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缩

冶金信息装备网

  • 客服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客服2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客服3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客服4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电话:0311-88357930
当前位置1: 首页 » 新闻资讯 » 热点聚焦 » 正文

印度“钢铁跃进”为哪般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4-13  浏览次数:185
 
核心提示:拉克希米米塔尔,很少有人不知道这个早已跻身英国上流社会、当年米塔尔集团并购全球排名第二的欧洲钢铁豪门安塞洛公司主要推手
    拉克希米·米塔尔,很少有人不知道这个早已跻身英国上流社会、当年米塔尔集团并购全球排名第二的欧洲钢铁“豪门”安塞洛公司“主要推手”的大名。作为印度政客和人民眼中的“骄傲”,他不仅让重组后的安塞洛·米塔尔成为“全球化程度”最高的一家钢铁企业,更成就了他本人全球富豪榜始终排名前列的地位。    

    拉克希米虽是印度人,但在钢铁产业端的一系列布局和收购中,涉及到了墨西哥、英国、美国、印度尼西亚,甚至是中北美洲小国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却几乎很少在印度收购资产。

    这有点类似印度在全球钢铁板块中的地位——有足够多的人口、潜力亟待挖掘的需求,但在产量和质量端,仍比不上东亚的中国、日本和韩国这3个国家。

    据国际钢铁协会(WSA)的最新统计,2014年,亚洲地区生产粗钢11.323亿吨,占全球粗钢产量的比重为68.1%。其中,中国粗钢产量达到8.227亿吨,在全球所占比重由上年的49.7%降至49.5%;日本生产粗钢1.107亿吨,同比微增0.1%;印度粗钢产量为8320万吨,同比增长2.3%。

    不过,就现状看,印度新上任不久的总理纳伦德拉·莫迪却对本国的钢铁工业不失信心。

    “我们已超过美国,中国还在我们前头,我们一定要超过中国。”《印度时报》4月2日报道称,莫迪在印度国内钢厂改扩建会议上表示,印度的国防建设、经济发展都离不开钢铁,为实现“印度制造”的宏伟计划,“必须要大炼钢铁”。

    事实上,这不是莫迪第一次说“大话”。细心的人早就发现,今年2月中旬印度《经济时报》召开的年会上,莫迪曾表示,要把印度打造成20万亿美元经济体。据BusinessWorld中文网报道,他在演讲中称,“今天的印度是一个规模2万亿美元(实际为1.88万亿美元)的经济体,难道我们不能期待一个20万亿美元的印度吗?”

    那么,莫迪关于钢铁跃进的言论会实现吗?

    “钢铁行业,从来都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乃至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印度政府‘大炼钢铁’的决定在意料之中,不会太让外界意外。”近年来多次去过印度的一位耐磨材料工程师杨先生4月8日晚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同时,印度在发展中,的确需要大量钢材,且相比于人口和钢材消费的比例,现在印度钢铁行业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但我不认同印度短期内会超越中国的说法。”杨先生坦言,“一方面,中国和印度的基数根本无法相比。另一方面,只要印度秉承‘开放的市场’这一观点,那么印度的钢材缺口同样是中国企业的福音。也就是说,按理论看,反过来还能帮中国消化过剩产能。”

    《国际金融报》记者也查阅发现,一些印度网友同样对莫迪的言论“不太感冒”。“总理可能又犯了错误,他以前就说塔克西拉(实际上位于巴基斯坦伊斯兰堡50公里附近一座城市)在比哈尔邦(印度北部重要大邦)。”印度一位网友表示,“他可能不知道,中国钢铁产量是印度的10倍。”

    对于该评论,另一位该国网友附和称,完全同意,“至少他这辈子看不到印度(钢铁产量)超过中国”。还有印度网友提醒称,“更重要的是,中国还有2亿吨钢铁产能剩余。如允许中国在印度倾销钢铁,印度所有钢铁厂都会倒闭的。”

