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一块六毛钱一斤——亲,不要以为这是菜市场上白菜土豆的价格,这是最近钢材的市场价。今年以来,中国的钢材价格持续下跌,已经达到近10年来的最低水平。钢材的产能过剩以及需求不旺,给钢材市场的经销商们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有不少经销商表示,今年以来一直处于亏本状态,想要关店转行了。事实是否如此?记者对此进行深入调查。
钢材白菜价仍没有人买
小肖,来自河北沧州,是北京昌平一家钢材市场的钢材业务员。周三的午后,他和另外一名同事坐在近百平方米的店面里。店面里摆着茶几沙发,几部座机电话,但一下午沙发上没有客户落座,电话也没有响起。而在这家市场的几十家商户店面里也都冷冷清清,有的店只有老板一个人在,有的店大门紧锁,还有的已经贴上了“出租”的字样。
问到钢材是不是白菜价,小肖频频点头。“2200块钱一吨,算下来一斤就是一块多钱,用白菜价来形容再贴切不过了。”小肖说,今年钢材行情不好,生意特别淡。钢材价钱低无所谓,但便宜也没人买,这才让人着急。
在小肖的店里,北青报记者看到,各大钢铁企业生产的线材、型材、板材都有。小肖透露,主要客户是工地建设方。从去年开始,钢材价格就不断下跌,一直跌到现在的白菜价。小肖认为,钢材便宜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产能过剩,二是需求不旺,而需求不旺反映在店里特别明显。最近两年,北京的建筑工程少了很多,直接影响钢材市场的生意。现在每天店里冷冷清清,客户一天最多也就四五个,其中还有谈不成的,少的时候每天一个客户都没有。
钢材生意最火是2008年前后
小肖介绍,钢材生意做得最好的时间是2008年前后,“那个时候筹备奥运会,整个北京到处都是施工工程,客户也是源源不断。每天早上七八点钟开门,就有客户上门。”
很多客户都不用业务员说什么,就直接交钱订货,约定送货时间。那个时候利润空间很大,但客户根本不谈价、不讲价,让业务员们觉得特别痛快。除了上门顾客,每天电话也是叮零零地不断。从开门忙到晚上九十点钟是常态。忙得没时间落座,当然钱也是挣得不少。小肖所在的店原来的面积不过现在的四分之一,就在十几平方米的小店面里老板一年挣个几十万上百万没有问题,业务员挣提成,每月也能上万元。
但现在,店面扩大了,效益却不行了。电话几乎不响,上门客户几乎没有。尽管没什么业务,业务员坐班也得坐到晚上6点。每当有客户进来,业务员都极尽热情去招待,但客户把价钱都卡得死死的,没有加价的空间,提得稍微高一点,客户转头就走了。
小肖还透露,虽然有现货的经销商给的价钱偏低,对客户来说更有吸引力,但同时这样的店比没有现货的店需要更多人力、物力,开支也更大。所以现在整个市场无论有无现货,能够赚钱的经销商很少,一部分在勉强维持,还有一部分已经亏本亏了一段时间了。“我们老板最近两年都在亏本,有的老板说一年能挣个十万块钱就很满足了,至少比打工的强。你想想看,一个做生意的现在和打工的比,这生意做着还有什么意思。”
而谈到像小肖这样的普通业务员的收入,小肖说,一个月工资也就三千块钱。“有时候真没人,我们就放假回家了。我们老板最近正琢磨转行呢,想卖酒或者做餐饮。”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整个市场里还有绝大部分是河北沧州人。因为沧州的孟村和盐山两个县有管件基地,从事钢材生意的人们数不胜数,挨家挨户不是大厂子就是小厂子,没有资本建厂子的就出来做业务员。2008年那几年对于沧州人来说就是黄金时代,他们在北京打下了一片天空,钱也没少挣。但就在今年,大家总是听说老家哪儿哪儿的厂子又倒闭了,而在北京的业务员因为赚不到钱也都回了老家,或者改做他业。
客户欠账成普遍现象
同样是来自河北沧州的老刘也在这家市场经营着一个店面,他表示今年钢材生意确实不好做,勉强能混口饭吃。老刘介绍,他作为经销商从批发商处购买钢材,再卖给客户时每吨加二三十块钱的价。这二三十块钱包括店面和库房房租、员工工资、运费、水电等等,算下来真的是薄利。而在2008年那会儿,每吨钢材经销商可以加到100元、200元甚至300元,利润是现在的好几倍。“因为现在市场价格太公开透明了,钢材多少钱一吨网上一查就能查到,我们经销商没有加价的空间。”
老刘说,跟2008年相比,现在业内也有了一个非常不好的现象,就是欠账。因为欠账问题经销商卡在客户和批发商中间很难受。在2008年那会儿,大家都知道“钢材不欠账”这一说,无论大型小型经销商手里有钱周转,生意做得也自在。但随着钢材利润大,吸引的从业者越来越多,为了拉拢客户,渐渐出现了欠账的情况,甚至现在成了行业内的一个普遍现象,一些客户先交订金就拿货,约定半个月或者一个月交钱,但实际上过了两个月人家也不交钱。有些可能确实资金周转不开,有的就是恶意欠账不还。
而经销商拿不到钱,到批发商那去提货,也要受到排挤。“人家批发商的态度是你爱买不买,不差你一家。关系混得好了,可以让你欠账,但欠一天每吨加4元钱,一吨4元钱,100吨呢,一天得多少钱。”这4块钱,几乎是把经销商的利润给榨干了。所以在本就不多的客户当中,经销商还得小心翼翼地选靠谱的,生怕遇到哪个不靠谱的欠账不还,要账是真的费劲。
