm特厚板坯切角率由19. 38 % 降低到1. 89 % 。
3) 沿拉坯方向 3D 喷嘴以两个扇形段为一组、喷淋范围和喷嘴高度采用平行递减的方式,可以避免矫直段铸坯角部冷却强度过大,有利于控制角横裂纹的形成,特厚板坯切角率最终降低到0. 35 % 。
参 考 文 献
[1] 吴明,梅忠. 转炉烟气分析动态控制炼钢技术[J]. 冶金设备,2006( 4) : 71.
[2] 李自权,李宏,郭洛方,等. 石灰石加入转炉造渣的行为初探[J]. 炼钢,2011,27( 2) : 33-35.
[3] 郑沛然. 炼钢学[M]. 北京: 冶金工业出版社,1994: 74-76.
[4] 吴明,李应江,吴发达,等. 烟气分析动态控制炼钢技术的实践应用[J]. 中国冶金,29,19( 4) : 23-27.
[5] 曲英. 炼钢学原理[M]. 北京: 冶金工业出版社,1987. 153.
[6] 万雪峰,李德刚,曹东,等. 260 t 复吹转炉单渣深脱磷工艺研究与实践[J]. 炼钢,2011,27( 2) :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