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供给侧改革推进,期货市场如何更好助力钢企去产能、调结构;钢企又需要适时作出哪些改变,以更好地运用期货工具推进改革?在近日由大连商品交易所和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联合主办的“期货市场服务钢铁企业座谈会”上,来自鞍钢、南钢等11家钢企代表与期货行业专家展开了集中讨论。
钢企人士普遍认为,期货市场应成为企业的风险管理中心,要坚持把期货操作与采购、销售等一体化考虑。
期货的三把“金钥匙”
在钢企看来,企业参与期货市场,构建完善高效的组织结构是能否用好期货工具的基石。注重期货部门建设、“一把手负责制”和期现盈亏综合考量,是行业公认的企业能否高效利用期货工具的三把“金钥匙”,缺一不可。
在鞍钢,公司上下对期货套期保值业务高度重视,内部建立了组织构架和相关管理制度。管理层面,鞍钢总经理担任期货业务领导小组组长;操作层面,鞍钢成立了期货部,设有交易员、信息员,专门设置风险控制岗位。
南钢也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期货业务组织架构。据介绍,南钢负责期货操作的部门是证券部,主要做套保预案,决策层拍板,证券部开展建仓、平仓操作。最后,期现综合测评,盈亏全部由事业部承担。
记者采访中发现,目前,部分参与期货的钢企期货部在人员配备和执行上或多或少出现些问题。
“有的钢厂虽然设立了期货部,但是在具体执行上出了问题,将期货操作与现货操作割裂开来。期货部门如果不接触、不了解企业的现货操作,不把期货操作与购销存结合起来、统一评价,就会变成投机。”永安期货总经理施建军说。
中纺粮油顾问郭彦超在会上也表达了类似观点。他说,工业加工企业要建立正确的组织结构,树立以实现稳定的加工利润为核心的经营理念,成立期货部门的主要职责是下单,为公司锁定利润,而不是要完成赚多少钱的任务。
与会企业代表也认为,企业必须把期货部作为公司的重要战略部门去运作,培养既懂期货又懂现货的团队,依托合理的组织架构,才能真正在制度层面运用好期货工具。
“从公司角度来说,一直寄希望于不仅在业务层面上去讨论期货以及衍生品工具的使用,更是希望把它上升到公司战略层面。”南钢代表说。
望“期”色变存误区
据记者了解,尽管钢铁企业已普遍关注期货市场,但是对期货市场风险的理解还存在误区,其中畏惧风险而望“期”色变是制约很多企业参与期市的原因之一。
对此,施建军说,不同的成本、不同的信号、不同的资金会有不同的组合,实现风险的有效匹配是期货市场的重要作用之一。
在施建军看来,钢厂在钢铁衍生品上具有信息、客户资源、资金等天然优势;同时,铁矿石、焦炭、焦煤和螺纹钢期货工具运行良好,为企业参与市场提供了便利。这一优势是国外钢厂不具备的,钢企参与期市能够大有作为。
在座谈会上,11家参会的钢厂希望中钢协和交易所能够面向企业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对此,大商所总经理王凤海表示,在现有政策基础上,大商所正在研究制定更为优惠的政策措施,进一步降低产业企业参与期货市场的成本。为完善产业培训,大商所将积极配合中钢协搭建长期的合作平台,建立由中钢协、交易所、期货公司、钢铁企业共同参与的常态化期货业务交流机制,适时开展面向钢铁企业主要领导的培训。此外,为更好地服务产业企业,大商所专门成立了产业拓展部,希望与钢铁企业加强沟通,推动企业掌握和利用好期货工具,促进企业稳定运营。
大商所理事长李正强也表示,大商所将继续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坚持市场“三公”原则以及坚持市场创新与市场优化“两手抓”,切实为实体企业服务。其中一大举措是面向焦煤、焦炭、铁矿石期货品种,扩大场外期权试点,支持期货公司为钢铁企业提供风险管理方案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