    当然,印度未来“大炼钢铁”有不错外部条件的支撑——原材料价格的下跌。据悉,铁矿石价格目前跌破了50美元/吨,这比200美元/吨这个最高点跌去了70%之多。

    那么,印度此时提出大炼钢铁,目的到底是什么?除了“印度制造”,还有哪些因素?大炼钢铁的同时,为何又要提出“赶超中国”这个目标?
莫迪大炼钢铁

    今年5月,莫迪就将迎来执政一周年纪念日。过去一年,无论是印度普通民众,还是全球媒体,看到最多的还是所谓的“摸底新政”。具体而言,莫迪推出或尝试了一系列改革,如媒体所观察到的,即放宽外国直接投资限制、进行税收改革、重新修订劳工和土地征收方面的法规,大力发展制造业及发展铁路和智慧型城市等。

    同时,他还说出了一系列让人关注的名词——“印度制造”、“数字印度”和“清洁印度”等。其中,对于“印度制造”,莫迪关注最多,甚至在4月9日访问法国的行程中,还专门“开辟”一段时间对外推介“印度制造”。

    但现在,“印度制造”又多了一层意思——印度制造的钢铁。4月2日,鲁吉拉钢铁厂,面对5万多名钢铁工人,莫迪慷慨激昂,“我们的劳动力平均年龄低于35岁,能通过勤奋的工作实现这一梦想。”

    他所说的“梦想”就是大幅提高钢铁产量。“我们的钢产量已超过美国,中国还在前面,一定要超过他们。”《环球时报》引述印度当地媒体的话称,高质量钢材的生产对于强化国防装备意义重大,“特别是鲁吉拉工厂生产的钢铁将用于自行研制的‘维克兰特’号航母,以及其他武器的制造”。

    作为印度首艘“自造航母”,“维克兰特”号航母项目于2005年4月11日由时任印度国防部长在科钦造船厂宣布启动。2009年2月28日,印度海军举行了“维克兰特”号龙骨安装仪式。

    “航母使用本国钢材产品,本就代表了一些特别的意义。毕竟,这凸显了本国的钢铁工业价值。”一位要求隐去单位和姓名的券商分析师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说,“几年前,市场也曾传出过中国宝钢股份为中国造航母提供特种钢的消息。这也一度引起过人们对产品质量的赞誉。”

    不止是航母。据《环球时报》报道,印度中央政府为该国钢产量还“设定了2025年前达到3亿吨的目标”。按现在的粗钢产量计算,该产量将成为全球第二大产钢国。WSA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粗钢产量为8.23亿吨,日本为1.1亿吨,韩国为7.1亿吨。也就是说,在印度中央政府看来,该国赶超的目标只有一个:日本。

    不过,《国际金融报》记者了解得知,严格意义上说,莫迪“大炼钢铁”的口号早就成为印度钢厂的目标。因此,他的提法虽然新鲜,但更像是口号。

    数年前,《国际金融报》记者曾在印度第三大城市、工业之都加尔各答通过翻译与几家印度本地钢厂有过交流,“扩产”当时就成为了他们的“主题词”之一。

    其中,名为“维萨卡帕特南钢铁”的钢厂说,印度钢材需求不断增强,正计划将产能从原先的300万吨扩充至630万吨,进而扩展至730万吨。另一家名为“金达尔西南钢铁”的钢厂也介绍了其在印度奥里萨邦实施一项产能扩充计划,并计划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钢铁厂之一”。

    内外条件兼备

    事实上,印度已在粗钢产量上发力。WSA今年3月20日发布的信息显示,今年前两个月,印度粗钢产量累计达到1456万吨,比2014年同期增长7.2%。其中,2月粗钢产量估计为691万吨,同比增长5.6%。WSA称,“相比之下,曾经的世界头号钢铁大国美国今年前两个月粗钢产量却回落到1352万吨,比2014年同期下降4.1%。”

    如按此统计口径计算,印度的粗钢产量已排名全球第三。与此同时,4月7日外媒发布的一则消息称,至少今年前两个月,印度已成为仅次于中国和日本的钢坯生产基地。钢坯是炼钢炉炼成的钢水经过铸造后得到的产品,在中国,其归类于炼钢的原材料一类。

    “即便如此,短短十年内,从现在的不到1亿吨,提升到未来的3亿吨,产量要翻两番。”上述券商分析师称,“按之前人们对印度‘效率低下’的判断,要实现这个目标,可能还要时间来观察。”

