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钢企银行借款同比下降6.43%,其中短期借款同比下降9%。而2013年上半年、2014年上半年,大中型钢企银行借款分别同比增长8.8%、6.39%。
分析人士指出,钢企银行借款减少,一部分是存在企业主动减少借款的情况,另一部分主要是银行抽贷、不予续贷,特别是有些银行采取“一刀切”做法,不断抽贷、压贷,使钢企资金十分紧张,一些钢企甚至面临经营风险。
此外,钢企从传统银行融资渠道获取资金正在减少,而从非银渠道借款额大幅增长。数据表明,2014年大中型钢铁企业银行借款同比下降1.43%,而非银借款同比增长9.2%。
融资贵问题则更早出现在钢铁企业中。尽管自2014年11月以来央行四次降息,但目前钢企带来的正面影响还未体现出来。
据统计,2014年中钢协会员钢企银行借款同比增长0.28%,但财务费用同比增长20.58%,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贷款利率上升。今年一季度会员钢企利息支出也仅下降2.59%,上半年钢企利息支出仅下降1.04%。
银行对钢铁企业不予增贷、续贷并提高资金出借成本等措施是基于钢企经营现状而做出的。
华南地区一位城商行信贷审核人士称,“因经济下滑和钢贸危机影响,目前钢铁行业处于盈亏边缘,银行对于钢贸行业贷款的态度现在是‘压缩、严控’,除行业内非常优质的企业和能提供足值易变现抵押物的客户外,压缩存量授信、严控新增授信。”
此前,首家挂牌新三板的城商行——齐鲁银行,就在回复证监会非公部提出的首轮24条反馈意见时提到,“涉及钢贸行业不良贷款额占齐鲁银行不良总额的35.57%”,并表示“2014年受经济形势持续恶化影响,钢贸类企业经营持续下滑,企业资金链断裂,停止经营的情况增多,钢贸企业密集地区不良贷款集中显现。”
证监会还在中信银行定增方案反馈意见中要求该行说明钢贸行业对公司的具体影响及公司处理情况。中信银行称,截至2014年末,中信银行钢贸贷款余额278.77亿元,较年初减少103.49亿元,不良余额为47.06亿元,不良率16.88%,拨备覆盖率为83.6%;而到今年一季末,该行钢贸贷款余额减少至254.61亿元,不良余额为38.21亿元,不良率15.01%,拨备覆盖率为9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