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入采访中发现,本钢集团“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这一营销理念的提出,并不仅仅基于营销工作范畴,更立足于本钢集团建立的文化体系和经营理念转变的基础上,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
本钢集团经过科学研究和充分论证,制订出台了“十三五”规划。而在其指导思想中,本钢集团提出要“实现本钢集团由钢铁制造商向钢铁材料服务商转变”。这对于本钢集团营销工作而言,是一个大的理念转变,要实现它,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分阶段推进,而用“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这一营销理念引领营销服务,正是本钢集团“实现由钢铁制造商向钢铁材料服务商转变”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本钢集团有本钢集团的文化,本钢集团这么大,每一个系统负责的业务又不一样,因此业务职能、理念和导向也不一样。比如采购系统研究的是怎么买的问题,销售系统研究的是怎么卖的问题。买与卖正好是相对应的,当然不能用采购的思维去管理销售。销售在行业内又叫乙方,怎么样让甲方买乙方的货,或者说是买了货之后还能实现增值,这是销售系统需要研究的问题。而从营销发展趋势看,服务无疑是解决销售问题的关键。那么,作为服务龙头的本钢集团销售系统,应该如何在营销工作中扮演好“角色”,如何在营销工作中更好地体现服务?仔细思量,确实有许多值得探究的问题。
从宏观层面分析,本钢集团所有的部门和子公司都是本钢集团大战略下子战略的落实者。本钢集团要“实现由钢铁制造商向钢铁材料服务商转变”,这个战略如何在销售系统落实?从这个意义上,“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不是一个口号,而是一个理念、一种文化、一种行动,更是一个规划的问题。
从企业层面分析,服务是一种业务,做好服务不仅需要了解自身的产品,还需要了解同行业的同类产品。比如同样的产品、同样的钢号、同样的牌号,为什么卖高价的有人买,卖低价的反倒没人要?同样的规格、同样的型号、同样的尺寸,为什么不同厂家生产出来的产品不一样?不了解这些,就无法为用户服务,更谈不上服好务。
与此同时,服务也是一种艺术。服务就不能虚情假意,既然是服务,就要懂得和舍得投入,投入心力、投入精力,要让客户感觉到确实是在为他着想。如果做不到全心全意投入,那就是假服务、真要钱,服务就是个幌子。销售不是简简单单地签个合同,比如把服务分为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作为销售人员在售前开发市场,就需要知道客户用什么产品,用什么产品性价比更好,用什么产品会成材率更高,如果找不到双方的结合点,就无法开发市场。如果具备了这样的能力,并发现了商机,还能提出有益于客户的建议,客户使用产品也确实用得还不错,客户没有不用产品的道理。同理,售中和售后服务都是一样的。任何产品都不是100%合格的,如果出现质量异议等问题怎么办?这个时候考量的正是销售人员的处理能力、处理艺术。
更重要的一点,服务更是一种管理。在企业管理中,最了解客户情况的就是直接接触客户的销售人员,销售人员最了解客户的需求,也最能听到客户的抱怨,同时他们的工作态度和行为直接影响客户的感受。在这一点上,销售人员不妨就要学会“分身有术”,不仅要站在企业角度考虑创造价值问题,还要站在客户角度考虑服务问题。说到底,就是要通过服务创造价值,通过服务实现增值。也只有通过服务找到共赢点,才能让合作更加长久。任何客户都希望供方有持续的质量、成本改进能力,一旦选择作为供方,就希望是一个永续的合作方,因为管理都是有成本的。
另外,从客户层面分析,服务是一种态度,就像在饭店,饭菜做的好坏,上的快慢先不说,如果服务员摔摔打打、不理不睬,谁也不会愿意去这个饭店吃饭;服务也是一种业务,什么也不懂,给人家服务什么也不知道,服务根本无从谈起;服务更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需要解答许多“?”比如,客户在行业中是什么性质的企业?企业定位是什么?为什么要用我们的产品?用我们的产品,客户能得到什么“好处”——是提高产品竞争力,还是提高材料利用率,还是得到较高的性价比……没有这种能力是提供不了服务的。
面对风起浪涌的市场,作为销售人员,如果不把服务作为骨子里的东西,永远卖不好产品,就像有的饭店,客人明知道比别人家的贵,为什么爱去?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家饭店的各种软硬服务到位了,客人花钱买的是一种体验,所以才愿意去花这份钱。因此,销售产品,销售人员首先要解决自身服务问题,要在这个基础上利用好销售政策,做好市场价格、业务等其他方面工作。
可以说,“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是本钢集团打赢市场战争的需要。市场瞬息万变,要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找到合适的区域、合适的客户及合适的产品销售方向,在本钢集团目前现有的工艺、生产、人员素质等条件下,把产品卖出好价钱,在市场博弈中赢得效益,迫切需要销售系统的人员用“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的理念将自身素质和行动统一起来,做到入脑入心,言行合一。
当然,要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就像不可能指望一艘航母能够像潜艇那样灵活转身。既要在销售系统内部下大力气解决问题积弊,坚持思想领先,通过理念渗透,快速行动,把“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牢固地树立起来,还要考虑构建一个良好的后台支持与服务系统,围绕客户构建大服务体系,通过整合本钢集团内部资源,为销售这个前台提供最好的、最充分的辅助。
换句话说,做好服务,没有后方的支撑显然不行。如果交期不保、质量不保、供货发错……所有的服务一切都是“零”,不仅会给客户造成重大损失,这个客户也很可能从此“一去不复返”。销售人员卖产品,卖的是企业的能力,包括工艺能力、设备能力、人员素质能力、管理能力等方方面面,也只有这些条件都具备了,服务才能有个好结果。本钢集团要“实现由钢铁制造商向钢铁材料服务商转变”,需要一整套系统的逻辑顺序,采购为生产服务,生产为销售服务,销售为客户服务,所有的部门为这三大体系服务,这样循环起来,才能永续生存。
本钢集团作为老国企,经历过翘着腿卖钢材的黄金时代,如今市场竞争残酷,要改变思想观念,变“坐商”为“行商”,由供应商变成服务商,不是一句话、两句话,下个文件,说说就能办到的。做好任何一件事情,都需要有持久性,做好服务,同样需要持久性,在持久中改变以往依靠习惯和经验开展工作的方式和以往突击式、运动式抓工作的方式,在持久中自然而然见到成效。也只有优质的服务,才会让客户更加放心地把合同交给我们。
透视本钢集团的“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越发清晰地认识到,销售没有理念不行,销售需要服务来增值。不同的观点靠什么统一起来、凝聚起来,要靠共同发出的声音,在本钢集团这个声音就是“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树立“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的理念,不仅是本钢集团战略落实的具体举措,也是市场残酷竞争的一个反映,能签来合同不容易,能签到合同并卖到高价更不容易,市场压力、销售策略、文化定位……一切都要以服务为主线进行贯穿。任何时候的市场都是存在需求的市场,在所有都改变不了的情况下,要寻求市场突破,重点就要解决服务,重点就要从服务态度改变入手……
而本钢集团的“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势必会掀起一场“头脑风暴”,推动本钢集团加速“实现本钢集团由钢铁制造商向钢铁材料服务商转变”,开启本钢集团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合作伙伴关系”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