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平 李稥彩 唐松涛 章铭明
(武钢炼铁厂五号高炉)
摘 要 本文探讨了武钢五号高炉炉况波动的主要原因,受原料条件的变化,铁口工作异常等因素影响,高炉内部边缘气流不稳,造成煤气流分布紊乱。通过上部调剂和加强铁口维护,提高铁口合格率等方法,炉况得以恢复。
关键词 高炉 炉况 波动 处理
1 前言
武钢五号高炉有效容积3200m3,自2007年12月大修开炉后一直保持良好的生产态势,在高冶炼强度下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五号高炉采用三烧的烧结矿(大、小烧分级入炉),使用7、8焦炉生产的干熄焦;每批炉料中配加0.5-0.8t蛇纹石,以提高炉渣中MgO含量,改善炉渣流动性;每批炉料中配加1.5-2t回用焦丁的办法,以达改善煤气流分布和提高煤气利用率的目的。五号高炉采取了许多武钢炼铁技术上的新方法、新手段来降低生铁成本,增加企业效益。
2 炉况波动概述
2015年1月15日白班接班槽存量大烧为3400t,小烧为1100t,大、小烧配比分别为52%、18%(五号高炉烧结矿粒度及成分见表1),布料制度为C876541 332223OL87654 34321.5OS98 22。高炉炉况稳定顺行,风量6000-6100 m3/min,风量、风压匹配良好,下料平稳无滑料等异常情况;但3号铁口工作不正常,3号铁口深度只有正常深度的70%,且该铁口底子硬,难以及时打开铁口,造成渣铁排放不干净,3号铁口堵口后风压上升,风量小幅波动,通过合理安排1号铁口的开铁口时间,保证1号铁口能出净渣铁,未造成炉况大幅波动。该日白班槽上更换小烧皮带,烧结上料不分级,大、小烧混上,当时认为小烧配比减少后只会发展边缘煤气流,不会对炉况带来大的影响,对小烧使用量的减少带来的影响估计不足,就没有对布料制度进行调整,实际效果刚好相反,促进了本次炉况波动的加剧。另外,3号铁口较长时间不正常,边缘气流过旺导致铁口维护难度进一步加大,引起的3场渣铁排放不顺,在此次取消大、小烧分级的前期没有充分考虑周全。
烧结槽存消耗完之前,高炉没有调整相应的装料制度和配比。白班后期大、小烧结分级料的槽存剩余不多,小烧槽存量不足时,调整装料制度为C876541332223OL87654 33321OS98 22,调整大、小烧配比分别为59%、13%。此时3号铁口又出现堵口冒泥,铁口通道遭到进一步破坏,导致3号铁口出铁量多次不足500t(正常情况下的出铁量在700t左右),憋炉加剧。导致五号高炉炉况在15日、16日出现波动,风压风量不匹配、热风压力波动大,风量大幅萎缩,同时出现频繁滑料现象,风量最少时只有5100 m3/min左右(五号高炉正常风量在6100m3/min),高炉被迫进行退顶压、降低压差操作。这次炉况波动前后的部分参数见表2。
3 处理措施
五高炉通常采用大、小烧分级入炉,各种生产条件都与之匹配。当大、小烧不分级时,将会引起高炉内部煤气流发生变化,造成炉况不稳定。为尽快恢复炉况,五号高炉及时改变思路,对装料制度进行调整,以调整气流分布为主,辅以控制上料强度,采用加风减氧操作,降低冶炼强度,提高炉温,加强渣铁排放,尽量保持良好的炉缸状态,避免炉缸工作失常。
3.1调整装料制度
通常情况下,增加边缘焦炭量,疏松边缘,加重中心;增加中心焦炭量疏松中心 ;减少边缘矿石量,疏松边缘。调整装料制度的目的是使炉内煤气流分布合理,使中心与边缘两股气流相对稳定,提高煤气利用率,高炉生产稳定顺行,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益,降低燃料消耗。
