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对外资投资钢铁行业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转变。2005年,中国政府发布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对外资并购中国钢铁企业设定了诸多门槛,最主要的原则就是“不允许外资控股”。3月13日,国家发改委在官网上全文公布《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5年修订)》,宣告自2015年4月10日起,取消外资在钢铁、乙烯、造纸、起重机械、输变电设备、名优白酒等行业投资的股比要求。
但市场普遍认为,这一重大政策变化对行业的影响微乎其微。
政策转向的背景是行业形势发生了变化。10年前,中国政府用产业政策限制外资控股,是为了给本土钢铁企业一个喘息之机。期间全球最大钢铁集团米塔尔在中国频频碰壁,是经常被提及的案例。从2005年起,米塔尔一直在寻找进入中国的机会。当年计划控股湖南华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因发改委发表不同意见,最后仅以第二大股东身份入股。此后,安塞乐米塔尔(由安赛乐与米塔尔2006年合并而来)逐步减持对华菱股份的股权。之后,米塔尔又试图入股莱芜钢铁,控股民营钢铁企业东方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均未获批。不仅是米塔尔,俄罗斯钢铁企业耶弗拉兹集团(EvrazSteelGroup),以15亿美元价格收购河北民企德龙51%股权的交易,也始终无法获批。
10年中,没有外资控股的中国钢铁工业的规模的确迅速做大——目前中国钢铁产能增至11亿吨,成为世界第一。但一直没有做强——利润率越来越低,从2004年的8.11%一路下滑到2014年0.85%。
竞争力不强、技术和管理落后以及产能过剩是目前中国钢铁行业的现状。要走出困境,除了自身内功修行,政府意识到可以用外部力量帮助中国钢铁提升竞争力实现产业升级。由于中国钢铁产能已严重饱和,外资企业要想挣钱,必须生产高端产品。
华菱与米塔尔在汽车板材领域的合作,正是这样的项目。米塔尔在板材生产技术和国际市场竞争力有明显优势,而这正是华菱的短板。对于米塔尔来说,中国市场在板材尤其是高端板材需求空间也具有诱惑力。所以,米塔尔在减少对华菱钢铁持股的同时,将汽车板材合资公司的股权份额由33%提高到49%,但持股51%的华菱钢铁仍处于控股地位。
对于政策制定者来说,放开钢铁行业外资准入一方面有利于中国钢铁行业的转型升级,另一方面也会加速行业洗牌。外资进入后,一切以“市场”说话,将加速国有钢铁企业的优胜劣汰。
但是,中国政府的愿景是一回事,外资是否真的愿意投资又是另一番景象。毕竟目前全球钢铁行业经营状况不佳。以全球最大的钢铁企业——安赛乐米塔尔为例,2014年亏损高达10.8亿美元,而且已经连续3年亏损。安赛乐米塔尔CEO拉克西米·米塔尔预测,2015年市场大环境依然艰难。
就目前钢铁行业环境而言,尽管去年铁矿石等原料价格的下滑,钢铁企业压力稍减,但盈利水平依然很低。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数据显示,去年中国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5882.07亿元,同比下降2.98%,实现利润304.44亿元,同比增加87.54亿元,增长4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