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有日照钢铁核心子公司部分权益的香港上市公司开源控股(01215.HK)日前发布公告称,认购方嘉良投资有限公司向该公司发出兑换通知,以每股转换股份0.15港元之转换价将可换股债券悉数转换为转换股份。
根据公告,开源控股将向认购方发行18.67亿股转换股份,占该公司经扩大已发行股本的14.61%。随后,认购方将成为单一最大股东,总共持股15.65%。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截至目前,日钢实际控制人杜双华及日钢有关人士在开源控股中的持股尽管仍占优势,但其持股比例已进一步降低,由之前的19.32%摊薄至16.5%。在分析人士看来,日钢对开源控股的控制力或相对削弱。
与此同时,独立性逐渐增强的开源控股开始侧重发展非钢产业。就在本月,开源控股斥资4.88亿港元收购香港上环隆堡满景酒店业务及相关债务,正式涉足旅游业。
开源控股这一动作的背后是其钢铁主业的连续亏损。导报记者查阅开源控股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日钢三子公司的拖累使开源控股亏损1.16亿港元。
考虑到自身的发展,开源控股无疑在寻求拓展新的利润增长点,其表示,“旅游业前景乐观,一直物色及考虑其他相关投资机会。”
核心资产带来亏损
开源控股的半年报显示,截至今年6月30日,该公司收益由去年同期的5.48亿港元减少19.3%至4.42亿港元,净亏损1.16亿港元,去年同期的数字则为1.34亿港元。
开源控股解释称,录得亏损主要原因之一是“公司须分占从事钢铁制造及买卖之联营公司之经营亏损,乃主要由于需求转弱及钢铁产品毛利率收缩”。
自2008年底,日钢及杜双华闪电介入开源控股。2009年,日钢将旗下3家核心企业的部分股权注入开源控股。2011年,开源控股决定出售旗下证券业务资产。由此,钢铁业成为开源控股的核心业务。
截至开源控股本月18日发行转换股份之前,HappySinoIn-ternationalLimited公司(杜双华拥有85%权益)持有开源控股6.49%股份。此外,日钢高层张和义拥有开源控股12.83%的股份。如此算来,杜双华及日钢相关人士共拥有开源控股19.32%的股份。
目前,开源控股分别持有日钢三子公司日照钢铁有限公司30%股权、日照型钢有限公司30%股权和日照钢铁轧钢有限公司25%股权。正是开源控股持有的日钢这部分核心资产,给其带来了亏损。根据开源控股的半年报,公司在日钢三子公司中的应占经营性亏损达到1.01亿港元。
延伸扩展产业范围
“目前整个钢铁行业生产成本高企,相比之下,销售价格却很低,”分析师24日接受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大环境的影响下,日钢今年在钢铁主业方面的效益相对差些,其也在向其他一些多元化领域发展,比如投资了水泥项目等。”
面对钢铁行业进入微利时代,在没有良好业绩支撑的背景下,开源控股为自身发展考虑,选择了延伸扩展产业范围。
本月16日,开源控股公告称,以总代价4.88亿港元收购上环隆堡满景酒店业务。该酒店为位于香港上环干诺道西95号(前身为94及95号)之一栋32层大厦,设有90间客房及一间餐厅。该酒店于2011年5月正式开业,截至今年11月30日止的8个月除税后溢利为241万港元。
开源控股在公告中提及,该公司于截至2012年12月31日止3个年度各年及截至2013年6月30日止6个月均录得亏损,此乃主要由于中国钢铁行业不振,景况欠佳,加上热能供应业务挑战重重,营运成本及主要原料成本持续上升。
“鉴于公司过去数年之财务表现,董事认为,不时寻求合适投资良机以扩大现有业务组合及拓展收益来源,符合公司利益。此次收购事项将让本集团增添一项业务范畴。”开源控股表示。
“考虑其他相关投资机会”
2008年6月底前,开源控股主要从事的是物业投资业务,过去几年一直亏损。2008年6月,其收购了天津供热发展有限公司49%股权,并托管5%股权,主业由物业投资转向城市供热。2009年,日钢部分核心资产被置入开源控股,使得钢铁业成为开源控股的重要板块。
此后的一段时间里,日钢的这部分资产成为开源控股的主要盈利点,但到2011年,其盈利能力急转直下。
“鉴于旅游业前景乐观,公司一直物色及考虑其他相关投资机会,包括但不限于亚洲及欧洲。公司将于适当时候知会股东及有意投资者有关进展。”开源控股在收购香港上环酒店业务发布的公告中如此表示。
除了涉足旅游业外,就在去年12月底,开源控股还宣布订立谅解备忘录,以认购Aura-Source,Inc.经扩大已发行普通股之51%,其主要从事开发及生产环保及具成本效益之工业能源及原料作工业用途,认购价为2500万美元。
不过,今年2月,开源控股称,由于订约各方在限期前未就认购订立任何正式协议,谅解备忘录已经失效。认购仍处于讨论及磋商阶段,订约方拟就认购订立第二份谅解备忘录。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6月,开源控股曾以1.3亿港元出售上海地下商城权益。其表示,该公司董事会认为出售事项为恰当的途径,以便集团变现对上海地下商城的投资,并相信出售事项将可使集团增加营运资金,以及进一步改善其流动性,藉以集中发展现有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