    但走访过印度多个城市的杨先生却坚持认为,这对于印度来说,“并不完全是难事”。“我去过孟买、加尔各答和德里,到处都有基础建设工程在做。个人认为,这就是印度钢铁‘跃进’的基础条件:市场需求肯定会不断增长。”他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说,“按经验看,基础设施建设将拉动大量的钢材消费。”

    据相关机构的一项资料,目前印度城镇化率只有32%,相比之下,中国城镇化率为52%,美国为82%。换算成人均钢材消费,以2013年的数据为例,印度人均钢材消费为57.8千克,日本为516.8千克,中国为545千克,美国为300.8千克。

    WSA的预估是:2015年,印度的钢铁需求可能会增长6%。“印度人均钢材消费量偏低部分反映了其低城镇化水平,但其他主要经济体的发展模式也暗示印度人均钢材消费将继续保持增长,尽管其增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镇化和工业化水平。”对此,钢之家分析称。

    江苏钢贸商陈先生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分析,假设印度钢铁行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以中国为参照,“十多年前,中国粗钢产量增速一度达到过10%左右,那么,印度如按目前的生产节奏,达到10%以上几乎是必须的。当然,印度本身就是亚洲另一个人口大国,有足够的速度消化钢材”。

    在陈先生看来,现在还有一个利好因素等着印度,即铁矿石等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下跌。数据显示,“疯狂的石头”已不再疯狂,目前已跌至50美元/吨以下。

    华尔街投行Jefferies的分析师4月8日在一份报告中称,未来几年,铁矿石价格不太可能从当前的急剧下挫中明显回升,甚至有可能会进一步走低,“2015年和2016年铁矿石平均价格分别为56美元/吨和52美元/吨”。

    麦格理则在3月中下旬将2015年现货铁矿石价格预期从68美元/吨下调至54美元/吨,并将2016年现货铁矿石价格预期从65美元/吨下调至58美元/吨。

    不确定性犹存

    但有人调查发现,印度巨大的市场需求,同样将给国外钢铁企业带来机会,尤其是产能严重过剩的中国钢铁企业。

    印度媒体此前就担忧,随着莫迪推进标志性的“印度制造”倡议来提振本国工业,“很有可能会令大量来自中国的廉价钢铁涌入印度”。印度钢铁部下属一个机构的首席经济学家A.S.Firoz也称,印度生产一吨建筑用钢筋的成本可能较中国的生产成本最高“多出244美元”。

    “这不能怪印度,因为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钢材的产量和质量都可称得上排名前列,尤其是在板材方面。”杨先生说,“这客观上说,早就成为部分国外钢厂眼中的一个小‘标签’了。”

    针对这一点,印度某机构的首席经济学家A·S·菲罗兹说,“在全球市场上,你惟一能做的就是采取保护性措施来挽救印度钢铁行业。”

    的确,印度也是这么做的。印度《金融快报》4月3日就暗示,印度从中国等邻国进口钢材需求不断增加,为维护本国钢企利益,“印度政府计划运用反倾销策略抑制钢材的进口量”。

    印度《金融快报》称,“随着印度对华钢材进口需求攀升,引发国内基础钢铁生产商担忧。”印度矿业部长NarendraSinghTomar在4月1日也称:“印度钢企目前承受巨大压力,政府及企业将密切关注钢材进口趋势。我们已向财政部门递交申请,要求提高进口关税”。

    印度财政部长贾特里的回应是,必要时,“将在今后把钢材进口关税从10%提升至15%”。但迄今为止,印度政府还未将关税真正进行提高。

    在杨先生看来,抛开中国钢材产品的竞争优势,印度钢铁业发展最大的问题还在于行政上的繁文缛节太多。“比如,与印度一家中型钢厂交流过,他们要扩建,会有许多批文。有些批文,甚至在一年内都可能拿不到。而且,按印度的规矩,莫迪政府实际上不能从法律上直接控制地方的邦(省),因此有些条文会遇到执行难的问题。”

    熟稔印度经济的中国社科院亚太所副研究员刘小雪博士曾对《国际金融报》记者直言,“就整体情况看,印度的投资环境跟中国、美国等国比,还差几个档次,尽管不可否认这个国家的潜力确实惊人。”

