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缩

冶金信息装备网

  • 客服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客服2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客服3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客服4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电话:0311-88357930
当前位置1: 首页 » 新闻资讯 » 热点聚焦 » 正文

钢铁企业“十三五”发展重点分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3-18  浏览次数:151
 
核心提示:新常态下,我国经济正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钢铁产业将进入大变革、大调整的新阶段。钢铁企业在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正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钢铁产业将进入大变革、大调整的新阶段。钢铁企业在“十三五”期间须在发展理念、商业模式、工艺技术、企业管理等方面创新发展,做好顶层设计,理顺思路,确保在本轮严酷的市场洗牌中能够得以生存,并取得更好发展。

      新常态下钢铁产业发展面临四大挑战

      新常态下,钢铁产业面临的主要挑战突出表现在产能严重过剩、全行业将长期微利发展、环保压力愈发沉重、资金断链风险加大四个方面。

      钢铁产能严重过剩。工业和信息化部已经公布了3批符合《钢铁行业规范条件(2012年修订)》的305家钢铁企业装备,合计粗钢产能11.5亿吨。结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工信部对过剩产能行业的清理整顿情况,以及申报规范条件企业产能情况,估计我国粗钢产能在12.5亿吨左右。2014年,全国粗钢产量8.23亿吨,占全球比重升至49.4%,但国内粗钢表观消费为7.4亿吨,同比下降4%,粗钢产能利用率低于70%。钢铁产能严重过剩矛盾仍较为突出。

      全行业经营极为困难。2011年第四季度以来,钢铁全行业经营持续困难。2014年,受铁矿价格大幅下跌利好影响,行业艰难实现盈利,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5882.07亿元,实现利润304.44亿元。其中,钢铁主营业务仅实现利润81.83亿元。2014年,全行业销售利润率只有0.85%,处于主要工业行业末游水平。“十三五”期间,钢铁行业盈利水平仍不乐观。

      环保带来的生存压力加大。2015年1月1日起,新环保法和新的钢铁行业系列标准全面实施。被称为史上最严厉的新环保法增加了政府追责、公益诉讼、按日无上限记罚、责任人刑事拘留等举措,新环保法形成的高压态势将长期威慑违法行为。钢铁产业是排放大户,地方政府为谋GDP和税收等政绩而保护企业违法排放的现象将得以坚决遏制,钢铁企业环保成本必然增加。

      钢铁行业新的系列环保排放标准不仅增加了考核指标,更大幅收紧了排放量。其中,钢铁工业废水排放标准增加了总氮等14项水污染物指标,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增加了二口恶英、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指标,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增加了多环芳烃(PAHs)等15项行业特征污染物指标。新标准将进一步加大企业环保成本。根据有关统计数据推算,全行业吨钢环保成本或将增加100元以上。

      资金断链风险大。近几年,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资产负债率均接近70%的水平,财务费用居高不下。受银行系统严控产能过剩行业和钢贸企业信贷规模影响,银行提高了钢铁行业贷款利率。2014年,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财务费用共计938.3亿元,同比增长20.6%,是企业实现利润的3倍多。部分银行对企业采取了大额抽贷、压贷,导致钢铁企业资金链断链风险加剧。

      结合上述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以及行业发展的实际,我国钢铁工业新常态可以概括为“三低一高”,即低增长、低价格、低效益和高压力。低增长,我国钢铁生产消费量将在峰值平台波动发展、维持低速增长,而且消费的质量和个性化需求越来越高。低价格,严重供大于求造成钢价总体处于低位徘徊。低效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使企业经营困难。高压力,表现为环保和资金高压力:一是新环保法的实施,环保治理高压态势进一步增强;二是资金紧张、融资难的问题仍没缓解,再加上银行采取“一刀切”做法,不断抽贷、压贷,使企业资金十分紧张。

      钢铁企业“十三五”发展应关注5方面工作

      相对“十二五”时期,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钢铁产业发展的环境已经有了巨大变化,钢铁企业制定各自未来5年规划时必须认清形势,结合企业实际,以更高的站位和更宽的视野做好顶层设计,明确企业发展战略,增强规划可操作性。总的来看,钢铁企业“十三五”期间的重点开展以下5个方面的10项工作。其中,前两方面工作着重解决生存问题,后三方面工作则侧重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发展。

      达标排放与互融共生

      首先是环保达标排放。从行业实际情况看,目前完全达到新标准的企业屈指可数,全行业达标改造投资保守估计也将超过1000亿元。面临新的环保形势,企业需要变被动为主动,系统地对本企业全流程进行环保诊断,不仅对照新标准,还要参照先进企业经验,彻底扎实做好此项工作。改造的主要工作包括:除尘器提标改造、烧结烟气综合治理改造、转炉煤气净化系统改造、粉尘无组织控制改造、烧结(球团)脱硫改造、废水治理提标改造等。

      其次是与生态环境、与城市互融共生。钢铁企业仅仅达标排放尚不能高枕无忧,还需要从与生态环境、与所在城市(城镇)互融共生的高度做好相关工作。如发挥钢厂能源转换功能、消纳城市废弃物,为城市提供清洁能源以及各类社会服务,等等。
低成本制造与提质增效

      首先是实施基于全流程的低成本制造。实施低成本战略是行业经营困难时期所有企业均应高度重视的工作。全流程低成本制造至少应包括以下五方面工作:一是从原料采购到钢材产品全工序低成本对标挖潜,制定更为合理的采购策略和更加高效低耗的生产工序操作制度;二是开展能源利用和资源利用诊断工作,做到基于全流程的能源、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三是开展全工序工艺流程诊断优化工作,结合品牌及市场竞争力,果断抛弃没有竞争力的产品、工艺直至装备;四是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优化考核机制,激发全员工作积极性;五是提高生产效率,各企业参照“十三五”末全行业人均产钢1000吨的水平开展相关工作。

