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缩

冶金信息装备网

  • 客服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客服2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客服3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客服4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电话:0311-88357930
当前位置1: 首页 » 新闻资讯 » 热点聚焦 » 正文

河北6000万吨钢铁产能怎样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10-13  浏览次数:357
 
核心提示:2013年初以来,河北省钢铁企业一直处于“环保风暴”的“风口浪尖”。随着9月份《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出台和各设区市、省直管县(市)均签订了减煤压钢的目标责任状,河北钢铁产能的“瘦身”计划板上钉钉。


  2013年初以来,河北省钢铁企业一直处于“环保风暴”的“风口浪尖”。随着9月份《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出台和各设区市、省直管县(市)均签订了减煤压钢的目标责任状,河北钢铁产能的“瘦身”计划板上钉钉。但是,5年削减6000万吨钢铁产能,意味着河北省要在不增加1吨钢铁产量的前提下,砍掉至少20%的产能。毋庸置疑,压减产能是块难啃的“硬骨头”。即便在当下低迷的市场形势下,河北省钢铁企业也鲜有停产的案例。对于企业来说,减产意味着给竞争对手让出空间,银行贷款也要告停,甚至会被追缴前期贷款。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减产意味着税收减少,就业也会受影响。如此,削减6000万吨钢铁产能的任务要如何完成?

牺牲环境未换来钢铁“繁荣”

作为产钢大省,河北省的粗钢产量已连续12年位居全国之首。目前,该省的粗钢产量为1.8亿吨,产能和产量均超过全国总量的1/4。庞大的钢铁产能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数据显示,河北省钢铁产业每年的综合能耗接近1亿吨标煤,电耗超过900亿千瓦时,均占全省能耗总量的1/3。同时,河北省26.6%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和10%的烟粉尘排放量均出自钢铁产业。

然而,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没有换来钢铁产业的蓬勃发展。近年来,由于产能过剩、产品附加值不高、竞争秩序混乱,河北省钢铁企业的经济效益每况愈下,连续多年成为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最低的行业。数据显示,2012年,河北省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以7000多亿元的资产,消耗掉近1/3的能源和大量其他资源,仅创造了9.1%的GDP和5.36%的财政收入。

从投入和产出比看,河北钢铁产能已经到了不压不可、慢压不行的时候了。

多措并举实现减量调整

“压钢的任务虽然艰巨,但从经济规律的角度看,有市场倒逼;从科学发展的角度看,有资源和环境的强力约束。因此,现在是调整的最好时机。”业内专家表示,“只要思路对头、措施得力、工作到位,削减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中国冶金报》记者从河北省有关部门获悉,尽管《河北省钢铁产业结构调整方案》还未获批,但其中提及的“通过强制淘汰、优化布局、联合重组和置换调整等方式,压减钢铁产能”的设想,已经获得各相关部门的共识。河北省将严格淘汰国家产业政策规定的全部落后炼钢能力,同时,对那些受水资源、环境容量和物流运输等支撑条件制约、不适宜继续生产的区域,适当提高淘汰标准。目前,钢铁产能压减指标已经分解到各设区市和省直管县(市)。

“压减产能的同时,全省将进一步推动钢铁行业工艺技术装备的升级换代。”业内专家提出,“河北省钢铁工业主体装备的总体水平应当瞄准‘国内先进’,特大型企业集团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同时,通过搬迁重组也将压减部分产能。据悉,未来几年,河北钢铁行业将迎来大刀阔斧的联合重组,有冶炼能力的钢铁企业个数将减少到目前的60%左右。联合重组后,全省重点钢铁企业集团的平均产能将达到1000万吨以上。伴随着企业的联合重组,钢铁产业的生产力布局将有所变化。按照规划,河北省沿海临港和有资源优势的地区,钢铁产能比重将由目前的40%提高到70%。在用钢产业比较发达的地区,适度保留部分钢铁产能,鼓励钢材深加工能力向消费集中地集聚。

此外,河北省将严把项目准入关,坚决做到非超量置换项目和重大生产力布局项目原则上不再审批、核准、备案,严格控制新增产能。对违规项目,将加强监管和处置,切实做到无合法审批手续,建设部门不发放开工许可证,国土资源部门不提供土地,商务部门不办理技术设备进口许可证,环保部门不办理环评手续,水务、电力单位不予供水、供电,金融单位不提供融资支持。对违规擅自建设的项目,将坚决依法依规进行处置,切实解决目前存在的“光说不让干、干了没法办”的问题。

疏堵并用拓展发展新空间

有堵还要有疏。大刀阔斧地“压钢”,这些“瘦身”钢企的出路在哪里?

按照规划,河北省将推动钢企瞄准全产业链,上游抓原燃料基地建设,增强资源保障能力;下游抓产业链条延伸,通过发展钢材深加工产业、钢铁配套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不断拓宽发展领域。同时,将支持大型钢铁企业构建投融资平台,增强资本运营能力,鼓励钢铁企业参与港口、铁路、海运等产业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其中,河北钢铁集团经营策略的转向,值得“瘦身”钢企借鉴。近年来,该集团依托钢铁主业优势,延伸产业链条,加速向非钢产业转移。其中,河北钢铁集团唐钢的探索,无异于另类版本的“钢厂搬迁”。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唐钢每年有5000多名职工逐步离开总部厂区。目前,唐钢转移到非钢产业的人员已达1.6万人。该公司总经理王兰玉介绍,2015年之前,唐钢将有2.2万人告别钢铁主业。

采访中,一些钢铁企业负责人向《中国冶金报》记者建议,有关部门能否对“退市”钢企在职工安置和再就业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同时制定企业损失资产和债务处理的补偿办法。对于向其他行业转型的钢企,能够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提高企业转型的积极性。

对于这样的期盼,政府相关部门已有所考虑。为促进既有钢铁产能退出,河北省将根据需要制定相关配套措施。比如,根据企业实际压减的产能规模给予适当奖励,多退早退多奖、少退迟退少奖,鼓励企业在规定的淘汰期限前多淘汰、早淘汰。对没有产能压减指标的新建项目,将探索建立产能淘汰指标交易机制。对于压减后保留的钢铁产能,将大力实施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推进清洁生产,构建钢铁与电力、石化、建材等行业的循环经济产业网络,使钢企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达到或优于全国重点钢铁企业的平均水平,实现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排放总量“双达标”。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付款方式 电子期刊 会员服务 版权声明 冀ICP备1301601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