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9时,在炼铁部65吨中速磨1号氮气阀门旁,大组长常瑞峰目不转睛地观察着输煤氮气流量。当流量数值显示每小时1800立方米时,他立即用对讲机向主控室喊道:“稳定在1800立方米,输煤量完全可以保证高炉的需要。”
常瑞峰在调节补气流量间隙向笔者介绍:“现在我们制粉岗位不仅要在提高磨机台时产量上下功夫,更要在降低动能费用上做文章,大家现在把吨煤88.62元的成本形象地称作效益的‘生命线’,一定要坚守。”
今年以来,负责该部煤粉工序的运行车间,围绕动能费用吨煤达到88.62元的降本增效指标,层层细化分解到班组和个人。同时,在各生产班组推行“班考核、日推进、月评比”的方法,督促每个班组实现降本增效指标。此外,该车间进一步优化生产组织,根据高炉喷吹煤粉的需要,科学合理使用高压氮气、高压压缩空气、焦炉煤气和高炉煤气,降低动能成本使用费用。
在高压氮气的使用上,该车间通过创新操作工艺,把输煤补气流量由每小时2100立方米调整为1800立方米,反吹氮气的压力下调至0.5公斤,有效降低了输煤和布袋反吹时高压氮气的消耗。将2号煤粉仓流化时间由24小时常开,改为装煤不畅时手动打开,其它时间关闭。对于制粉系统的安保氮气,合理调整安保氮气启动连锁点,把安保氮气的压力下调0.5公斤。加强能源介质设备点检、维护力度,从根本上杜绝管道、阀门“跑冒滴漏”。改进工艺操作,在充氮气控制中采用“10开8停”操作方式,即系统内氧含量大于10%时开始充氮气,氧含量低于8%时则自动关闭,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减少氮气的消耗量。在压缩空气的使用上,该车间在喷吹煤粉时,紧紧依托磨机台时产量的提高,改进煤粉喷吹工艺,增加输送管道煤粉的含量,有效降低了管道内空气的含量,既能满足高炉煤粉的需求,同时还可大大节约压缩空气的使用。
不仅在工艺设备上下功夫,该车间还将目光聚焦职工操作技能的提升,避免因操作标准不规范发生事故影响生产顺行。该车间按照工艺标准,重新编制了2015年《制粉、喷吹岗位教育培训教材》,按照培训大纲和课时考核目标,把职工培训工作与月度奖金挂钩,确保每月每人平均培训时间不少于4课时,促进职工理论素质和操作技能提升。充分发挥车间课题攻关小组在创新生产工艺中的作用,改进工艺流程,不断解决生产中出现的疑难杂症,严守动能消耗的“生命线”。
常瑞峰在调节补气流量间隙向笔者介绍:“现在我们制粉岗位不仅要在提高磨机台时产量上下功夫,更要在降低动能费用上做文章,大家现在把吨煤88.62元的成本形象地称作效益的‘生命线’,一定要坚守。”
今年以来,负责该部煤粉工序的运行车间,围绕动能费用吨煤达到88.62元的降本增效指标,层层细化分解到班组和个人。同时,在各生产班组推行“班考核、日推进、月评比”的方法,督促每个班组实现降本增效指标。此外,该车间进一步优化生产组织,根据高炉喷吹煤粉的需要,科学合理使用高压氮气、高压压缩空气、焦炉煤气和高炉煤气,降低动能成本使用费用。
在高压氮气的使用上,该车间通过创新操作工艺,把输煤补气流量由每小时2100立方米调整为1800立方米,反吹氮气的压力下调至0.5公斤,有效降低了输煤和布袋反吹时高压氮气的消耗。将2号煤粉仓流化时间由24小时常开,改为装煤不畅时手动打开,其它时间关闭。对于制粉系统的安保氮气,合理调整安保氮气启动连锁点,把安保氮气的压力下调0.5公斤。加强能源介质设备点检、维护力度,从根本上杜绝管道、阀门“跑冒滴漏”。改进工艺操作,在充氮气控制中采用“10开8停”操作方式,即系统内氧含量大于10%时开始充氮气,氧含量低于8%时则自动关闭,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减少氮气的消耗量。在压缩空气的使用上,该车间在喷吹煤粉时,紧紧依托磨机台时产量的提高,改进煤粉喷吹工艺,增加输送管道煤粉的含量,有效降低了管道内空气的含量,既能满足高炉煤粉的需求,同时还可大大节约压缩空气的使用。
不仅在工艺设备上下功夫,该车间还将目光聚焦职工操作技能的提升,避免因操作标准不规范发生事故影响生产顺行。该车间按照工艺标准,重新编制了2015年《制粉、喷吹岗位教育培训教材》,按照培训大纲和课时考核目标,把职工培训工作与月度奖金挂钩,确保每月每人平均培训时间不少于4课时,促进职工理论素质和操作技能提升。充分发挥车间课题攻关小组在创新生产工艺中的作用,改进工艺流程,不断解决生产中出现的疑难杂症,严守动能消耗的“生命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