    彭博社去年11月11日也举过一个案例。塔塔钢铁公司由于许可证延迟,不得不关闭了旗下最大的铁矿石矿场,“有此遭遇的并非只有印度最大的钢铁企业塔塔钢铁公司。由于续租迟迟未能落实,该国第二大钢铁企业印度钢铁有限公司关闭了旗下产量最大的采矿场之一。此外,JSW钢铁公司打算在东部恰尔肯德邦采矿,但该计划也因一项针对矿场配置程序的调查而受阻”。

    另一个不确定性还是印度一直存在的老问题——电力供应。钢铁行业作为高耗能行业,离不开电力和水的持续供应,尤其是,据钢之家的信息,印度是目前全球惟一采用感应电炉大规模炼钢的国家。

    在印度数个城市待过的一位博士生去年10月就对《国际金融报》记者介绍,有时候,印度停电还伴随着停水,“因为,当地的水力供应落后,要由电力系统将水抽到专门的蓄水池”。在他的经历中,印度古吉拉特邦是惟一未让他遭遇停电的地方。

    从上述角度看,也难怪印度网民KrishnaNandTewari调侃说,“我们的总理有一个优秀素质,那就是雄心勃勃。”

    超越中国“太难”

    事实上,让外界最介意的是印度和中国之间的比较。莫迪一番“钢铁产量超越中国”的表态,让不少印度网民“觉得没戏”。

    有印度网友直言,希望总理的梦想成真,但各方面超过中国不是那么简单,“中国基础设施非常先进,这是西方国家也承认的。另外,印度政客不 会放任国家发展”。

    “印度处于比较好的时间节点。至少就中国经济看,短期内,经济增速的下滑及环保政策的不断执行,将进一步导致中国钢产量下滑。”“但中国8亿多吨的基数实在太大,想超越这个数字,对印度来说实在太难了。”陈先生说.

    宝钢股份总经理戴志浩4月7日说,2014年中国钢铁工业已进入冬天,这个冬天可能会持续3年至5年的时间。同时,整个中国钢铁工业处于一个供大于求的状态,“需求还在,基本上是稳定的。主要的问题是供应端增长太快,过去几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钢铁产能投入太大,造成供大于求”。

    戴志浩还说,中国钢材消费量的峰值“大概就是在现在”。

    有分析称,“一带一路”战略为钢铁走出去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一带一路”基础建设投资大,能源、高铁、核电等装备制造会带来大量钢铁需求,“但‘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钢铁生产成本、规模等较中国落后,沿线国家中,钢材净进口国占70%以上。因而,‘一带一路’沿线基础建设投资大部分由中国投资,中国钢铁无疑会是首选”。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崔新生也对《国际金融报》记者,“一带一路”的一个重要作用是促进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因为“一带一路”沿线最重要的还是基础设施建设,这意味着大量钢材等的消耗。

    上述分析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粗钢产能过剩2亿吨左右,“一带一路”可推动钢厂走出去,在外建厂缓解国内产能过剩的局面,还可利用国外部分地区优越的矿产资源,减少成本。

    相关机构提供给《国际金融报》记者的信息是,据中国以往的经验,每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需要消耗2000吨钢材,高速铁路、港口、油气输送管线、电力工程等单位耗钢强度亦明显高于一般固定资产投资,“据此估算,如未来国内各省市‘一带一路’基础设施规模达到1万亿元,要消耗钢材超过2000万吨;如未来10年内,亚洲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需要50万亿至60万亿元,要消耗钢材10亿吨,每年需要1亿吨钢材;如到2030年全球基础设施投资将需要57万亿美元(折合人民币350万亿元),要消耗钢材70亿吨,每年需要消耗钢材至少4亿吨”。

    对此,分析师说,由于中国钢铁产能巨大,拥有庞大、高素质的建筑工程施工队伍,且实战经验丰富,价格低廉,具有很大的竞争优势,因此今后亚洲乃至全球基础建设所需要的钢材,很大一部分要从中国获得,“这对于中国钢铁企业来说,应当是巨大的历史机遇,因此一定要及早应对,抓住不放”。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付款方式 电子期刊 会员服务 版权声明 冀ICP备1301601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