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娜号事件过去已经一月有余,沙钢船务与大新华轮船的纠纷仍未有进展。沙钢船务董事张洁17日对本报记者表示,尚未收到来自大新华或海航方面的任何回应。
因“海娜号”在韩国被扣船事件而处在债务纠纷漩涡中的沙钢船务,也因此浮现了资金链隐忧。张洁坦言:“如果不能回债款,不知沙钢船务能活几天。”
尽管沙钢船务和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沙钢集团”)再三声明,通过2008年和2012年两次股权转让,沙钢船务与沙钢集团没有任何股份和法律上的关系,但之间的联系并未因为错综复杂的股权转让而彻底剪断。
在2010年之前,沙钢集团仍然控股沙钢船务期间,时任沙钢船务董事总经理的沈文富曾向媒体透露,从2006年起,公司每年营业额约70亿-80亿元人民币,直到2010年,账面上都还是盈利的。然而时至今日,沙钢船务深陷亏损泥沼,不惜一切代价在全球范围内追索海航资产,足见这笔5837.57万美元欠款补偿对其举足轻重。
甚至有业内人士猜测称,正是2011年至今沙钢船务业绩低迷,沙钢集团才会在2012年将其在沙钢船务的股权转让出去,直至全部退出。
作为全国最大的民营钢铁企业,沙钢集团资本运作频繁却颇为低调,其子公司复杂的股权结构与诸多注册在维京群岛的壳公司一样神秘。本报记者联系的几位沙钢集团人士对此都讳莫如深,闪烁其词。
与沙钢船务资金链不乐观的情况相似,在远洋船舶和钢铁两大主业集体低迷的背景下,作为曾经的担保方沙钢集团经营情况也不尽如人意:总债务高达600多亿元,营业总收入减少40亿元。如果不是获得政府补助等营业外收入10.55亿元和投资收益2.96亿元,2012年沙钢集团账面上就为亏损状态:经营性业务利润为-4.09亿元。
钢铁主业低迷
经过几轮重组,自去年沙钢集团将沙钢国际香港有限公司68%的股权转让给永华投资有限公司后,目前沙钢集团拥有江苏永钢集团有限公司、江苏沙钢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和上市公司江苏沙钢股份有限公司在内的11家子公司。
尽管沙钢子公司众多、股权关系和其间的关联交易错综复杂,但是主业仍是钢铁。
根据沙钢集团公司财务报表显示,钢铁主业收入占营业总收入的比重较高。2011年,沙钢集团钢材产品销售收入为1490.15亿元,占营业总收入的91.97%。2012年至今,这一比例仅仅是有所下滑。
沙钢是国内特大型钢铁企业之一,生铁、粗钢、钢材年产能分别达到2370万吨、2880万吨、2760万吨,在国内钢铁企业中规模排在前列。在近两年钢材价格持续下跌的冲击中,钢铁主业占比超过90%的沙钢集团也未幸免于难,今年上半年,沙钢钢铁量价齐跌。沙钢集团董事局主席沈文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坦言,今年1月至8月,沙钢的利税指标与预期差距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