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缩

冶金信息装备网

  • 客服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客服2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客服3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客服4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电话:0311-88357930
当前位置1: 首页 » 新闻资讯 » 热点聚焦 » 正文

拉郎配式的钢企并购 应当缓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9-10  浏览次数:149
 
核心提示:中国经济告别高歌猛进的时代之后,传统钢铁行业从深秋步入寒冬。工信部2015年3月发布的《钢铁产业调整政策(2015年修订)(征
       中国经济告别高歌猛进的时代之后,传统钢铁行业从深秋步入寒冬。工信部2015年3月发布的《钢铁产业调整政策(2015年修订)(征求意见稿)》,提出加快兼并重组步伐,到2025年,形成3到5家全球范围内有较强竞争力的超大型钢铁集团。因此传出了宝钢、武钢合并的消息,但迟迟未见动静。

原任职于国家冶金局的一位领导受访表示,此事可能已被搁置。国内钢铁行业的兼并重组实际上已实施多年,但真正成功的案例并不多。国内第一大钢企宝钢此前花了17年才基本解决了上钢、梅钢十几万人的安置问题,还面临融合问题,整合被安排并购的韶关钢铁、八一钢铁更显遥遥无期。(澎湃新闻网9月9日)

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商安赛乐米塔尔钢铁公司就是通过一系列近乎疯狂的并购而组建的。2006年,当时规模全球最大的米塔尔钢铁公司发起对欧洲最大、全球排名第二的钢铁公司安赛乐钢铁公司的恶意收购,尽管被收购方及欧盟、法国等方面持消极态度。但并购本身在当时被认为能够提高钢铁行业的集中度,产生更高的增值效益,因而受到广大投资者的热烈追捧。这笔看上去颇有点荒诞意味,近乎偷袭式的收购获得了成功。

钢铁等重工业领域的并购浪潮在上世纪80年代兴起,一直到安赛乐米塔尔并购案,持续了20多年。这股并购热潮曾具有合理性,全球钢铁行业集中度长期较低,劳动生产率较低,企业负担沉重,也无力拿出资金投入到技术创新;通过并购,行业集中度提高,并购重组的企业通过大量裁员、升级技术、革新流程,显著的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也使得并购者可以拿出资金偿还收购时的债务。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发生后,钢铁行业景气不再。投资者和业内人士才意识到,之前支撑钢铁行业狂飙激进式的并购的重要前提,即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国家将不断提高对钢铁产品的需求,这不是一个确凿无疑的结论,市场不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庞大,更不可能无极限持续增长。并且,长达20多年的并购浪潮,已经使得全球各地的主要钢铁企业极大的提升了产能,也难以通过生产流程、工艺、管理方式、技术等方面的改革进一步提升劳动生产率,并购所能产生的红利已不再显著。

在全球钢铁行业陷入一定程度上的信心危机,市场景气难以提振的情况下,进一步优化中国钢铁企业的组织结构,提高管理水平、研发能力,改善营销水平,增进与金融机构的合作,都有其必要性。毕竟,市场规模有限并可能发生进一步的收缩,现有产能的过剩压力增大,只有提高中国钢铁企业的竞争能力,才可能稳定现有市场份额,保住中高端产能。

中国钢铁行业产能严重过剩,过剩程度甚至远远高于世界其他主要工业大国,竞争能力不强,还构成了沉重的环境负担。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钢铁行业产能亟待实现大幅缩减,特别是要淘汰取消大量性价比极低、环境负担重的低端产能。国家主管部门应当就此严格依照环境保护标准,限期裁撤不能达标的低端产能。

令人惊愕的是,有关部门提出的解决思路,却是让先进企业带动后进企业的老路子。行政命令下,所“形成(的)3到5家全球范围内有较强竞争力的超大型钢铁集团”,需要因拉郎配式的并购付出很高的整合代价,主要资源和精力也将耗费在整合之上,就无从提及瞄准全球主要竞争对手,同步提高管理、研发、营销能力和生产效率。这种让先进企业带动后进企业的路数,表面上看可以避免很多地方低端产能的配套就业人口走向失业,却必然因为严重增加了先进企业的负担,使之无法将竞争能力提高到国际水准,相反负荷沉重,最终很可能让整个(或几个)“超大型钢铁集团”都走向困境,更多工人面临失业——届时主管部门将不得不拿出更多的善后资源,来给拉郎配形成的“超大型钢铁集团”持续“输血”,还将协助解决更多的职工安置问题。

安赛乐米塔尔是全球头号钢企,已迎来连续3年亏损,且亏损额在不断拉大。这样一家由市场并购形成的巨无霸,在劳动生产率没有发生明显下降前提下,尚且因为“船大难掉头”,陷入或一时或持续更长时间的困境;中国国内由行政指令形成的大型、超大型钢企,前景就更加令人担忧。笔者以为,国家主管部门、钢铁行业应当审慎对待宝钢、武钢等现有大型钢企的兼并重组提议,将行业内部的重组行动自由交给企业主体,并进一步完善国有钢企参与兼并重组的决策责任追究机制。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付款方式 电子期刊 会员服务 版权声明 冀ICP备1301601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