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 庆,姚同路,杨利彬,刘 浏
( 钢铁研究总院 冶金工艺研究所,北京 100081)
摘 要: 针对某钢厂采用“BOF→LF→RH”工艺流程生产的高级别管线钢,通过金相、扫描电镜、能谱等手段分析了钢中夹杂物,并从热力学角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钢中的w( AlS) =0. 025 %,若钙处理时钢中 w( CaO) >18 ×10- 6, w( S) <0. 011 %,可较易地将 Al2O3夹杂变性为低熔点的 C12A7。研究后提出一系列工艺优化措施: 强化转炉顶底复合吹炼工艺、改善吹氩站和 LF 的吹氩制度、调整精炼渣系使 w( CaO) /w( SiO2) 控制在4. 5 ~ 6. 0,w( CaO) /w( Al2O3) 控制在1. 7 ~ 1. 9,最终钢水 w( S) 可控制在0. 000 8 % 以下,氧化物和硫化物的夹杂物级别控制在1. 0级以内。
关键词: 管线钢; 夹杂物; 钙处理; 精炼
高等级管线钢具有高强度、高韧性、良好焊接性和高韧性止裂性能等优点,符合高输送压力对钢管强度、韧性增长的高标准要求。由于塑性和脆性夹杂物会对冲击韧性值、抗氢致裂纹( HIC) 、抗硫化物应力腐蚀开裂( SSCC) 性能等产生影响,为满足高等级管线钢对钢水洁净度苛刻的要求,需通过工艺优化提高对夹杂物数量、尺寸及形态的控制水平,从而显著改善管材抗 HIC 和抗 SS-CC 能力[1-2]。本文特针对某钢厂 2011 年生产X80 钢中夹杂物进行了相关控制工艺研究。
1 生产概况
此钢厂生产高级别管线钢的工艺流程为: 铁水预处理( 脱硫)→复吹转炉→吹氩站( 预成渣)→LF 精炼( 终脱氧及成渣)→RH( 钙处理)→连铸。生产的 X80 钢种基本化学成分要求见表 1,要求各类夹杂物级别均不大于2. 0级。
钢厂的优化工作开展于 2011 年 3—6 月。在开发 X80 管线钢的前期生产试验中发现有些炉次的夹杂物金相检验不合格,由于夹杂物存在大大影响了钢的止裂韧性,降低了管线钢的落锤性能,并引起冲击值波动,因此降低脱氧夹杂物和钢水硫含量成为关键技术。即通过降低冶炼终点氧含量、优化精炼脱氧、造渣和喂线工艺控制夹杂物的生成、去除及变性,同时控制硫含量,减少硫化物的生成。
2 工艺优化措施
2. 1 “转炉→吹氩站→LF”工艺控制
为控制转炉冶炼终点钢水氧含量和炉渣氧化性,并控制钢水硫含量,转炉采用工艺措施要点为: 采用动态控制模型,减少后吹比例,控制终点氧含量; 采用精料方针,减少硫带入量,促进钢渣反应平衡,增大炉渣去硫能力,降低钢水硫含量。
吹氩站和 LF 工位为提高脱硫和去除夹杂效果,确定采取以下措施: 1) 吹氩站大气量顶底氩气搅拌不少于6 min,保证顶底吹氩比例1∶1,促进 LF快速成渣和大夹杂去除; 2) 钢包顶渣的w( CaO) /w( SiO2) 控制在4.5 ~6.0,w( CaO) /w( Al2O3) 控制在1.7 ~1.9,w( FeO + MnO) <1.0 %,保证渣成分在强脱硫区域,且具有较好的吸收脱氧产物的能力; 3) 调整 LF 精炼过程吹氩量,既不卷渣又有利夹杂物聚集上浮。加热期间采用弱搅方
式,合金加入后进行强搅,出站前进行 8 min 以上弱搅。
2. 2 夹杂物变性控制工艺
生产管线钢时,RH 钙处理前钢水已进行过铝脱氧,生成物为 Al2O3,此时向钢水中喂入钙铁线会发生如下反应[3]:
3[CaO]+ Al2O3( s)= 3CaO( s)+ 2[Al]
