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缩

冶金信息装备网

  • 客服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客服2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客服3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客服4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电话:0311-88357930
当前位置1: 首页 » 新闻资讯 » 新品研发 » 正文

武钢产量跨过3亿吨 非钢产业利润赶超主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5-08  浏览次数:415
 
核心提示:武钢集团近日宣布,武钢股份青山本部从1958年投产至今年4月底,累计钢产量突破3亿吨。 4月27日,这则消息静悄悄地挂上了
        武钢集团近日宣布,武钢股份青山本部从1958年投产至今年4月底,累计钢产量突破3亿吨。

     4月27日,这则消息静悄悄地挂上了武钢股份官网。这个“大日子”未受媒体关注,而2008年武钢累计产量达到2亿吨时,还是媒体焦点。

     武钢是新中国诞生后成立的首家钢铁企业,它用57年时间交出一份3亿吨答卷,并在全球行业媒体英国《金属导报》的全球座次连续5年位居前十。

    累计产量3亿吨,这一数字鞍钢和宝钢先后在2010年左右达到,前者1916年由日本人建立,是百年钢企;后者参照日本新日铁模式建立,稳坐国内钢企第一把交椅。

    在业内,钢产量被普遍视作反映钢铁工业生产成果和生产水平的重要指标。《金属导报》每年发布的世界钢企排名,就是以钢产量作为评价指标。国内,在中钢协每年发布的企业排名中,钢产量也是最重要的依据。

    历史回溯至1958年开始的全民大炼钢铁运动,钢和粮一同成为国家“纲要”;时年全党全民为之奋斗的1070万吨钢,仅是目前武钢年产量的三成。武钢相关负责人介绍,集团钢产量迈过的坎有3个:投产40年后累计产量突破1亿吨,再用10年达到2.21亿吨,此后6年突破3亿吨。

    武汉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教授薛正良认为,这个增速不快甚至有点慢。其实,武钢正在控制产量。集团负责人表示,“武钢本部不再新增一吨钢铁产能”。去年,武钢钢产量为8年来首次下调,青山本部和鄂钢等钢厂均在压缩产能。炼钢总厂2015年控制总量为1269万吨,调低2.4%;鄂钢产能由500万吨压缩至300万吨。

    “产能的提升空间很大,但武钢产量已达到峰值”,长期关注钢铁业发展的武汉科技大学教授董登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自1996年成为全球产钢第一大国,目前整体状态供过于求,用低价换市场成为普遍做法。

    根据2015年工作思路,武钢钢铁主业将适时减量,由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转向以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转型,做优做强。

     ··· 钢铁业在中国···

    利润断崖式狂崩后的隐忧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座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武钢的状况,被认为是中国钢铁工业的一个缩影,并为国内经济发展提供注解。

    1950年代

    以粮为纲以钢为纲

    “一个粮食,一个钢铁,有了这两样东西,就一切都好办了。”上世纪50年代,毛泽东主席曾有这样的名言。对于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原材料就是粮食和钢铁。前者是人的生活资料,后者是发展工业经济的基础材料。

    刚刚成立的新中国,需要钢铁产量来提升国家实力,钢铁第一次被放到了和粮食一样重要的地位。

    中国对钢铁极为渴求,最为急迫的情态是,“钢铁元帅升帐”,全国六分之一人口投入生产;老百姓家中的铁锅、铁铲、铁器投进了土高炉,成了铁疙瘩。

    谋划筹建武钢前,钢铁工业在中国先天不足,后期发育不良。旧中国总共生产760多万吨钢,超过600多万吨是由日本侵占中国期间的日本工厂生产。1949年,中国年产钢15.8万吨。

    武钢投产的1958年,《人民日报》的头版被钢铁工业的建设进展充满,并5次发表社论鼓励炼钢,要求钢铁工业先行,其他工业均要让路。1958年9月13日武钢一号高炉建成,也几乎包揽了各大报纸的头版头条。

    据国家统计局资料,“一五”时期钢铁工业的基建投资占全国工业基建总投资的13.9%,这是独一无二的。

    1970年代

    钢铁产业升级全国人均出35元

    进入1970年代的中国钢铁业出现一个奇怪现象,尽管产量超过英国、与法国相当,但每年仍花费上亿美元进口钢材。这些钢材主要应用于汽车、电视、冰箱、易拉罐等生产。上亿美元的资金,是用出口大对虾、黄花鱼、水果换回来的。

    面对国内“黑、大、粗”钢材产品,国家决定通过技术引进调整钢铁产业,其中以40亿元购进武钢“一米七”轧机、200亿元兴建宝钢。

    用投资总额除以当时的人口数量,相当于全国人民每人出资35元进行投入。当时,武汉市一名普通工人的月收入在40元上下。

    实际上,受限于技术水平,“一米七”轧机在1984年后才完全达产;再过了一年,宝钢建成投产。

    这一时期中国钢铁工业格局基本稳定:沿海一带鞍山、上海、北京、天津、本溪、唐山进行钢铁布局,内陆则有太钢、马钢、包钢、攀钢、武钢等钢铁厂。1979年,中国钢产量达到3448万吨。

    1980—2000年代

    千家钢铁民企占据半壁江山

    2002年的钢厂效益不错,特别需要刚毕业的大学生。一位武汉科技大学毕业的硕士研究生放弃了进入企业,选择了自办钢厂,他看中的商机,是本地国有钢厂不生产彩钢,彩钢广泛用于厂房、库房、简易房的屋顶墙面。

