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文献 » 轧钢文献 » 正文

超低碳贝氏体钢的热加工特性分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10-13  来源: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者:夏文真,赵宪明,张晓明,吴 迪  浏览次数:514
 
核心提示:为研究超低碳贝氏体钢的热加工特性,在实验室热模拟试验机上分别进行了单道次压缩实验和双道次压缩实验。研究表明,该钢进行两阶段轧制时,在奥氏体再结晶区时应进行大压下低速轧制,在奥氏体未再结 晶 区 时 应 进 行 快 速 轧 制 以 缩 短 轧 制 周 期

夏文真,赵宪明,张晓明,吴 迪

(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辽宁沈阳 110819)

  要:为研究超低碳贝氏体钢的热加工特性,在实验室热模拟试验机上分别进行了单道次压缩实验和双道次压缩实验。研究表明,该钢进行两阶段轧制时,在奥氏体再结晶区时应进行大压下低速轧制,在奥氏体未再结 晶 区 时 应 进 行 快 速 轧 制 以 缩 短 轧 制 周 期;其 奥 氏 体 动 态 再 结 晶 临 界 应 变 为ε =0.003712ε0.126118exp(48378.8667/T),且变形激活能为402.222kJ/mol;利用经过调整后的周纪华式流变应力模型进行非线性拟合,模型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其奥氏体静态再结晶动力学方程为:F=1-exp[-0.693(t/t0.50.232293],且静态再结晶激活能为394.852kJ/mol。

关键词:超低碳贝氏体钢;动态再结晶;流变应力模型;静态再结晶

超 低 碳 贝 氏 体 (Ultra-low Carbon Bainit,ULCB

)钢是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具有高强度、高韧性、焊接性能优良的新钢种系列,被誉为绿色环保钢种[1]。这类钢由于大幅度降低碳含量,使碳的危害、碳化物析出的影响等问题已基本消除,故其钢材的焊接性能极佳,可以实现焊前不预热、焊后不热处理。钢的强度不再依靠碳含量,而主要依靠细晶强化,位错、亚结构强化,以及沉淀强化等来保证,因此钢的强韧性匹配极佳[2,3]

钢的组织性能和生产成本与其热加工过程密切相关。为了尽可能提高产品的力学性能和降低生产成本,需要控制好热加工过程中的参数,为后期的在线或者离线热处理提供很好的初始条件。因此,对超低碳贝氏体钢的流变行为、动态及静态软化行为的研究非常必要。

1实验材料及方法

实验用高强度超低碳贝氏体钢的化学成分(质量 百 分 数)为:w(C)= 0.05%,w(Si)=0.483%,w(Mn)=1.71%,w(P)=0.0045%,

w(S)=0.0017%,w(Nb)= 0.09%,Ti、Mo、Ni、B适量。

在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验室MMS-300热变形模拟试验机上进行了单道次、双道次压缩实验,以研究实验钢的热变形行为,试样尺寸为Φ8mm×15mm。

单道次压缩实验方案:在充满氮气的状态下,试样 先 以20℃/s的 速 率 加 热 至

1250℃,保 温3min,使微合金元素充分固溶、奥氏体充分均匀化。然后以10℃/s的速率冷却 到 至 变 形 温 度800、850、900、950、1000、1050、1150℃,保温10s后压缩,变形量为80%,变形速率为0.01、0.1、1.0、10.0s-1,记录变形时的应力应变曲线。

双道次压缩实验方案:将试样以20℃/s的速率加热到1250℃,保温3min后,以10℃/s的速率冷却至变形温度850、900、950、1000、1050℃,保温60s后进行第1次压缩,变形速率5s-1,变形量25%;第1次压缩变形完成后卸载,等温分别保持1、5、20、50、100、400s后以同样的变形速率进行第2次压缩,变形量30%,第2次压缩完成后立即进行水冷、卸载和记录应力应变曲线。

2实验结果与讨论

2.1单道次压缩应力应变曲线及分析

图1为单道次压缩不同变形温度和不同变形速率下的应力应变曲线。由图1可知,应变速率越大,变形温度越小,材料的变形抗力越大;变形速率在1s-1以上时,不同变形温度下均不发生动态再结晶;变形速率为0.1s-1,变形温度在900℃以上时发生了动态再结晶;变形速率为0.01s-1,不同变形温度下都发生了动态再结晶。这是由于变形速率大,其要求位错运动速率大,这样所需的变形抗力增加;变形温度与原子间结合力是负相关关系,因此变形温度越小,变形抗力越大[4];变形温度和变形速率对动态再结晶的临界变形量有影响,高温低速时,临界变形量变小,亦即在高温低速条件下变形时容易发生动态再结晶[5]。由此,在奥氏体再结晶区轧制时应采用“大压下低速轧制”,在奥氏体未再结晶区轧制时应快速轧制以缩短轧制周期。

 

由图1中的应力应变数据,可以获取ULCB钢在不同温度和应变速率下的峰值应力σ

p及对应的峰值应变εp,见图2。由图2可知,ULCB钢的真应力-真应变曲线上的峰值应力与峰值应变都随着变形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且随着变形速率的增大而增大。

 

2.2变形激活能和动态再结晶临界应变

在文献[6-8]中,通过Z(Zener-Hollomon)参数和双曲正弦函数来确定流变应力,即:

 

式中,Z参数为补偿温度后的变形速率;Q为变形激活能;A、n为与材料有关的系数;α

为用于调节使之与线性相关的系数。

 