ΔGΘ= - 733 500 + 59. 7T J / mol ( 1)
RH 精炼温度平均 1 600 ℃ ,此时反应平衡常数为:
式( 2) 中: αCaO、αAl2O3代表以纯物质为标准态时 CaO、Al2O3的活度; αAl、αCa代表以1 % 质量分数 为 标 准 态 时 钢 水 中 Ca、Al 的 活 度。在CaO-Al2O3二元系中,不同研究者得出的 CaO 和Al2O3活度值有一定波动[4-7],计算时引用各研究者所得的平均值。计算采用的各元素活度系数计算结果及 CaO、Al2O3活度值分别见表 2 和表3。
w( Al2O3) =35 % ~62 %时,随着 Al2O3夹杂变性程度不断深入,铝酸钙夹杂将按 CA→C12A7→C3A 顺 序 变 化[8],三 者 熔 点 分 别 为 1 605、1 455、1 535 ℃ 。将 AlS
、S 、Ca 等元素的活度系数及 CaO 和 Al2O3的活度值代入式( 2) 中,计算钢中 w( Ca) /w( AlS) 与钙铝酸盐组成的关系,由结果可作出1 600 ℃下钢水 w( Ca) /w( AlS) 与铝酸
钙夹杂变化的关系图 ( 图 1) 。可以看出,对1 600 ℃ 下 RH 精炼钢水,当 w ( AlS) 目标为0. 025 % 时,钢水中的 w ( Ca ) / w ( AlS) 应高于0. 073,亦即 w( Ca) 必须高于 18× 10- 6,才能生成低熔点的 C12A7。图 1 钢水 w( Ca)
在钙处理过程中,钙与硫还将进行如下反应:
[Ca]+[S]= CaS( s)
ΔGΘ= - 530 900 + 11. 62T ( 3)
3[CaO]+ 3[S]+ 2[Al]= Al2O3+ 3CaS
ΔGΘ= - 859 200 + 288. 9T ( 4)
在 Al2O3夹杂变性过程中,如钢中硫含量较高,将会转变为氧、硫争夺 Ca 元素的反应过程,钢中氧可由钢中 AlS含量计算得出,因此可据式( 5) 对 Al2O3变性程度进行理论推算。图 2 为根据式( 5) 作出的钢中硫对夹杂物形成的影响。从图 2 可以看出,钢中硫含量越高,可生成低熔点C12A7的区间越小[9]。在 w( AlS) = 0. 025 % 的钢水中,若 w( S) >0. 011 %,则 Al2O3更容易与钙结合为 CA。随着钢水温度下降,未被吸附去除的CA 将以固态形式凝固并进入钢材中。CA 是脆性夹杂,对钢基体的力学性能破坏较大,会降低钢材质量。
因此确定 RH 工序夹杂物的主要控制措施为: 1) RH 进行喂线钙处理对夹杂物进行变性,保证 w( Ca) >18 × 10- 6; 2) RH 净循环时间大于 12min; 3) 优化喂线后钢包底吹氩强度,弱搅时间大于 6 min; 4) 严格控制钢中 w( S) <0. 011 %,采取真空槽放瘤操作等工艺,防止 RH 工序钢水增硫。
3 优化结果分析与讨论
3. 1 研究手段
结合优化工艺,对优化前后的转炉终点工艺数据各采集 200 炉样本进行统计比较,并重点对生产过程中吹氩前后、LF 和 RH 终点工位进行夹杂取样分析,共采集 6 炉样本。分析项目包括:1) 使用金相显微镜和图象分析仪观察视场,分析夹杂物的数量和尺寸; 2) 在 SEM-EDS 下观察夹杂物,分析夹杂物的形貌和成分; 3) 采用氮氧分析仪的红外吸收法测定钢中 T. O 含量。
3. 2 转炉终点氧
