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许多人去我们老家讲,我们这些在外做钢贸生意的人都是骗子。”由于近年来钢贸危机的爆发,老周和同行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委屈”。因此,每谈及此,老实本分的老周话语中多了几分愤懑。
钱,哪儿来的
老周在做钢贸之前,是有些家底的。
“刚开始,我并没有做钢贸。”据老周介绍,他是靠运输起家的,刚到上海,他和他爱人搞运输,经过几年的发展,老周的运输生意越做越大,不仅有了自己的车队,还积累了一定的财富。
“如果当时不涉足钢贸,还是做自己的运输,后半辈子完全可以衣食无忧。”时至今日,老周不免发感慨。
而当时钢贸行业如火如荼的大好形势下,老周却并没有这么做,他带着自己先前稿运输攒下的积蓄,于2002年成立了自己的第一家钢贸公司,开始了自己的第二次创业。
经过两年的发展,2004年,老周又组建了新的公司。尽管公司越做越大,但是老周的心却越来越不踏实。“原来都是自己的钱在做,可做钢贸生意的话,仅靠自己的那点积蓄是不够的,还需要从银行贷款。”据老周介绍,“算上担保费用也就三分利息”。
在银行的资金支持下,老周公司的经营规模和业务范围不断扩大,旗下公司注册资金达1.2亿,涵盖了钢材贸易、仓储物流和融资担保,并投资建设了钢材市场。
而与此同时,老周获取的银行支持亦水涨船高,仅通过钢材市场担保的形式就获取银行资金支持达2.8亿。
钱,哪儿去了
“但就钢材贸易来说,这两年的形势实在是太差了。”在老周看来,自己苦心经营的商业帝国,在两年多时间里形势急转而下,与近两年的钢材市场的行情不无关系。
以2012年2、3月份为例,作为钢厂协议户,明知道拿货就赔钱,但由于交了高额保证金,老周不得不继续拿货。
当时拿到钢厂的合同价和市场价差不多,但货从钢厂装船到上海大概有10天的周期,运到上海这边,钢价已经下跌了不少。“再加上船运费和吊费,每吨下来净亏100元。而这期间也会有小幅上涨行情,但钢厂往往此时会压货,很难拿到货,100万做两年就什么也没有了。”
而事实上,考虑到银行贷款的资金成本,亏损的严重程度远非如此。据老周介绍,在正常的贸易中,钢贸商需要两头垫资。“钢厂方面,需要提前交纳一年的保证金,保证金金额为全年订货总量的10%,保证金的利息自己需要掏2分。”
下游方面,则需要全额垫资,有时候甚至会被恶意拖欠,“这种情况下,不仅赚不到钱,连本金都无法追回。”
以老周与江苏某钢结构公司的贸易纠纷为例,由于多年贸易往来,相互之间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我们之间最少有了7、8年合作。”尽管如此,多年的合作下来,对方近1000万的尾款没有结清,“尽管仲裁结果已经下来了,但由于对方是江苏省4A企业,受地方政府的保护,公司已经做了变更,欠款至今仍没追回。”
其实,除了行情长期低迷,银行资本的借用,则加剧了老周的破产。
“银行答应带给你1000万,400万的保证金先要打进去,然后给你开出1000万的承兑汇票。”据老周介绍,银行贷款一般都是以承兑汇票的方式发放的。这样无形中加重了钢贸商的负担,“因为你不仅需要支付银行每年7、8个点的银行利息,还需要支付高额的承兑汇票贴现率。
而作为钢材市场的投资者,老周还成立了配套的担保公司,并为市场里的商户提供相应的担保服务,并从中收取相应的担保费用。“一般都是半年还一次,半年的担保费用在1.8%。”据老周介绍,自己在成立了钢材市场之后,以市场的名义担保了2.8亿。“这些钱给商户用了1个多亿,留下来一部分用于钢材市场的投资建设。”
尽管收取了一部分担保费用,但对于老周来说,跟所需承担的担保风险比起来,这点钱对于担保公司来说,显得微不足道。“我的商户在银行欠下的钱,还不上,银行现在让我还,因为是我做的担保。”
而在钢材市场的建设中,老周表示,自己并没有拿从银行借来的钱“乱来”。但他同时认为,资金在钢材市场建设过程中,还有节省的空间。据老周介绍,光装修费用就花了近千万,“这个钱花的有点多,但是没办法不花,因为银行需要‘好车好办公室’才能给你贷款。”
而对于自己担保的1个多亿,老周现在已经根本无力偿还。“每个月只能靠刷信用卡还银行利息。”据老周介绍,他想通过跟银行协商,先还掉本金,但银行不同意,“还要加违约金和1分5的利息。”
担保的责任无法逃避,联保更是如此。“不光担保的钱还不上,现在联保也被深深套牢了。”据老周介绍,除了担保,他还跟一些老乡搞了联保。联保300万~400万的保证金。“现在想起来,联保这东西真是害死人。”
“我自己的钱都是专款专用,但别人欠了钱,我就得把窟窿堵上。”老周说,他想还掉自己联保的那部分钱解套,但是银行不同意。“要求一定要帮其他人一起还清。”
“看到我还款压力大,银行还帮我出主意。”老周说,银行考虑让他儿子的到银行贷款,替自己还钱。“欠银行的钱,我自己会想办法还,但我不想把儿子拖下水。”对于银行方面提出的还款方式,老周一口否决。
“一直以来,我们都是老实本分的生意人,家乡建设、慈善助学什么的,我们都有捐钱,捐物。”据老周介绍,自己多年来仅在慈善方面的投入就达100多万。
对于未来的路该怎么走,50多岁的老周眼眶湿润、一筹莫展,一根接一根地抽着烟,“都到这份上了,欠的钱总是要还的,就怕没有时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