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妃甸现在仍处于产业聚集初期,但它正在加速成为世界一流的临港产业聚集地。据统计,曹妃甸目前已建成各类泊位69个,预计到2017年吞吐能力将超过6.5亿吨,有望进入全球港口前三名,同时,腹地滩涂非常广阔,拥有浅滩、荒滩1000多平方公里,紧邻岸线有存量土地200多平方公里,全部为国有土地,不涉及移民拆迁等问题,是典型的“前港后厂”发展模式,具有临港产业低成本聚集的先天优势。
孙梦成说,现在的曹妃甸和30年前的深圳很像,“如果你错过深圳,错过浦东,请不要再错过曹妃甸”。
对话
京津冀协同发展提速曹妃甸迎来新的春天
曹妃甸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于广秋
>>谈转型
港口正由运输港向贸易港转变
京华时报:你怎么看待曹妃甸这几年的发展,经济下行压力对你们有影响吗?
于广秋:去年年底,曹妃甸带动唐山成为吞吐能力国内第四、世界第五的港口。唐山的老港有二十多年的发展历史,曹妃甸港这几年的变化代表了曹妃甸的发展。总体上发展较快,每年的吞吐量增速在20%以上。同时,全世界原油价格下降,其他产业经济下行压力大的情况下,总体运行还是比较平稳的,产业发展相对来讲还是可以的。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急于求成,没有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进行发展。
同时,发展的矛盾也是并存的。由于前期基础建设投资太大,曹妃甸靠自身努力,融资搞建设。客观地说,还处于大投入小产出的阶段。去年年底GDP390亿元,在1943平方公里的区域面积里,经济总量还不够大。此外,经济要素还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港口总体上还是运输港。
京华时报:曹妃甸与中国乃至世界其他大港相比,仍有哪些差距?
于广秋:按照港口的功能发展,第一代发展运输港,第二代发展临港工业,第三代是发展临港商业,第四代是发展临港金融。
像荷兰的鹿特丹这样的世界级港口正从三代向四代转化。而我们的港口正处于运输港向贸易港的转变当中,各种要素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随着今后港口的发展壮大还应不断改进。比如我们正在规划搭建大型交易平台,发挥大的物流作用,引进物流企业。
>>谈发展
生态是最好的招商名片
京华时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提速将给曹妃甸带来什么?
于广秋: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提速,曹妃甸迎来新的发展春天。客观来讲,国家对于曹妃甸这样大的战略规划投入还不是太多,有些项目支持得很少,我们主要需要依靠自身融资。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战略,过去交通不通,生产要素浪费、产业雷同、城市布局不合理,北京、天津中心压力太大。
北京非常关注这件事情,示范区正在有序推进,如今已在曹妃甸开展100平方公里的北京现代产业试验区,又确定了5.5+3.5+N的概念,5.5是产业启动区,3.5是城市发展启动区,N是重大项目。比如化工项目落户到试验区之内,多了一个选择的空间。
北京方面表态,计划将北京的一所大学或是分院分校区、一所全日制的中小学、三级甲等医院建立在试验区。这样建设的目的就是为将来从北京产业转移过来的管理人员、职工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的设施。保证他们在曹妃甸工作与北京的待遇是一样的。
北京的产业到试验区,仍允许保留北京的名字、资质、汽车牌照等。这绝不是北京河北脑袋一热,迎合中央。产业转移是北京功能疏解到这边来一个最好的保障,它的资质、公共服务都得到有效的保证。
京华时报:在生态环保方面,曹妃甸有哪些规划?
于广秋:目前大家的环保意识都很强,曹妃甸既要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同时也要严格地保护生态环境。污染企业肯定是不能搬进曹妃甸的。过去曹妃甸有自然生成的湿地,上世纪80年代考虑到经济环境、百姓生存,开辟了不少稻田、鱼虾养殖场。2012年成立曹妃甸区后,我们拿出2个亿左右,逐步恢复湿地本来风貌。
生态是最好的招商名片。北京市考察的第一站就是湿地保护区,认为环境保护好,今年6月底两天考察,一个月后就签订协议,这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就好比北京嫁闺女或者让儿子去外面打工,都希望给他们一个良好环境保障。
曹妃甸的空气质量一直是唐山市最好的。当前,企业管理者的环保意识很强烈,生产者的环保意识也在提升,只有充分重视环保,我们的生产成本才会得到有效降低。
>>谈未来
研究港口功能错位发展
京华时报:曹妃甸未来如何实现自己的特色发展?
于广秋:港口在区域经济达到顶峰的时候,也要走下坡路的,但是曹妃甸港得益于天然条件,一直在走上坡路,并不是说所有263个泊位全部建成就好,而是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连通东北亚,发挥出港口的优势,港口的能力要达到相应的水平,如果不匹配,一味地建设港口,也是要亏损的。
在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后,要研究港口功能整合实现错位发展。不能说天津港拥有的,曹妃甸港也要有,当前河北的钢铁仍然是重要的产业支撑,所以铁矿石在当前仍然是港口流转的重要商品。
现在提倡建立一种联合体的模式,目前我们也正与天津讨论战略合作联盟。环渤海地区可以看成一个组合,要凉菜、热菜合理搭配大家才吃得舒服。
世界上钢铁、石化只有在沿海有港口的地方,成本才会低,这也是历史必然的选择。目前我们需要每年一百多亿的前期投入贷款,公共预算60多个亿,主要还得靠融资。在这个过程中不能停下来,曹妃甸港在区域发展中的担当也不允许它停下来。北煤南运、天然气进口等都是国家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