对转炉终点数据( 样本数各 200 炉) 统计后得出,优化后终点钢水碳氧积由0. 002 9降低到了0. 002 5,过氧化程度减轻。转炉终点平均w( O) 由 650 × 10- 6降低到 528 ×10- 6,脱氧夹杂的生成数量减少。出钢终点氧在优化前后的数据分布见表 4,可看出 w( O) = ( 600 ~ 800) ×10- 6炉 次 比 例 由 优 化 前 的 32. 8 % 下 降 为19. 5 % ,( 800 ~ 1 000 ) × 10- 6炉 次 比 例 由19. 2 % 下降为11 % ,而 w( O) = ( 200 ~ 400) ×10- 6炉次比例由16 % 提高到了35. 2 % 。
3. 3 夹杂物数量和尺寸
图 3 是各工艺阶段夹杂物数量和钢中全氧的变化,图 4 为各尺寸夹杂物所占比例的变化。吹氩前后比较得出,视场内钢中夹杂物个数由 749个减少到 603 个,w( T. O) 平均值由0. 007 2 % 减少到0. 005 5 %。由于小于 5 μm 的夹杂在增大,大于 5 μm 的聚合长大或上浮,所以小于 5 μm 的夹杂比例由95. 1 % 减至94. 6 %,波动由7 %减小至4.1 %,而大于5 μm 的数量基本不变。LF 精炼去除夹杂效果突出,夹杂总量下降到 328 个,w( T.O) 平均为0. 002 5 % 。小于 5 μm 的夹杂占到97. 5 % ,波动区间继续减小,而大于 5 μm 的比例已降至2.5 %。RH 阶段进行喂钙线和弱搅后夹杂数量略有减少,钢中平均 w( T. O) 达到0.001 3 %。至终点小于 5 μm 的比例达98.4 %,波动缩至1. 7 % ,大于 5 μm 的比例只占1. 6 % 。
3. 4 夹杂物形态变化
各阶段典型夹杂物的照片见图 5。由于炉渣-钢液-夹杂物之间存在平衡的关系,因此控制夹杂物主要是通过控制三者成分进行。
1) 吹氩前绝大多数夹杂为外形不规则的纯Al2O3夹杂,棱角明显,尺寸较小,个别夹杂物含MgO。夹杂物 w( Al2O3) 平均为99. 5 %,w( MgO)为0. 5 %,处于 CaO-MgO-Al2O3
三元系中的刚玉区。
2) 吹氩后 5 ~ 10 μm 的夹杂增多,至 LF 逐步减少。夹杂中 MgO 和 CaO 质量分数先后提高至17. 1 % 和4. 8 % ,w( Al2O3) 不断降低至78. 1 %,在大量转变为 MgO-Al2O3夹杂后又转变为类球形的 CaO-MgO-Al2O3复合夹杂。夹杂成分分布在三元系的尖晶石区,熔点逐步降到约1 800 ℃。
3) RH 钙处理和弱搅后,夹杂多是球形或类球形的夹杂物,且尺寸更小。夹杂物中的 MgO 减少,并开始转变为钙镁铝酸盐。最终w( Al2O3) 平均 54. 3 %,w ( CaO ) 为 40. 2 %,w( MgO) 为5. 5 % ,进入三元系中小于1 600 ℃ 的低熔点区域。精炼钙处理后的钢水 Ca、AlS实际含量标注在图 1 中,可看到钢中 w( Ca) /w( AlS) 基本高于理论计算值,说明钙处理较充分,钙含量符合要求。
3. 5 硫化物夹杂
通过对各个工位的工艺优化,最终经 RH 工序处理后 w( S) 控制在平均0. 000 8 %,远低于理论计算的0. 011 %,说明生产管线钢的过程中脱硫充分,硫控制较好。众多研究者已得出,管线钢生产中应把w( Ca) /w( S) 控制在 2 ~ 5[10],如果w( Ca) / w( S) < 2,钢中仍存在 MnS 夹杂,它对管线钢的韧性、强度及抗 HIC 和抗 SSCC 性能危害性很大; 如果 w( Ca) /w( S) >5,纯 CaO 和 CaS 夹杂就出现在钢中,纯 CaO( 熔点2 560 ℃) 和纯 CaS( 熔点2 400 ℃) 均属于高熔点夹杂物,将对钢材的韧性值带来不利的影响。比较 RH 喂线前后( 各抽取 12 炉样本) 钙硫成分后作出图 6 ,可以看到喂线前钙硫比在 2 ~ 5 比例为30 %,喂线后钙硫比明显改善,75 % 的炉数位于工艺控制区内,因此本工艺对 MnS 或纯 CaO 和 CaS 夹杂的量实现了有效的控制。
