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缩

冶金信息装备网

  • 客服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客服2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客服3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客服4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电话:0311-88357930
当前位置1: 首页 » 新闻资讯 » 热点聚焦 » 正文

内外兼修 马国强发起“自我救赎”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9-22  浏览次数:192
 
核心提示:收回外包半年降低成本9000万,武钢大跃进后遗症举步维艰 陷入困境的武钢,再一次踏上了自我救赎之路。 这一次,武钢不再是全
       收回外包半年降低成本9000万,武钢大跃进后遗症举步维艰

陷入困境的武钢,再一次踏上了“自我救赎”之路。

这一次,武钢不再是全面开花式的产业布局,而是对内“收回外包业务自己干”,对外实施“走出去”战略。

近日,武钢集团方面向长江商报记者提供的资料显示,上半年,通过收回外包业务自己干,武钢节省费用近9000万元。同时,武钢还中标宝钢连轧机辊道项目。

事实上,这是武钢发展陷入困境后的“自我救赎”之举。

公开资料显示,继今年6月首亏后,7月份,武钢的亏损面进一步扩大。武钢集团官方微信发出了“你知道武钢的形势究竟有多严峻”的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从武钢集团了解到,武钢发出了“战危机、保生存,守住盈亏底线”的动员令,提出了“开源节流、增收节支”的降本增效措施,以应对严峻形势。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钢铁行业仍然整体处于冰冻期,对武钢而言守住盈亏底线压力非常大。

不过,亦有学者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除了钢铁寒冬之外,此前大跃进式扩张留下的后遗症,也给武钢的发展增加了巨大压力。

那么,马国强时代将如何突围?

“武钢、宝钢合并的可能性较小。”9月17日,武钢集团内部一人士分析称,武钢、宝钢早年进行的兼并重组项目还没消化完,包袱还很沉重,而钢铁行业的首要任务是去产能,短期内,钢铁行业这种大型兼并重组可能不会发生。

武钢集团党工委一相关负责人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武钢会按照此前制定的战略规划走下去,错误的会及时纠正,不会有新的大动作。

行业困境

钢铁行业持久的寒冬背景下,包袱沉重的武钢集团过得并不轻松。

早在今年8月中旬,武钢集团官方微信“幸福武钢”中就多次提到“你知道武钢的形势有多严峻”“武钢人怎么看待生死存亡这件事”。多条微信中称,今年以来,国内钢铁行业一片惨淡。在全行业“需求下降、产量下降、价格下降、环保加压、整体亏损”的大背景下,钢企经营困难,举步维艰。

据了解,今年6月,武钢集团迎来首亏,7月份,亏损面进一步扩大。上市公司中,武钢股份上半年业绩也不太好看。半年报显示,公司营收345.18亿元,净利润5.22亿元,同比分别下降30.61%和9.81%。

值得关注的是,市场需求不足及原材料价格上涨,都对钢铁行业业绩增长带来压力。

中钢协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粗钢产量同比出现近20年来首次下降,由于传统用钢行业增长动力不足,致使钢材需求持续下降,导致钢材价格持续下跌。钢材综合价格指数从去年底的83.09点跌到6月末的66.69点,降幅达19.7%。而钢材价格指数持续突破有指数记录以来的低点。钢价下跌的同时,作为原材料的铁矿石价格却连续上涨。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由4月10日的每吨46.84美元上涨至6月末的每吨59.19美元,涨幅高达26.4%。

对于钢企的生存困境,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认为,在钢铁行业12亿吨产能、8亿吨产量、5亿吨需求的现实中,钢企去产能的压力非常大,武钢也不例外。预计未来,钢材需求还会萎缩,短期内钢企仍难走出寒冬行情。

除了钢铁行业整体行情,钢企自身缺乏竞争力也是重要原因。

9月15日,武钢集团一人士向长江商报记者透露,在国际上,无论是技术还是产品,包括武钢在内,国内不少钢企缺少竞争力,走出国门很难。而在国内,产品同质化严重,产能严重过剩,加上高耗能高污染,资金占压严重,这些都不利于自身发展。

“目前,武钢的有些产线不饱满,有些产线不赚钱,只能停产,导致部分员工没有活干。所以,集团公司和外面有联系的单位商定,分流一些职工。”上述人士说,冗员多、产品弱,像这种零敲碎打的方式分流员工只是杯水车薪。不过,这也是一种办法。

对于武钢大力拓展的非钢产业,该人士说,目前,武钢一些与钢铁主业相关的非钢业务,如氧气、工业气体、废渣等,利润较稳定,但规模小,贡献的利润有限,这点微薄的利润被主业亏损的大潮淹没了。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7月,武钢发行了期限3年、票面利率4.38%、规模为70亿元的公司债,再加上不少美元融资,以及人民币贬值美元升值,导致的汇率风险增大。这些因素加剧了武钢的财风险。

扩张后遗症

“除了钢铁行业处于冰冻期的影响外,此前大跃进式扩张留下的后遗症也不容忽视。”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有武钢内部人士这样表示。

公开资料显示,从2004年底开始至今年6月退休,邓崎琳执掌武钢帅印长达10年零6个月。这期间,邓崎琳并未沿着刘本仁一手创造的武钢以质取胜的发展道路走下去,而是以技术和规模相结合,不断壮大武钢集团规模。