面对烧结槽内小烧量的减少,小烧配比(五号高炉炉况波动期间烧结配比变化情况见表3)不得不降低,导致高炉边缘气流过旺,造成频繁滑料,风量难以吹起来。为削弱边缘气流,五号高炉以上部调剂为主,主要是调整装料制度,将4号角位的矿减少1环,以使气流吹向中心,以达到适当减弱边缘煤气流的目的,并可防止大量的小颗粒炉料布在中心后引起炉况的恶化。
3.2变配比 、缩小矿批重
确认小烧槽存无法上涨后,与槽上沟通后,不分级的烧结料优先进入小烧槽,增加小烧槽的烧结量,这样就可以在配料中增加小烧用量,以压边缘煤气流,使气流进一步往中心引导,减弱边缘煤气流,达到炉内两股煤气流分布合理。矿批重由正常生产时的95t缩至90t,短期内最低调整至87t,以保证最大风量进行生产并恢复炉况。
3.3提高炉温控制水平
炉缸热状态是高炉炉况好与坏的一个重要的指标,热状态的控制水平不只与原、燃料有关,还能反映出高炉的生产状态和管理水平。充沛的热量不只是高炉中许多化学反应的必备条件,更是获得合格生铁、活跃的炉缸工作状态及合理造渣制度的前提。
炉温是衡量炉缸工作状态的重要指标之一,合理的炉温更是高炉稳定顺行的前提。五号高炉管控炉温的指标有两个:一个是物理热,一个是化学热。日常生产中物理热控制不小于1490℃,化学热[Si]控制在0.4%左右。1月15日高炉接到烧结不分级的信息后,首先把炉温控制水平提高,物理热提高到1500℃,化学热[Si]控制在0.5%以上。要求对炉温走势做出预判,及时调整焦炭负荷,合理调剂参数,工长在操作上严格按车间要求进行调控,避免引起炉况波动。面对风压波动和风量减少,要求炉温控制水平只能高不能低,防止引起炉况失常,提高高炉抗风险能力。通过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手段,五号高炉很快扭转了这次炉况波动的被动局面。
3.4加强炉前管理
受原料铁份下降的影响,渣比增大;原燃料质量变差,高炉抗憋炉能力下降,憋炉后炉况波动进一步加剧,能否及时排净渣铁是是恢复炉况的关键工作。
受严峻市场影响,五号高炉降低冶炼强度后,每天出铁11次,单次出铁量要求700t左右。3号铁口较长时间不正常,铁口深度得不到保证,出铁时间达不到要求,渣铁出不净,引起高炉风量的波动,进一步恶化了高炉炉况。原料变化后,高炉指标进一步变差。因3号铁口导致的憋炉时有发生,甚至有渣铁不能及时排尽,导致渣皮大面积脱落,高炉不得不降压的情况发生。为了保证正常的出铁时间,3号开铁口前,每次压点20min再开铁口,并选用小钻头开3号铁口。加强铁口维护,保证渣铁正常排放:每次出铁后做泥套,保证泥套完好,出铁过程中清除铁口周围凝渣,保证泥炮与泥套接触严密。打泥时间固定在25s,严禁出现冒泥现象,更换质量更好炮泥进行堵口等。同时,保证对面1号铁口深度达3m,铁口合格率符合要求,能在3号铁口恢复过程中及时排净渣铁。
4 存在的问题
尽管后期通过调整布料制度,增加边缘布矿量等手段抑制了过于旺盛的边缘气流,使煤气流分布趋于合理;采取更换炮泥等手段,3号铁口得以恢复正常,炉况恢复稳定。但是高炉连续两天大幅波动,在第一时间就应该做出较大调整,不应受渣皮反复黏结的影响。对于小烧减少引起的气流变化估计不足,3号铁口在气流发生变化后引起的恢复困难,没有充分认识,而应该在炉况有较大波动前就及时做出相应调整。
5.结语
高炉煤气流分布是高炉工作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合理的气流分布能维持合理的操作炉型,较高的冶炼强度,较低的能耗,以提高经济效益。工作中遇到外围条件的变化,首先要想到对炉内煤气流的影响,两股气流分布合理是采取各种调剂手段后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