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我们研制的‘中式药’效果真不错,3月份,混床的酸碱消耗由1.1kg/m3降低至0.2kg/m3,当月节约酸碱消耗48吨,省下费用4万多元。”4月17日,在河北钢铁唐钢动力部给水二车间深度处理泵站,车间主任梁宏书指着这台进口洋设备算起了成本账。
该车间深度处理泵站担负着生产除盐水等高品质生产用水的任务,其设备为美国进口,工艺设计也由外方提供。以往,除盐水在生产过程中,首先将经过处理的生产废水送入反渗透机组进行过滤,去除水中80%左右的硅等杂质后,再送入混床继续处理,以去除水中剩余的20%左右的硅等杂质。除盐水采用生产废水作为原水,而生产废水中的硅含量偏高,混床中的树脂(用来吸附硅等杂质)的运行负荷很高,树脂的再生周期(用酸碱去除树脂中吸附的硅,使树脂重新恢复吸附功能)很短,从而导致酸碱消耗偏高,成为制约车间成本指标完成的一个“瓶颈”。
能不能为“虚胖”的洋设备运行成本“瘦身”呢?经与厂家沟通,厂家也没能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但梁宏书和几名技术人员并不甘心:“既然没有‘洋药方’可治,那么我们就研制‘中式药方’!”
今年初以来,他们就开始了艰苦的攻关。为了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他们查阅了大量资料,并与多家兄弟单位进行对标学习,然后结合除盐水生产制造工艺进行反复研究实验。一个方案不行,就推倒重来。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连续两个多月的努力,他们终于研制出一副有效的“中式药”:在第一套反渗透机组后面,再增加一套水处理量为180m3/h的小型反渗透机组,从而使混床的过滤任务由过去的20%降至4%左右;第二剂是调整混床运行参数,将树脂的再生时间延长近一倍。
果然,服下“中式药”后,随着反渗透机组的水处理能力提高,混床的酸碱消耗大幅下降。并且随着混床的再生时间延长,职工们的工作强度也大大降低,真可谓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