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8时56分,经过为期12天的紧张施工,山钢股份莱芜分公司炼钢厂1号转炉正式开始炼钢,9时20分许,炼出了第一炉钢水。标志着由莱钢设备检修中心首次自主承担的转炉全系统大修获得圆满成功,结束了莱钢转炉设备大修20多年依靠外委的历史。
转炉全系统大修是衡量钢铁企业设备检修水平的标志性工程。过去莱钢转炉系统大修几乎全部由外委单位承担。设备检修中心成立后,面对外部市场施工队伍数量众多、竞争激烈的情况,把拥有自己的“拿手绝活”,打造“含金量”的品牌检修项目,作为提高“专业化”、扩大“替代化”,适应今后“市场化”需要的发展步骤,继去年成功实现80吨以上转炉烟道全部自主施工后,今年又把转炉全系统大修确定为着力打造的品牌项目。中心相继建立了发挥大集团作战、全区域调集检修资源的《跨区域作业管理办法》等施工规定,为大修的标准化施工创造了条件。此次炼钢厂1号转炉全系统大修包括转炉托圈、耳轴、炉壳、炉倾系统及烟道系统等重要的炉体设备,是2003年莱钢挖潜改造以来,转炉炉体设备最大的一次年修,检修中心承接的全部施工项目占到98%以上,设备拆装总重达600余吨,工作量及施工难度是检修中心成立以来首次承接的最大的转炉全系统大修工作。
转炉区域环境复杂,在遇有系统性检修时,主线和辅线需同步施工,而主线施工时要保证其他转炉的正常生产,在检修与生产严重交叉的情况下,施工难度较大。而托圈、炉壳和炉后12米大梁等主体设备的安装大都集中在主线,这些设备重量大都在50吨以上,安装精度要求高且空间狭小,大量的吊装作业需要通过人工操作的卷扬机、吊葫芦来完成,是典型的“高难度、高强度、高标准、高附加值”项目。在没有技术经验和施工经验的情况下,设备检修中心把“以战为练、由简到难、小步快走、逐步提高”作为转炉大修推进原则。9月2日,托圈和炉壳吊装全面展开,职工们在现场边摸索边调整,通过合理配置起重吊具、科学捆扎设备并选择吊挂点、加强摇炉与吊具升降配合等措施,精心调整设备吊装角度和方向,最终分别比计划提前了90分钟和12分钟完成吊装,最大限度的减少了影响炼钢时间。
检修组织是影响和考验转炉全系统施工的关键。设备检修中心牢固树立与生产厂“一体化、一家人”的理念,与炼钢厂共同制定施工方案。双方围绕生产和检修的最佳结合点,双方反复对检修网络计划、施工步骤、检修项目、人员、备件等进行优化和完善。在此基础上。设备检修中心充分发挥跨区域大兵团的专业化协同作战优势,调集11个检修部共130余名维修骨干跨区支援,由机械制造部承担的托圈、炉壳、减速机等自主制造和修复的主体设备达80%以上。施工过程中,所有的检修作业实行项目负责人制,打破建制,参战人员按照钳工、焊工、起重等专业合理优化施工力量,分两班轮流作业。8月27日10时停炉后,历时5天完成拆除作业,至9月3日,托圈、炉壳等主体设备圆满完成吊装,消除了职工对复杂施工的畏难情绪,树立了掌握转炉大修技能的信心和决心。经过参战各方的共同努力,在保证施工精度的基础上,转炉所有设备拆卸、安装一次到位,检修项目兑现率100%,安全、质量、工期全部达到预期目标,开创了莱钢转炉全系统大修新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