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一变天地宽。
从今年第二季度以来,九江钢铁有限公司炼铁厂从生产到作业现场,再到员工的精神面貌,都发生了焕然一新的巨变,逐步建立起了生产稳定顺行的长效机制。高炉的稳定性明显提升,各项经济技术指标都有明显进步,3号高炉在9月份创造了2008年投产以来的最高水平。据统计,4月~10月份,该炼铁厂平均月产360066吨,与一季度相比增长56224吨;平均吨铁制造成本1899元,与一季度相比下降448.6元;燃料比月均558千克/吨,与一季度相比下降28千克/吨。
高炉还是原来的人操作,人员总数却比去年减少了数百人,那么,促进其进步的原动力是什么?员工对这种管理又是抱以怎样的态度?日前,笔者走进九钢炼铁厂车间,探寻炼铁厂“脱胎换骨”的原因。
“生产出现问题,先要找自己的不足”“凡事站在员工的角度考虑一下,以人为本”“不换思想就换人,提高责任心,主动找事做”……在交流过程中,几乎所有的车间管理人员都不约而同地说出了类似的话语。他们认为,九钢炼铁厂发生的最大变化,并不仅仅是生产的快速发展,而是炼铁人思想观念的根本转变,摒弃了“等、靠、要”的思想,主动出击,责任心倍增。
生产中的问题都是管理问题
生产中的任何问题都是管理问题,这个转变让炼铁人幡然醒悟,从而解决了一系列生产中曾经的顽固性、重复性问题。
烧风口曾经是九钢高炉生产常见的事件,而每次烧风口之后就是休风,给企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往常,烧风口在员工心里就是一种普遍的工艺现象。于是,在事故分析会上,大家找出诸多理由:炉况不顺、炉缸有问题,外围原燃料发生变化导致炉内气流发生变化……这些理由仔细推敲不难发现,都是从技术上讲原因,如果能破解技术问题,而且能做到事先控制,难道还是技术问题吗?很显然,这就成了管理问题。
从技术问题转变为管理问题,这种观念一经转变,高炉车间的员工豁然开朗。他们认识到,烧风口是一种管理不到位的现象。于是,车间管理人员首先从自身管理上找原因,当高炉风量风压变化时,可以先从技术上调节,规避风险;可以加强沟通,事前了解原燃料的变化情况,根据原料确定怎样操作;数据的每一个变化就是炉况出现波动的先兆,可以采用相应的生产预案,实现攻守平衡。很快,烧风口从原来一个月多达十几个,降到了现在的一两个,甚至没有。
跳出原来的管理模式,正视管理上的惰性和欠缺,找主观存在的管理缺陷。这些转变之后的观念同样也运用到了生产中的其他环节工序,如此一来,长效、稳定、健康的生产秩序也就水到渠成了。
以人为本改进工作作风
从今年4月份开始,该厂要求每名管理人员每星期都要下班组调研一次,每个月为班组解决一个实际问题。这个举措受到了广大员工的普遍欢迎,管理干部作风的转变被员工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半年来,调研活动一共为员工解决了379个实际问题。
烧结二车间一名员工针对现场掉料严重的问题,提出应该对设备进行小改造的建议,车间采纳后减轻了员工工作量,班组成员从38人减至21人,不仅效率提高了,员工的月收入也平均提高700元。高炉一车间一名员工认为对自己的考核不合理,车间立刻展开调查,判定班组长没有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马上修改了原考核,令员工十分满意。
从员工反映问题的应接不暇,到现在的越来越少,九钢炼铁厂处理问题不过夜,以理服人,以德服人,让员工心服口服。每解决一个问题就温暖了一次员工的心,而在这片“暖意”背后是进一步夯实了整个炼铁厂的基础管理,挖掘出基层员工无穷的智慧。今年5月份,烧结一车间一名看火班作业长在兄弟单位参观时,学到了如何处理台车扒背导致漏风停机的妙招,使烧结机作业率从95%提高到100%,令全车间信心大增。目前,该车间生产的烧结矿碱度合格率已从70%提高到了97%。
设身处地为员工着想,将心比心为员工考虑,这种以人为本的工作作风,带给员工的实惠是实实在在的。
“自从用上了这个防堵料装置,原燃料再也不会溢到下料斗外面,我们的劳动强度大大地减轻了,车间真是为我们办了件大实事啊!”该厂原料二车间的一名员工如是说。原来,清理积料是该车间员工工作的一部分,不仅劳动强度大,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员工思想的波动。车间管理人员借鉴兄弟单位好的做法,新增设了防堵料装置,基本杜绝了原燃料外溢现象。同时,这项小改革很快推广到其他车间,受到员工的欢迎,令员工切身体会到厂部的关爱之情。
工作方法大胆创新
工作方法的大胆创新激发了员工巨大的潜力,这种变化是他们自己都没有想到的。
“我们车间的人员经过岗位优化后,总数减少了1/3,这要放在过去我想都不敢想,也不敢做。”该厂原料一车间主任柳晓刚对从5月份开始进行的三项制度改革深有感触。刚开始实施这项改革时,在员工中引起了轩然大波,大家议论纷纷:工作量已经饱和了,怎么还要优化?这样会不会影响生产的正常运转?面对这些抵触思想,管理人员首先抛弃固有思维,花半个月时间开展正面宣传,对所有岗位重新进行劳动强度测评,合理安排岗位人员,充分利用好经济杠杆,让员工明白岗位优化之后,个人收入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增加。阵痛过后,车间人员从176人优化至120人,员工平均收入提高了近千元。人员减少了,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空前高涨,生产一点也没受影响。一些员工主动提出对设备进行改造,一番整改后,原来是一个岗位需要一个人,现在4个岗位只要一个人,工作效率提高迅猛。
这样的情形在其他车间也同时上演。大锅饭的局面被打破,一切凭本事、凭业绩说话,干好干坏不一样,同岗不同薪,“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竞争氛围逐步形成。该厂高炉二车间的3名班组长因为执行力、工作业绩不突出等原因被撤职后,班组立刻就投票选举出了新班长,打开了工作新局面;有的作业长为了保住“位子”,工作责任心陡然增强,千方百计干出更好的业绩;有的员工“小算盘”打得精,提出10个人做的事他们可以6个人干,因为这样一来,他们的收入又能增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