公开信息显示,2010年,武钢上报的产能规模为6000万吨。而在重组鄂钢之前,武钢产能不到900万吨。通过力推中西南发展战略、海外矿产资源扩张、防城港项目推进及非钢产业拓展等战略,重组鄂钢、柳钢、昆钢,武钢晋升为国内排名前五的大型钢铁企业。

实际上,钢铁行业兼并重组实施多年,真正成功的案例并不多。宝钢董事长徐乐江曾用“满篇苦涩”来形容几次兼并重组。徐乐江称,宝钢花了17年时间才基本解决上钢、梅钢十几万人的安置问题。

武钢重组鄂钢后,鄂钢并未走出亏损泥潭,反而使得武钢的包袱更加沉重。2014年,鄂钢无奈被从上市资产中踢出。今年初,邓崎琳在鄂钢召开干部大会,再次调整人事,并号召鄂钢转型、二次创业。

而昆钢、柳钢的日子同样不好过,武钢与柳钢合作建设的防城港项目推进非常缓慢。9月9日,武钢、柳钢分手的传言变成了现实。

邓崎琳时代的另一个大手笔是投资海外矿山资源。

2008年,重组鄂钢、昆钢和柳钢后,武钢集团的钢铁主业产能已从以往的不到900万吨拓展到3000万吨。邓崎琳决定,像国内其他企业一样,到澳大利亚、巴西等地投资矿山。

武钢集团先后通过股权购买和项目合作等方式,在巴西、加拿大、非洲等地布局了8个矿山,锁定的海外权益资源量达数百亿吨。不过,武钢海外矿山的铁矿石品位较低,根据武钢集团曾公布的矿山情况报告,矿石品位大多在20%—30%之间。

资料显示,目前,武钢集团收购的利比亚矿山一期项目已于去年投产,正在建设中。位于澳大利亚的二期项目威拉拉铁矿石也在正常运行,但其他矿山仍处在初期探测期。而在巴西投资一处矿山被停止开发。在加拿大投资的Bloomlske铁矿也已停产。

显然,海外矿山资源并不能为武钢集团带来福音,反而会造成不小的经济损失。

上周,武汉某大学学者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邓崎琳主掌武钢的10年,步子迈得确实有点大,在产能严重过剩、经济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现在的武钢不得不想办法消化掉大规模扩张结下的苦果。

马国强如何拯救武钢

新任武钢集团董事长马国强已经开始布局,希望通过“自我救赎”拯救武钢。

“马国强董事长为人低调,一般是只做不说。”武钢集团外宣办主任孙劲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目前集团仍按照先前制定的发展战略规划前进,一旦发现有错的地方会立即纠正。

不过,长江商报记者通过查询梳理“幸福武钢”微信内容,发现了马国强拯救武钢举措的端倪。

8月12日,武汉市市长万勇到武钢现场办公。马国强介绍时称,钢铁主业按照减量、提质、增效的思路进行生产布局,并大力发展相关产业,涉及到城市服务、节能环保等领域,努力在当前钢铁“冰冻期”内,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此外,马国强多次提到盘活人力资源、降本增效等。9月8日,他现场为首批转型前往武汉化工区当协警的45名员工送行。

种种迹象表明,马国强试图通过内外兼修,深挖人力资源,干好自己的活儿,同时将富余人员送出去,到市场中去竞争,达到降本增效、开源节流目的。

长江商报记者调查发现,近段时期,“自己的活儿自己干”“业务回归”等在武钢工人中的言论中出现频率较高。此前,武钢有不少业务外包给社会公司,小到生产现场的保洁,大到井下补强支护和生产设备的维保、大修等都外包了。如今,武钢开始逐步将这些业务回归。

“业务回归,除了能解决大量冗余人员工作问题,还能降低公司经营成本,主动保效益。”武钢资源集团一人士说。

武钢集团提供给长江商报记者的资料显示,今年上半年,程潮铁矿、金山店铁矿、大冶铁矿等业务回归,累计减少外委采矿项目36个。这些业务回归,不仅为公司节省费用8944万元,相关公司还开辟了新的维保模式,相关技术得到了传承。

武钢也开始人员“走出去”战略。300名员工转型当协警保安、中标宝钢连轧机辊道项目成功进入宝钢市场等,均显示武钢在突围。

不过,一券商人士认为,武钢的这些举措虽然有些成效,但要摆脱困境仍较难。在他看来,武钢应加强科技攻关,做大主业,等待行业转暖时迅速崛起。

有人猜测,武钢、宝钢合并,或是武钢突围的捷径,来自宝钢的马国强执掌武钢无疑加剧了这一传闻。国金证券研报认为,两家钢企整合并非空穴来风,合并后能实现优势互补。

“钢企首要任务是去产能,而兼并重组要靠市场主导。”一名钢铁行业人士认为,从目前钢铁行业大背景看,两家整合的可能性较小。

9月17日,武钢集团内部一人士向长江商报分析称,武钢、宝钢早年进行的兼并重组项目还没消化完,包袱还很沉重,文化融合难题仍未破。目前,全国范围看,重组成功的案例不多。而钢铁行业的首要任务是去产能化,因此,短期内钢铁行业这种大型兼并重组不会发生。

今年上半年,武钢通过收回外包业务自己干,节省费用近9000万元。同时,武钢还中标宝钢连轧机辊道项目。这是武钢发展陷入困境后的“自我救赎”之举。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付款方式 电子期刊 会员服务 版权声明 冀ICP备1301601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