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8年金融危机开始,全球大宗商品交易逐步萎缩。据金融行业分析公司Coalition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最大10家投资银行第一季度大宗商品业务营收大幅下降28%。交易收入骤降,再加上监管愈加趋严,高盛、巴克莱、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德意志银行、美银美林等外资投行纷纷宣布撤离或大幅削减大宗商品业务。
外资投行大举撤离大宗商品市场,形成对比的是,中资金融机构仍在伺机进入大宗商品市场。伦敦金属交易所(LME)行政总裁庄敬贤早前称,来自东方的资本正在取代西方的资本。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对中资机构来说挑战和机遇并存。
据了解,金融危机后世界各地当局纷纷加强金融监管,对商品交易的审查力度不断提高。高额的资本要求和愈发严苛的监管政策削弱了银行在原料交易上的利润,一些大银行不得不剥离资产和业务来应对。
目前,多家银行都已放弃了大宗商品领域的角逐,该领域中现今最大的两家银行分别为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美国美林银行在美国能源行业依然不可小窥,花旗银行则是过去几年中唯一扩张大宗商品业务的投行。
盘点那些出售大宗商品业务的投行们:
2013年8月,法国外贸银行Natixis出售大宗商品部分;
2013年8月,瑞银集团减持了场外大宗商品衍生业务;
2013年11月,高盛出售其铀矿交易部门,关闭了有色金属交易业务;
2013年12月,摩根士丹利将其从事石油运输和销售的特斯莫坦公司以及大部分石油交易业务卖给了俄罗斯国有石油公司Rosneft;
2013年12月,德意志银行宣布决定要退出能源、农产品、基本金属、煤炭与铁矿石的交易,只保留贵金属业务;
2014年1月,德意志银行宣布将退出伦敦金定价席位;
2014年1月,美银美林关闭了欧洲电力和天然气销售部门,并削减碳交易团队。但是美银美林会继续交易美国的电力、天然气、煤炭、商品指数和金属;
2014年3月,摩根大通以35亿美元将大宗商品实体资产和交易业务出售给瑞士能源贸易商摩科瑞能源集团;
2014年4月,巴克莱宣布将退出大部分的基本金属、能源和农产品交易。
随着国际大型投行纷纷出售或者削减其大宗商品业务,摩科瑞等私营贸易商,由于受到的监管较为宽松,开始逐步从投行接手,大举进军大宗商品市场,成为投行从大宗商品交易中撤退的最大获益者。
与此同时,中资背景的金融机构也跃跃欲试,希望能在大宗商品市场上一显身手。过去三年,中银国际率先陆续取得CME集团四家交易所(CME、CBOT、NYMEX和COMEX)以及LME、ICE的清算会员资格;2014年11月,招商证券旗下全资部门招商期货(香港)公司获准成为CME集团四家交易所的清算会员。据悉,中国工商银行、广发证券等机构也已经步入收购国外大宗商品交易部门的进程。
此外2014年7月,南华期货(香港)公司也成为CME集团四家交易所的清算会员;2014年7月底,广发期货(香港)公司收购了英国NCM期货公司100%股权,间接拥有了LME、ICE、Liffe等交易所的交易和清算资格,目前已经成为LME首家中资圈内会员。
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港交所)与中国民生银行香港分行23日就共同推广香港大宗商品交易平台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合作备忘录的签订有助民生银行为其客户提供对冲及其他商品市场服务,并让香港交易所通过民生银行客户群进行产品推广。
港交所集团行政总裁李小加曾称,中国已经成为大宗商品最重要的使用者、消费者和生产者,但却没有成为价格最主要的影响者。港交所和中国其他的期货交易所共同的愿望是使中国在全球商品市场上取得与其地位相符的定价的影响力,因此需要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