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包钢轨梁厂对15个科研技改、新产品开发精益管理项目和724个员工自主改善项目进行奖励,这些科技创新成果创造了约6102万元的实际经济效益和不可估量的隐性经济效益,对于这一成绩,轨梁厂轧钢高级技术主管王永明说:“科研投入就是把好钢用在刀刃上,以最小的投入产出最大的价值,发挥人的潜能是关键,技术无形资产才是科技进步的原动力。”
科技研发+平台机制=激发员工活力
钢铁行业的“寒冬料峭”不仅没有扑灭轨梁厂员工参与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反而提升了科研质量。轨梁厂提高员工参与科研创新的评奖门槛,强调要本着创新、创效、做实功的原则,不能是职工干了该干的活,而是职工干了别人想不到、做不到的事,创造了实际经济价值,才能被称为员工的科研创新。轨梁厂设备部钟剑峰发现,原来2号线加热炉有5根固定梁,4根活动梁,在使用中有部分短料只能由两根固定梁支撑,在高温状态下,钢坯两侧发生下挠现象,经常导致出钢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尝试着将南侧两根固定梁往南移200毫米,北侧两根梁往北移200毫米,在炉子中间增加一根固定梁,这样短尺料就由三根定梁支撑,有效防止钢坯在高温状态下发生下挠,仅这一项技改就节约费用920万元,隐形经济效益更加无法预估。
新产品研发+市场导向=打造品牌竞争力
随着轨梁厂产品销售部的成立,与市场需求紧密衔接搞研发成为轨梁厂走向市场后的一大特色。轨梁厂以“产销研”为保障,确保科研紧密贴合市场,明确产品设计开发过程的时间节点。在新产品研发之前,该厂注重研发工作紧密联系市场销售情况和研发产品的产销情况,从市场紧需的增值产品入手,明确研发能力、成本、可行性和阶段性研发节点,有目标、有方向的开展新产品研发工作。近一年,轨梁厂成功调试了H350以下等级每米60公斤钢轨、60N钢轨及国外美标115RE、欧标UIC54、UIC60、60E2等各种断面的热处理钢轨,并实现规模生产;1号线成功改用异形坯开发H150×150、H175×175等8个小规格系列型钢产品,使H型钢规格从最小H150×150到最大H1000×300实现了全系列覆盖。H型钢产品顺利通过了欧标CE认证、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标准认证;热处理钢轨通过了铁科院评审委员会上道试铺运行的技术审核,为获得“市场准入证”奠定基础;贝氏体钢轨完成了上线试铺准备工作,目前已经开始在大秦线施工。2016年一季度,轨梁厂生产了20个新产品,总量达9.5万吨。
由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机制、市场的导向所释放出来的科技生产力,驱动着轨梁厂因时而动,与时俱进,铸就了迈向“世界第一钢轨生产基地”的轨梁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