老刘也想过转行的问题,不过他觉得现在经济形势不好,好像哪行都做得不易,这么大岁数了接触别的行业也有点力不从心,卖钢材现在还能勉强维持。
国内市场低迷转战国外
对于钢铁卖出白菜价的现象,上周国家统计局相关负责人作出了回应。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表示,钢铁、煤等大宗原材料价格下跌是产能过剩矛盾的体现,企业要主动调整结构转型升级。
盛来运表示,最近钢铁、煤等大宗原材料价格确实跌得比较厉害。钢材价格之所以低是供过于求,从消费角度来说,随着房地产的调整,需求回归常态,更重要的是供给能力太强。据钢铁协会不完全统计,我国钢材产能超过了10亿吨,但现在需求量是7亿到8亿吨,所以供过于求必然造成价格的下跌。
根据相关部门统计,今年前8个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去年下降3.8个百分点,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10.5%,而这些行业增速的下滑对钢铁等原材料行业的产品需求也会下降,因此今年1至7月份我国钢材消费量开始呈现负增长。
但与此同时,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数据,今年1至7月,我国粗钢产量是4.81亿吨,以50.1%的比例占据世界总量的一半。供大于求的局面导致钢铁企业利润不佳,前7个月,大中型钢企的利润为113.28亿元,销售利润率仅为0.54%,这个数字是工业行业中利润率最低的行业。
国内卖不出去,就转战国外。有媒体报道称,由于国内需求放缓、环保规定收紧,而且国内市场上的销售越来越难以减轻日益增加的债务负担,中国的钢铁制造商正希望通过出口摆脱困境。同样是中钢协的数字,今年1至7月累计国内粗钢产量同比增加1249万吨,而出口增加折合粗钢1371万吨,出口粗钢的增加量超过粗钢的增加量,也就是说今年前7个月增加的粗钢产量全部用于出口,这一数字创造了出口数量的新高。但这一做法导致出口钢材均价仅为793美元/吨,同比下降9.1%,利润微薄。
未来需要转型及兼并重组
钢铁行业在最近一段时间确实饱受诟病。国际钢铁协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钟绍良上周在上海表示,随着中国经济转型,中国钢铁消费峰值将在近两年(2015年左右)到来,这比大多数机构预测的时间要早。一些钢铁公司也表示产能过剩,还有一些悲观的言论已经提了很多次,改革和转型工作也一直在推进。今年1至7月,我国粗钢产量同比增长2.7%,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4.4个百分点,表明压减产能等举措已经有些效果。那么为何还会陷入这样的处境,下一步应该如何做才能挽救现在的局面?
国家统计局盛来运表示,这种背景下,一方面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去产能化的要求贯彻实施。另一方面,从企业角度来说,一定要在市场倒逼机制的作用下主动调结构、转方式,“这是跨过结构调整、转型升级这个坎儿必须经历的阶段,也只有这样做,才能最终化解产能过剩的问题。”
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司司长冯飞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产能过剩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当中的顽疾,改革开放30年来已经经过了几轮产能过剩,这一轮产能过剩是比较突出的。
产能过剩的原因首先有周期性的因素,和政府的作用,特别与经济职能的定位有很大的关系。冯飞也提到要真正化解产能过剩,一方面要采取短期的应对措施,包括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另一方面还是要建立化解产能过剩长效机制,所谓长效机制有两个方面最重要的含义,一个是市场优胜劣汰的机制,另一个是政府该做的要做到位。
今年5月,工信部提出2014年淘汰炼铁能力1900万吨、炼钢能力2870万吨的目标。随着环保要求越来越严、银行对信贷系统的收紧,已有一部分环保不达标、亏损严重的钢铁企业倒闭,或者面临着被淘汰或被关停的命运。
不少业内人士也表示,钢铁行业的转型需要靠竞争优胜劣汰,靠兼并重组来实现。通过重组整合,优化配置分散产能,让落后的企业退出市场,可以推动优势企业做强做优,主导全行业变强。知名财经专栏作家叶檀也表示,必须要进行兼并重组,兼并重组未必能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但如果不进行兼并重组,一定解决不了产能过剩。未来类似于钢铁这样的行业,三到五家大企业已经足够了,不需要现在这么多的中小企业来污染环境,制造产能。
未来,在竞争中淘汰将成为钢铁行业的常态。华菱钢铁董事长曹慧泉曾表示:“企业的兼并重组,在纺织等轻工行业已基本完成,而在钢铁等重化工业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