3. 6 夹杂物评级
表 5 是对本次研究的样本炉次进行轧材夹杂评级的结果。可看出 A、B、C、D 类夹杂物均控制在1. 0级以内,满足技术标准的要求。
4 结 论
1) 通过优化转炉、吹氩站和 LF 工艺,终点钢水平均 w( O) 从 650 ×10- 6降低到 528 ×10- 6,RH处理后的 w( T. O) 达到0.001 3 %,98.4 % 的夹杂物尺寸不大于5 μm,且尺寸控制精度较高。
2) 对 1 600 ℃ 下 RH 精炼钢水,当 w( AlS) 目标为0. 025 % 时,钢水中的 w ( Ca) /w ( AlS) >0. 073可生成低熔点的 12CaO·7Al2O3。
3) 精炼过程夹杂物变性规律: Al2O3吹氩后转变为 MgO-Al2O3,最后经过钙处理转变为 CaO-MgO-Al2O3系低熔点球形复合夹杂
4) 通过控制转炉炉渣碱度、优化吹氩制度和调整精炼渣系使 w( CaO) /w( SiO2) 在4.5 ~6.0,w( CaO) /w( Al2O3) 在1.7 ~1.9,最终有效控制钢水w( S) ≤0. 000 8 % ,使喂线后钙硫比明显改善,对MnS、纯 CaO 或 CaS 夹杂实现了有效控制。
参 考 文 献
[1] 黄开文. 国外高钢级管线钢的研究与使用情况[J]. 焊管,2003,26( 3) : 1-9.
[2] 余健,李晶. 超低硫管线钢的生产及脱硫参数分析[J]. 炼钢,2009,25( 3) : 57-59.
[3] Sigworth G K,Elliott J F. The thermodynamics of liquid dilute iron alloys[J]. Metal Science,1974,8( 1) : 298-310.
[4] Ye G,Jonsson P,Lund T. Thermodynamics and kinetics of themodification of Al2O3 inclusions[J]. ISIJ Int,1996,36( S) ,105-108.
[5] Presern V,Korousic B ,Hastie J. Thermodynamic conditions for inclusions modification in calcium treated steel[J]. Steel Research. 1991,62( 7) : 289-295.
[6] 孙中强,车荫昌,姜茂发,等. Fe-Al-Ca-O-S 系平衡图[J].钢铁研究学报,2005,17( 5) : 39-42.
[7] 魏军,严国安,田志红,等. CSP 低碳铝镇静钢水可浇性控制[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5,27( 6) : 666-670.
[8] 许中波. 钙处理钢水中非金属夹杂物的形态[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95,17( 2) : 125 -128,158.
[9] 姚同路,刘浏,李树庆,等. 铝镇静钢夹杂物形态控制工艺研究[J]. 钢铁,2010,45( 11) : 37-40.
[10] 张彩军,郭艳永,蔡开科,等. 管线钢连铸坯洁净度研究[J].钢铁,2003,38( 5) : 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