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钢集团主动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把持续推进各项改革作为摆脱困境、实现转型发展的关键路径,通过加快结构调整、提升供给质量,对经营管理模式进行“颠覆性”变革等,让企业焕发出新的活力。
市场“倒逼”提高效益
2015年底,安钢出台“史上最严厉”绩效考核。作为安钢集团的“生产骨干”——1780mm热连轧生产线,2016年的吨钢降本目标同比降幅接近30%,质量问题同比下降更是达到50%。这意味着生产线潜力的再挖掘、工艺的再优化、职工操作水平的再提升。
“对照现实需求,全力推进‘市场倒逼’,是我们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安钢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李涛告诉记者,以市场形势倒推各项环节成本,进而下达减本增效任务,深化考核,舒络企业筋骨,同时保质保量,更加科学地对接市场需求。
如今,围绕市场开展的变革成效渐显。
产品研发与销售、生产深度融合,由等订单研发到前期积极介入、主动根据客户需求研发,乃至超前谋划、进行引导消费型研发;
生产组织由现货生产向全订单生产转变,资源向高效生产线、重点品种倾斜,订单保障能力大幅增强,代表钢企竞争能力的重要指标——交货期,得到大幅缩短,与同类企业相比平均提前5天;
营销系统由坐商向行商转变,营销人员深入市场一线,精确把握市场需求,全力争取高效产品订单,钢铁产品直供比由长期在20%左右徘徊上升至37%;高效品种比例由31%大幅攀升至60%。
今年三季度,安钢1550冷轧生产线将全线贯通,形成综合配套生产能力。“该项目作为安钢调结构、促转型的重点工程,将结束我省高端家电板、汽车结构用钢等产品主要依靠外省企业的历史,对安钢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档次、增强市场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安钢集团公司总经理李利剑说。
集约发展“瘦身”强体
围绕铁前、钢后、非钢三大板块,安钢首创“板块+专题”运作模式,成立若干个非常设机构,在重点领域寻求重点突破。事实证明,这一模式在降本增效、转型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正成为新的“安钢经验”。
以铁前板块为例,其主要任务是“稳产、高产、降成本”。在铁前环节中,各单位以高炉为中心,从原料采购、物流运输、配矿试验、高炉操作等各环节系统发力,合力攻关,实现了高炉生产稳定持续向好,生铁成本较2013年投产之初降低100元左右,每年为安钢减少费用支出8亿多元。
在安钢销售总公司经理苏峰看来,企业管理直接影响工作效率。去年起,安钢先后对27个管理部室的职能进行优化调整,整合取消20个科级机构,“管理上‘瘦身’,体现在市场反应上就是快。”苏峰说,现在,销售人员争取到意向订单后,生产管理、财务、技术研发等各部门会在第一时间评估,并在两小时内反馈至一线,提供议价接单指导,企业把握瞬息万变市场商机的能力显著增强。
针对冗员过多、负担过重问题,安钢开出了人力资源优化配置“药方”,引导钢铁主业富余人员向非钢产业有序转移。大力压缩“三外”用工,2015年共减少外委用工4975人,减少费用支出9620万元;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全年减少设备制作、修复、维保等业务费用1.58亿元。分配制度上,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对营销人员实行“底薪+提成”考核,技术人员实行技术项目承包工资制;奖金适度向“苦、脏、累、险”岗位倾斜,充分调动了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眼下,随着企业办社会职能的不断剥离,安钢的水改和电改已完成大半,生活用气和冬季取暖的社会化改革提上日程,生活区的社会公共物业管理职能剥离、移交也正逐步启动。全部实现改革后,每年可为安钢减少1个亿的支出,“瘦身”后的安钢将轻装上阵、铿锵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