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攀钢钒6号烧结机停产并进行污染整改治理。12月20日,攀钢钒6号烧结机烟气脱硫系统热负荷试车。攀钢钒用实际行动显示了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努力保护生态环境的决心和信心。
摘掉落满灰尘的“黑帽子”
戴着口罩在冶炼区域走一趟,除了口罩遮着的地方,其他都是黑的;炼钢区域时不时有“黄龙”出现,转炉平台的灰能盖住脚背;风季来临,煤场上空黑压压一片,这是多年前弄弄坪厂区的情景。
如今,来攀钢的客人大多要到攀钢钒新3号高炉参观。“现在高炉炉前作业环境比以前改善多了,粉尘少了。”炼铁厂新3号高炉职工李健说。
有这样感受的人不只李健一个。
“如今,‘黄龙’早就不在了,炼钢转炉平台都刷上绿漆,亮亮的。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变化。”在炼钢厂工作20年的王大兴说出了自己的切实感受。
“有了抑尘网和喷淋系统,现在的煤场即使是在风季也没有多少扬尘了。”煤化工厂孙宝存表示。
冶炼行业一直是公认的高能耗、高污染行业,铁焦烧系统更是环境治理的困难户。“不管困难有多大,作为国有企业,就要切实担负起社会责任。”攀钢钒决心摘掉落满灰尘的“黑帽子”,拿起“手术刀”,从原料场、焦炉、高炉到转炉,一一治理。
在荷花池煤场,8米高、672米长的高强度聚酯纤维抑尘网,像巨大的双臂拥抱着煤场,防止风力干扰形成扬尘;抑尘设施不停地洒着水,覆盖主要产尘区域;各通道出口设置汽车“洗脚池”及红外线感应喷洒装置,防止车轮夹带煤泥造成公路扬尘。
2012年初,攀钢钒在新3号高炉2号铁口,利用原有出铁场,对出铁主沟进行了改造,成功地运用了蓄铁式主沟。实践证明,在出铁过程中运用蓄铁式主沟,比传统的主沟渣铁喷溅量少,产生的烟尘也明显减少,不仅作业环境得到了改善,而且出铁后清渣量为原来的三分之一,大大降低了炉前职工的劳动强度。目前,蓄铁式主沟已经在攀钢钒所有高炉使用。
在转炉烟尘治理上,自2007年完成大规模环保除尘改造后,攀钢钒就铲除了肆虐时间长达36年之久的滚滚“黄龙”。
攀钢钒还对钒制品生产过程,进行烟气除尘设备设施改造和废气治理,确保污染物满足达标排放要求。
“十一五”以来,攀钢钒仅除尘改造就投入20余亿元,用于烧结机、高炉、转炉、焦炉、锅炉等工艺的烟(粉)尘治理,厂区及周边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污染物排放总量逐年下降。该公司烟(粉)尘排放量较2005年削减43.4%。
攻破烟气脱硫处理难题
由于特殊的资源禀赋和工艺流程,攀钢钒所冶炼的钒钛磁铁矿含硫量是普通矿的6倍多,每立方米烧结烟气中二氧化硫含量达到了5000毫克至8000毫克,治理难度远大于同行业。
尽管困难重重,攀钢钒没有退缩,而是迎难而上,全力以赴打一场污染治理的攻坚战和持久战。
攀钢钒6号烧结机建于1989年,设备老化,综合脱硫率在50%左右。为了提高脱硫效率,2008年底,6号烧结机脱硫装置采用当时较为先进的离子液脱硫技术并投入使用。
随着国家对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格,今年,攀钢钒再次对6号烧结机进行环保改造。10月20日,这台运行了24年的烧结机停止运行,进行停产治理。
12月20日,攀钢钒6号烧结机烟气脱硫项目热负荷试车,标志着采用由脱硫公司投资并承担工程设计、建设、运行、维护,企业按照烧结矿产量向脱硫公司支付脱硫费用的“BOO”模式建设的设施,实现了脱硫项目的专业化建设和专业化运营。
同时,攀钢钒还与研究院一起,对其他烧结机的脱硫系统进行工艺优化攻关,对水洗段酸雾及粉尘夹带、烟气出口离子液夹带设备易腐蚀等问题进行破解。目前,2号、3号烧结机烟气脱硫系统同步运行率和脱硫效率大幅提升。
把余热余能“吃干榨净”
弄弄坪厂区内各种管道蜿蜒起伏,颇具气势,有些直径达2.8米。一根根管道将焦炉、高炉、转炉煤气、蒸汽等余热余能汇聚到发电装置里,全部被转化为清洁电能。
攀钢钒利用余热余能发电的装置有5座高炉煤气全干式除尘及TRT设施、2台55MW汽轮发电机组、1台25MW汽轮发电机组。
能动中心职工坚持每天对这些装置的日均发电量情况进行分析,对未完成发电指标进行原因查找,并组织生产调整、改进,确保完成发电量指标。截至今年12月14日,能动中心累计发电15.41亿度,超额完成全年奋斗目标,并创下年发电量历史新纪录。这既基本解决了煤气的能量损失和放散对大气的污染,又实现了经济效益。目前,攀钢钒通过利用焦炉、高炉、转炉煤气这样的“三废”资源,创效达数亿元。
当黑烟不再翻滚,当职工的环保意识自发而积极,当企业的发展方式从单纯经济增长转到节能减排,攀钢钒用自己的行动,为蓝天事业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