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年初,带钢作业区小螺纹生产线处于停产状态。面对严峻生存形势,轧钢部自我加压,积极开展对外劳务输出工作,通过外派170人赴薄板厂、稀土钢板材厂承揽业务,降低了冗员带来的成本压力。目前,仍有140名劳务输出人员工作在岗位上。
今年7月复产后,带钢作业区轧钢部大力开展“抓机遇、提质量、创高产”劳动竞赛,评选“金牌员工”和“金牌横班”,促进产品产量质量再创新高。复产以来,直径12毫米小螺纹钢和直径16毫米小螺纹钢的平均班产量均达到历史较好水平。
带钢作业区轧钢部多措并举开展降成本工作,制定了降本增效方案实施细则,将指标层层分解到班组和个人,做到人人有指标,个个有任务,并将常用材料、备件价格公示到班组,让员工对降成本工作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各工段职工本着“省下的就是挣下的”原则,各显神通降成本。备品段制定合理的轴承更换制度,给每一盘用过的轴承做“体检”,达到健康标准的继续使用,努力延长轴承的使用寿命;杜绝车床的跑冒滴漏现象,减少油脂流失,每月可以节约油脂费用1000多元。轧钢职工利用压扣机自行插钢丝绳扣,节约材料费用500多元;相继开展棒线精轧机组冷却水系统改造、合金轧辊冷却水管改进、棒线活套改导槽等技术改进工作。2016年,该部实施降本增效措施25项,实现经济效益70余万元。
此外,带钢作业区轧钢部在提质增效方面下功夫,努力提高产品成材率、定尺率,实现产品理论交货下的负偏差轧制工作,实行技术组、业务段、区域管理部长综合管理制度。主管质量检查人员坚持每班跟踪检查,及时处理质量方面出现的问题,成材率、定尺率完成指标均高于公司考核指标,实现增效60余万元。
带钢作业区轧钢部通过自行承担部分采暖设施的外委项目,减少修理费支出;采用修旧利废手段,延长大型工具使用寿命,减少大型工具支出;通过恒压供水、恒液位供水技术改造,实现轧钢系统水平衡,降低能源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