    “正赶上房地产市场不错,当时只要生产的出来,就有销路”,他说,现在他已用做彩钢赚的钱开办了其他公司,算是顺利转行。

    这样的民营钢企,中国有近千个。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钢铁民企的产量占全国产量总比超过一半。

    在钢铁民企最集中的河北唐山,一位钢老板说,机会大门其实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打开。

    现在充分竞争的钢铁工业,在1993年以前,钢厂投资和定价权全部掌握在中央政府手中。随着改革开放深入,钢铁业发生了两个重大变化:投资主体由国家转向企业,以及钢铁产品实行市场定价。当时已有上百家小型钢厂伺机而动,刚刚放开的钢铁市场对于民营资本充满诱惑。

    盘点曾进入财富榜单的民营钢铁大佬,他们进入市场的时间恰好在这个时间段内,例如海鑫集团(1987年),安阳永兴钢铁(1993年)、江苏铁本钢铁(1996年)、河北吉泰特钢(2004年)。

    钢铁民企尚且如此,掌握着行业绝对话语权的大型国有钢厂日子滋润。在公务员月工资40元的时候,钢企普通工人月收入超过100元。不少员工宁愿提前退休,也要让子女“顶职”进入钢企工作。

    危机来临

    利润断崖式狂崩

    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2008年,钢铁业在嚼食了近8年的甜蜜果实后,利润先后遭遇金融危机及房产限购狙击。行业利润率呈现断崖式下降,从2007年7.26%一度跌至0,目前在1%以下徘徊。

    对钢铁利润的调侃也是从这时候开始的,将吨钢利润与冰棒、茶叶蛋、猪肉做比。

    “如果现在的人能了解钢铁对国家的重要性,可能不会嘲笑吨钢的利润如何微薄”,一名武钢退休工人听过关于利润的许多说法,他摇了摇头。

    行业尽管困顿,大部分钢厂并未减产。从2008年到2014年,中国钢铁产量一年迈上一个亿吨台阶,导致利润率连续数年处于工业行业最低水平。

    武汉科技大学教授董登新分析,钢企长期有“让利不让市场”的做法,一直认为利润下降属于周期性衰退。“在享受完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居变迁带来的产业红利后,钢铁业绝无可能再回到2008年前的好时光”,他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认为,钢铁工业在GDP中地位下降,与中国步入工业化后期有直接关系,GDP去工业化阶段,以钢铁业为代表的支柱产业变成了传统支柱产业,相对地位下降将长期化。

    看美国、日本等钢铁强国,在工业化完成后近40年,国内钢产增速一直为0。在GDP去工业化阶段,国内钢铁增速极有可能与美、日一样,进入零增长阶段。

    不仅是利润,环保也成为压在钢企身上的稻草。环保部污染排放总量控制司司长刘炳江曾表示,“十二五”节能减排要“死磕”钢铁行业。今年正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

    割肉自救

    钢铁饭太不好吃了

    鞍钢办起了中医院,武钢的消暑汽水进入普通超市,宝钢物流运送起了大米粮油。谁曾想到,曾经被切割出去的大企业社会职能,在行业危局中成为了利润的重要支撑。

    数一下三家钢铁央企利润构成,三成以上来自非钢产业。从2011年起,武钢非钢产业利润11亿元,占总利润的一半以上,首次超过钢铁主业。宝钢非钢业务营收接近总营收的1/3,总体利润的一半以上来自非钢产业。鞍钢则在集团计划中明确提出,非钢产业的营收和利润均需占到总数的三成以上。

    作为大企业的配套设施的非钢产业,在1992年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中,曾被主动剥离。武钢7万人不吃钢铁饭,成为那时国企改革的“武钢样本”。

    尽管三家钢铁央企表示将坚持钢铁主业,但非钢产业的强势劲头让部分业内专家十分担忧。

    董登新教授屡次受邀到宝钢、武钢讲课,在他看来,钢铁企业的多元化发展只是权宜之计,主业仍是钢铁,必须做强。

    “钢铁工业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钢企做强主业是根本”,他担心短期非钢的利润诱惑将分散企业精力,影响中国钢铁工业长远发展。

    武钢大事记

    1958年武钢投产

    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的首家钢企。当年全国钢产量800万吨,较上年增幅近五成。这其中,武钢贡献新增钢铁产量150万吨

    1970年代钢铁工业格局基本稳定

    沿海一带鞍山、上海、北京、天津、本溪、唐山进行钢铁布局,内陆则有太钢、马钢、包钢、攀钢、武钢等钢厂

    1993年—2008年国企改革

    投资主体由国家转向企业,钢铁产品实行市场定价。钢铁民企的产量占全国产量总比超过一半

    2008年武钢累计产量达2.21亿吨

    同年,钢铁业行业利润率呈现断崖式下降,从2007年7.26%一度跌至0

    2011年起非钢产业强势增长

    武钢非钢产业利润11亿元,占总利润的一半以上,首次超过钢铁主业

    2014年武钢8年来首次下调钢产量

    钢铁业首次缺席武汉的千亿产业版图

    2015年武钢累计产量突破3亿吨

    根据2015年工作思路,武钢钢铁主业将适时减量,向以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转型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付款方式 电子期刊 会员服务 版权声明 冀ICP备1301601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