      其次是努力推进提质增效工作。提质增效是企业需要持续重视的工作,鉴于钢铁全行业经营困难,“十三五”期间,对大部分企业而言第一项工作将是重点。提高质量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在采取一些必要工艺技术创新或小型技改后,能够一定程度上提高产品质量,尤其是提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二是结合企业发展战略,投资建设开发新品种、新产品的项目,较大幅度提高产品附加值。

      战略布局与联合重组

      首先是优化企业国内外布局。对有较强竞争力的大中型钢铁企业,根据各自战略意图,推进国内外产业布局,既包括生产布局、资源保障布局,还包括深加工、贸易、服务布局。对有意实现全球布局的大型企业集团,或欲实现境外布局的部分企业,建议遵循以下原则:一是积极服从并支持国家“一带一路”战略。

      “一带一路”将是伴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战略,钢铁企业走出去布局项目是对该战略的有力支撑。布局项目将获得我国政府支持,并且由战略带动的区域市场需求将有较大增长,给项目建成后的收益预期带来保障。二是分步稳妥推进。根据各自实际,可以考虑从建设钢材供应基地开始,逐步推进深加工、物流配送直至建设适度规模的钢铁厂。对市场条件、资金条件及外部条件较优的项目,可以直接建设钢厂,但首期规模同样不宜过大。三是园区开发及合作抱团模式走出去。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聚集发展是我国改革开放积累的成功经验,可以积极推广。已经走出去的项目基本上以单打独斗为主,成效不足。因此,充分总结创新,钢铁项目境外布局可以考虑以“工业开发区”模式(产业链、产业耦合、基础设施、循环经济等)推进,同时,与港口、铁路、电力及金融机构等企业抱团出行。

      其次是抓住机遇实施重组。钢铁企业兼并重组是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的有力抓手,也是企业做大做强、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的有效措施,有利于加快形成由优强企业主导的产业发展格局。钢铁行业较长时期内将微利发展,部分企业和产能将逐步退出,对一些有较强竞争力和实力的企业,根据自身发展战略,抓住机会实施兼并重组。重组模式和范围可以进一步扩展,以产业链为重组方向,包括纵向产业链和横向产业链,发挥协同优势,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延伸加工与多元发展

      首先是延伸产业链,提高钢材深加工比例。产业链延伸是包含上游和下游的双向延伸,是行业发展大势所趋,是钢铁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尤其在产能严重过剩的市场背景下更为明显。有研究表明,目前发达国家钢铁企业钢材深加工比例约50%,我国仅为10%~15%。“十三五”期间,上游原燃料保障体系建设仍是重点工作,但钢铁企业境内外投资开发铁矿、煤炭资源难度加大,对大部分企业而言,向下游延伸是必修课,应着力钢材延伸加工、提升价值链,推动产品由中端向末端、由末端向商品的迈进。

      其次是适度发展多元产业。“十三五”期间,钢铁多元产业仍是企业发展重点。多元产业的选择应结合企业实际和区域需求情况科学决策。一是要充分依托主业在冶金技术、设备、资源、人才等优势,着力开发关联产业,如工程技术服务、资源综合利用、冶金设备制造、服务业等。二是积极培育新的多元支柱产业,企业应尽快改变对多元产业副业的固有认识,做出多元产业科学规划,结合我国钢铁产业发战现状及面临的发展环境,培育新的支柱产业,如环保产业、国际外包服务业等。三是积极发展基于电子商务的钢铁物流产业。钢铁企业原有的电子销售系统已经不能满足低成本、高效率的需要,企业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需要进行专业化融合,升级为第三方冶金产品电商平台,以实现网上贸易、信息资讯、在线融资、资金管理、个性化增值服务等功能,极大地促进并创新钢铁物流产业发展。

      服务钢铁与智能钢铁

      首先是由钢铁制造商向服务商转变。如今,蒂森克虏伯、新日铁、浦项等世界知名钢铁集团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单纯的钢铁生产企业。随着其产业链延伸和价值链拓展,已经成为优质钢铁商品供应服务商,为客户提供全面钢铁材料解决方案。

      国内部分钢铁企业也在积极转变,宝钢、鞍钢等企业已经取得积极成效,但全行业看,仍有较大空间。钢铁企业向服务商转变将是“十三五”期间的重要任务。排浪式消费已经逐渐退出,个性化消费时代迅速到来,不紧跟市场、不转变思想的企业将被淘汰。钢铁服务商内涵丰富,应包括可以提供个性定制产品、质量异议满意答复、事前介入联合开发、整体解决方案等。

     其次是两化融合与智能钢铁。两化融合是智能钢铁的基础支撑,推进智能钢铁建设是满足我国工业4.0总体要求。目前,钢铁企业ERP(资源计划)和MES(制造执行系统)等两化融合技术已经有较大规模应用,并开始由单项应用项集成整合迈进,宝钢等企业正逐步向智能化转型。“十三五”将是智能制造取得快速发展的阶段,各企业需高度重视此项工作。重点开展的工作包括继续完善、集成ERP、MES等系统,发展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技术、主体工序智能控制系统、基于网络平台的实时生产管理系统、智能决策系统等。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付款方式 电子期刊 会员服务 版权声明 冀ICP备1301601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