实验得到的数据只能拟合出3个参数,上式中有4个参数,由于α是调节系数,不妨令

α为0.001、0.005、0.01、0.015、0.020时分别拟合出A,n和

Q的值,并计算其相对误差值,再根据数据点拟合其相对误差值的平方和yc与α的关系,

取yc最小时的α值。这样,4个参数均可拟合出。A、n和Q相对误差值的平方和yc与

α的关系见图3,误差的平方和的最小值所对应的α值为α=0.01002。这与文献[9

中α对于碳钢、低合金钢一般取值0.012的结论相符合。

 

当变形温度一定时,对ln[sinh(ασ)]求偏导,可 得 =5.0730;当 变 形 速 率 一 定 时,ln[sinh(ασ)]对1/T求 偏 导,可 推 得Q =402.2219kJ/mol。再通过n和Q值,推导出A=3.0225×1016

ln[sinh(ασ)]与1/T之间的关系曲线如图4所示,ln[sinh(ασ)]与之间的关系曲线如图5所示。

 

由图4、图5可知,ln[sinh(ασ)]与1/T、ln[sinh(ασ)]与的线性相关系数很高,这也说明ULCB钢在热加工变形时的流变应力与变形速率和温度之间是满足双曲正弦形式的双曲正弦关系的。动态再结晶临界应变是研究动态再结晶时的重要参数。由文献[9,10]可知:

 

 

的关系见图6。

 

这样,动态再结晶临界应变为:

                                 (10)2.3 流变应力模型

根据真应力-真应变曲线的数据,选用经过调整后的周纪华式流变应力模型[9,11]进行非线性拟合,其具体形式如下:

 

                                                               (11)

式中,T为变形温度,K;P~P分别为与材料有关的参数。

对所有真应力-真应变曲线回归后得到的参数为:P=-206732、P= 674150.8、P=-822403、P

= 445621.7、P=-90465.6、P=0.46582、P=-0.4613、P= 1.61076、P=0.38549。

该模型进行非线性拟合的决定系数R=0.97666,说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精度。

2.4静态软化行为及分析

通过实验数据可得实验钢的静态软化率曲线,见图7。一般可以认为静态软化率X=15%~20%时,开始发生再结晶,静态软化率X=90%时,再结晶完成。从图7可知,静态软化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升高。在850℃时,保温1~100s,软化率从

20%缓慢升到30%,到400s仅为50%左右,而在1050℃时,保温1~5s,软化率从60%迅速升到90%左右,保温10~400s,软化率都在90%以上。可见,软化率随着保温时间的增加而增大;此外可看出,在不同变形温度下都有一个明显的软化阶段,850、900、950、100、1050℃所对应的迅速软化阶段分别为100~400s、20~50s、5~20s、1~20s、1~5s,可以看出,随温度的升高迅速软化提前发生。

 

2.5静态再结晶模型计算

静态再结晶动力学方程[12]

 

rex=394852.1

lnt0.5与1/T的线性关系见图8,拟合后的决定系数R=0.99659。

   

 

 

故得到实验钢奥氏体静态再结晶动力学方程:F=1-exp[-0.693(t/t0.50.232293]                                           (16)

3结论

(1)ULCB钢的真应力-真应变曲线上的峰值应力与峰值应变都随着变形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变形速率的增大而增大。

(2)该钢的变形激活能Q =402.222kJ/mol;动 态 再 结 晶 临 界 变 形 量 为ε=0.003712ε0.126118exp(48378.8667/T)。

(3)利用经过调整后的周纪华式流变应力模型进行非线性拟合,该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精度,可指导该钢在热轧过程中变形抗力的预报。

(4)变形温度是影响静态再结晶发生的一个主要因素。对于实验钢,变形温度在1050℃保温10s以上,已完成再结晶;而在950℃以 下保温400s,软化率都不超过80%。该钢进行两阶段轧制时,在奥氏体再结晶区时应进行大压下低速轧制以保证充分再结晶,在奥氏体未再结晶区时应快速轧制以缩短轧制周期。

(5)实 验 钢 的 静 态 再 结 晶 激 活 能 为394.852kJ/mol,实验的奥氏体静态再结晶动力学方程为:

=1-exp[-0.693(t/t0.50.232293

参考文献:

[1]  贺信莱.21世纪新钢种-低碳贝氏体钢[J].金属世界,1996,(6):3-.

[2]  翁宇庆.超细晶钢—钢的组织细化理论与控制技术[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3.273-274.

[3]  Antonio Augusto Gorni,Paulo Roberto Mei.AusteniteTransformation and Age Hardening of HSLA-80and ULCBSteels[J].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2004,(155-156):1513-1518.

[4]  刘相华,胡贤磊,杜林秀,等.轧制参数模型及其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20-21.

[5]  王占学.控制轧制与控制冷却[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87.18-19.

[6]  Hamed Mirzadeh,Jose Maria Cabrera,Hamed Mirzadeh.Constitutive Relationships for Hot Deformation of Austenite[J].Acta Materialia,2011,(59):6441–6448.

[7]  Humphreys F J,Hatherly M.Recrystallization and RelatedAnnealing Phenomena[M].

UK:Pregamon,1996.363-365.

[8]  Poirier J P.晶体的高温塑性变形[M].辽宁: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89.42-43,67.

[9]  吴红艳.低成本超细晶耐候钢的开发研究[D].沈阳:东北大学,2008.

[10]  Sellars C M,Whiteman J A.Recrystallization and GrainGrowth in Hot Rolling[J].Metal Science,1979,13(3-4):187-193.

[11]  隋凤利.GH4169合金热连轧过程的数值模拟与工艺研究[D].沈阳:东北大学,2009.

[12]  Sellars C M.Modeling Microst Ructural Development during HotRolling[J].Mater Sci Technol,1990,6(11):1072.

 
 
[ 技术文献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付款方式 电子期刊 会员服务 版权声明 冀ICP备1301601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