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接客户产线优化生产工艺
“深入用户产线能更好地掌握客户需求,便于及时实施技术改进。”
“南下广东市场,发现我们产品的‘颜值’与其他先进企业还存在一定差距。”
“使用过程中用户高度关注拉拔断性能……”
为了解市场需求,该厂领导班子牵头进入重点销售区域,对高端用户产品使用情况进行调研,掌握其个性化需求,并根据市场情况进行分析、研判。“市场会说话,关键是你要认真听、带着问题听,让心灵与市场产生‘共振’,这样就不会被市场淘汰。”该厂厂长张明海感触颇深。
特殊用户个性化需求不尽相同,因此,需要对生产工艺进行“量体裁衣”,往往会增加生产难度。在市场调研中,该厂了解到天津某用户对硬线产品的碳偏析要求苛刻。对此,他们迅速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严格执行品种钢精炼涮包制度,稳定装入量,减少辅助时间影响,在生产组织过程中落实全程保护浇注,并实施班组每炉分析制,当班过热度不达标时,班后落实责任考核;定期校验测温系统,保证温度准确性。四川某用户对产品的拉拔性能要求极高,该厂接到订单后,采取氮氩切换,减少钢材内气体含量;精炼工序调整渣料,精炼炉渣碱度由原来的2.0%~2.5%降至1.6%~2.0%,喂线量增加至50米/炉;轧制工序执行硬线头尾修剪制度,保证通条性能稳定,产品满意度达到100%。
技术改造扫除订单“拦路虎”
“落实精益生产,我们对每一个订单进行深入追踪和分析,详细掌握订单中的信息和用户个性要求,让产品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需求。”该厂生产科科长张延军介绍道。
倾听市场声音,落实用户标准,做出正确决策,对影响订单的深层次原因进行分析,在准备、冶炼、精炼、连铸、轧制以及管理、设备、技术等环节聚焦用户需求,提高设备控制精度,提升工艺管控能力。
哪里有“老虎”,哪里就有“武松”。为满足新产品开发需求,转炉作业区结合新产品工艺方案,开展工艺质量和品种开发技能培训,提高职工操作水平;为提高连铸坯断面平整度,连铸作业区开展铸坯平整度课题攻关。11月份,该厂连铸坯切割平整度达到3mm以下为98.7%;为提高水冷效果,高线作业二区利用年修时机,完成水冷段闭环改造,同时,及时检验连铸坯缩孔和中心偏析,技术质量科积极加强沟通,建立150吨炉区低倍实验室,为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创造了条件。
哪里有“难题”,哪里就有“攻坚”。为确保结晶器末搅作业稳定运行,连铸作业区完善电脑监控画面管理制度,及时提供可靠数据;加强点检维护,发现隐患及时处理;实时监控结晶器电磁搅拌电流、电压,提高末端电搅稳定性,提升运行精度。到位的工作实现了用户更满意目标,使一个个小订单“变身”成为逐个追加的大单。
稳定质量让“小单”变“大单”
“用户特别关注质量的稳定性,我们必须强化基础管理,稳定生产工艺,保证产品质量稳定。”该厂副厂长王玉兵对硬线产品质量控制提出更高的要求。
“质量是企业生命。”“今天的质量,明天的市场。”这是该厂全体干部职工的共识。夯实质量管理基础,修订各钢种工艺技术操作规程,堵塞管理漏洞;摸底整理关键环节、关键点控制要求,并将相关的控制参数纸质化、分类化,要求每一名职工熟悉自身岗位的操作规程、参数控制、设备控制关键点等,确保关键点受控。
牢记“质量永远在现场”的理念,技术人员李桂平、吴建军等人员跟班作业、全程跟踪,详细记录每一个环节的控制情况,整理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为指导下一步生产积累经验。“系统抓、抓系统;反复抓、抓反复;分区域、抓责任。”稳定转炉装入量,延长精炼周期,掌握过程温降,控制吐丝温度,优化风冷开启,该厂硬线产品稳定性得到大幅提升。其中,7月~11月份,该厂外发实物产品质量实现“零异议”。
随着质量稳定性的提高,在市场低迷的情况下,诸多用户由“小单”变“大单”,向河钢宣钢追加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