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维修模式促“瘦身”
——山钢集团张钢吨钢维修费同比降低29.3%
在张钢机动处维检科科长郭斌办公桌面上,一份关于“自主修理、协调维修给予嘉奖”的报告引起了笔者的关注:“轧钢厂自主维修高线锥箱6台,节省外委维修费16.7万元。炼钢厂等单位承担炼铁厂维修9项,节省外委维修费3.6万元……。”面对持续低迷的钢市,张钢积极转变思维模式,整合内部维修资源,把维修“大蛋糕”内部消化。据悉,全厂8-11月吨钢维修费同比降低29.3%,其中外委维修费同比降低53.9%。与1-7月比较,吨钢维修费降低21.7%,外委费降低36.6%。
“自己能修决不外委”。对外委项目“斤斤计较”,严格设备外委审批管理,倡导自己动手。全厂维修费考核指标2013年调整三次,较年初指标降幅36%。各单位转变观念,外委维修费呈现出现明显下降趋势。轧钢厂实施辊箱、锥箱的自主维修;炼钢厂充分利用浇次检修,安排日修,减少定修的外委项目;炼铁厂实施滚筒的修旧利废,降低备件费用;动力厂实施进口空压机自主维护,等等。维修水平是降低外委比重的关键因素。各单位加强培训,提高维修质量和内部维修水平,精密、专业设备逐步实现自主维修。如轧钢厂成立专门达涅利设备维修团队,从设备清洗到设备修复,完全按照达涅利机械标准,最大限度降低维修费用。据介绍,依赖于外委维修,仅修复一台达涅利辊箱约花费三万元,修复一台锥箱须花费七万元。
“能厂内协调维修的绝不外委”。历年来,张钢生产设备维护、检修主要由各厂配置的维修人员来完成。各单位维修力量不均,全厂300余人的维修队伍存在“一边闲着草,一边饿着牛”现象,检修模式亟待创新。综合莱钢、济钢、永峰钢厂等维修体制,总厂结合实际,9月出台《建立协调维修的维修体制》,按照专业整合检修资源,壮大了维修力量,该意见规定,各二级单位首先协调力量自主维修。外委项目由机动处审查核实,协调其他二级单位承担项目,建立协调维修处罚激励评价机制,检修后48小时内发生复修的,为检修不合格,承担单位需按《外委维修管理制度》 规定修复直至满足要求及赔偿损失。验收合格,奖单位当月内包维修费额的30%。这一“鲶鱼”效应,不仅挖掘内部检修力量,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形成了区域有分工、整体有合作的检修作业格局。各单位迅速进入角色,抽调精干力量组成内部“外委”维修队伍。9月26日,炼铁厂180烧结机定修项目首次实施总厂协调维修,其他二级单位分担9项,占炼铁厂外委项目的25%。10月24日,炼钢厂2#转炉炉役检修项目中,有6个二级单位参与8项维修项目,占外委项目的22%。意见实施以来,张钢已完成三项协调维修工程,合计节约外委费用15余万元。
“电子眼”促降设备故障。为准确掌控全厂21台重点设备运行状态,张钢状态监测、故障诊断信息化系统与轧钢在线监测诊断系统于9月份正式运行,“电子眼”的配装对防范和减少设备事故发生,发挥了积极作用。机动处设立总厂设备状态监测中心,负责重点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数据的定期分析,对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进行评价,预知预控,提高设备运行可靠性。机动处郭斌说,“根据在线监测系统显示,可在线摸索设备疲劳周期,防止设备带病运转,避免造成故障停机。现在,每台设备检修技术数据都有备案,实现有数可查,可据可追,设备检修更科学了。”1~11月总厂设备故障数同比降低32%,全厂定修命中率9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