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产业支柱地位不可动摇
经过50多年的发展,我市(新余市,下同)钢铁产业规模不断扩张,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基本形成了铁矿采选、炼铁、炼钢、轧钢、金属制品及相关配套产业的较完整产业链,全市钢铁产业现有规模以上企业124家,另有一大批依托钢铁产业优势不断壮大发展的机械加工企业、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钢铁产业规模较大、基础较好,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
新钢集团公司2009年三期技改投产后,整体实力进一步增强,发展潜力大大提升,公司已经迈上了千万吨级钢企的新平台。依托新钢公司资源优势,一批钢铁加工企业已迅速成长为行业骨干企业。2013年,全市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钢铁企业75家,其中过10亿元企业7家。新华公司是我国最大的钢绞线生产企业,永盛矿冶公司是我国最大的钒铁合金生产企业之一,中冶新材公司是江西省唯一一家冷轧硅钢生产企业,填补了我省在高端钢材品种领域生产空白,带动和促进了我省钢铁工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
过去,新余经济“一钢独大”;现在,钢铁依然是我市“三大支柱产业”的排头兵,其经济支撑和辐射作用突出。2013年,我市钢铁产业全行业实现销售收入753.5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49%;实现工业增加值111.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总量的37.9%;钢产量达到870万吨。今年上半年,“钢铁、新能源、新材料”三大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18.45亿元,同比增长5.6%。其中钢铁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53.87亿元,占据了大半江山。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钢铁产业在我市经济结构中的支柱地位不可动摇。
特钢产业基地建设初具规模
新余经济开发区2010年11月被江西省工信委批准为江西省特钢产业基地,2012年1月被省发改委批准为新材料省级战略新兴产业基地。园区内现有企业135家,已投产11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6家。基本上形成了“铁矿石采选—炼铁—炼钢—轧材”完整的钢铁产业链和以“粉(铁精粉)、管(钢管)、带(带钢)、丝(钢丝)、材(铸、锻造材)”为主,耐火材料、机械加工等为辅和工业生产格局和产业集群。具备年产铁精粉150万吨、球团120万吨、铁水50万吨、炼钢120万吨、钢管60万吨、带钢40万吨、铸锻材28万吨、型钢40万吨、薄板20万吨的生产能力,特钢产业初具规模。
目前我市可生产薄板、中厚板、厚板、线材、螺纹钢、电工钢、圆钢、钢管、钢带、钢丝、钢绳、钢球等多品种、多规格的普钢和特钢产品,已拥有了一批质量好、等级高和高附加值的高端钢铁产品,培育了一批具有较高市场占有率的优势产品,全行业已拥有中国名牌产品2个,江西省名牌产品8个。新钢公司的船板产量和市场占有率居全国前列,形成了以高档次、高附加值中厚板为主的产品优势;钢绞线市场占有率连续四年居全国第一;永盛矿冶的钒铁合金产量连续多年居全国前列;我市企业生产的无缝钢管和带钢产品在华东地区享有盛誉。
钢铁产业努力实现扭亏增效
受国内国际经济大环境影响,近年来,我市钢铁产业唯一的国有大型企业——新钢公司生产经营遭遇困境,出现亏损状况,整个钢铁产业也都不够景气。今年以来,新钢公司紧紧抓住深化改革、扭亏增效两条主线,同舟共济,奋力攻坚,生产经营绩效比去年同期有较大进步。
公司积极探索企业改革发展新模式,完成特钢公司冷带厂改革试点,组建了新余凤翔带钢有限公司,完成中新物流增资扩股。今年上半年,关停了特钢公司型钢厂,分流安置特钢公司富余人员471人。以“稳铁、保钢、促材”为思路,系统推进经济炼铁和铁水分级管理,着力破解炼钢工序瓶颈,进一步发挥轧材技术装备优势,保证了生产系统运行均衡稳定。上半年生产中厚板121万吨、商品热卷111万吨。推进合同交货期攻关,上半年所有产品合同兑现率均达95%以上。优化资源配置,让资源流向更好的区域和市场,上半年公司出口产品69万吨,创历史新高。加大重点工程用材投标力度,产品成功中标广州地铁等重点工程。在生铁成本、产品售价、节能增效三大系统开展劳动竞赛攻关。目前公司生铁制造成本低于行业平均水平,重点产品售价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今年上半年,通过节水节电节气、提高自发电量等手段,实现增效7058万元。与此同时,公司不断推进新产品开发,今年上半年,获国家授权专利20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中厚板线首次生产新产品3个牌号,热连轧线成功开发5个新产品,进一步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今年上半年,新钢公司完成生铁449.2万吨、钢438.3万吨、钢材坯415.1万吨,同比分别增长6.6%、6.2%、6.01%。实现销售收入183.76亿元,实现利润-8900万元,与去年同比减亏73.35%,上缴税收5.67亿元,同比增长36.63%。其中6月份成功实现扭亏,保持了逐月向好态势,为全市钢铁产业扭亏为盈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