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随着期货市场的开放,产业企业无论有否参与国际贸易,都将直面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
如前所述,尽快发展我国期货市场,将其建设成为区域性进而世界性的价格中心,已成为一项战略任务。而要实现国际或者亚洲定价中心的战略目标,期货市场的开放是很快可以看到的事情。
事实上,在已经挂牌的上海自贸区总体方案中,已经明确提到,“探索在试验区内设立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和资源配置平台,开展能源产品、基本工业原料和大宗农产品的国际贸易。”“允许金融市场在试验区内建立面向国际的交易平台”,“逐步允许境外企业参与商品期货交易。”
可以预见的是,允许境外交易机构参与商品期货交易将丰富国内期货市场的参与主体,有效扩大国内商品期货市场的投资者队伍,在改变市场的参与主体结构的同时,也会相应改变交易者的行为模式,这些改变必然共同促进国内外期货品种的价格同步化,进而影响到国内大宗商品现货价格的走势。
五、随着期货市场的深入发展,品种体系更全,市场更厚实,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联动趋于紧密,钢铁及其相关产业的商业模式最后也将迎来变革和升级。
正如前面提到的,随着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行业定价机制将会发生改变,即所谓的“商品定价基准期货化”。期货市场不再是可有可无,而将成为现货商每日需要参与或者密切关注的市场,更多的现货商将充分利用现货与期货两个市场的机制和资源。
与此同时,整个产业上下游交易方式和结算方式也将会发生变化,中间流通环节将向能够提供增值服务的方向转变,许多中小贸易商可能将被整合淘汰。
除此之外,金融资本参与商品交易的分量加重,产业可通过期货市场间接吸引着金融资本的参与和融通,缓解资金因政策调控从行业流失的压力。
最后,随着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开放,吸引着全球范围的现货商及投资主体参与进来,这时,国内产业企业不论有否从事国际贸易,实际上都已经在跟全球范围内的商人和投资者在做交易了。
因此,期货与现货结合、产业与金融互动、内贸与外贸一体化的现代综合性商品服务商,应该是产业未来可以预期的商业模式升级方向。
六、产业企业需对金融衍生品市场建立起理性的认识,主动接触,全面学习,有效参与,为我所用。
不可否认,当前国内期货市场还存在一些问题,包括交易品种不足、市场体系单薄、影响力弱,参与者不够成熟、不够专业,市场投机成分过重、期现转换不够顺畅等等。
然而同样不可否的是,在上述这些问题中,交易品种不足、期现转换不顺畅的问题是平台和机制的问题,假以时日,可以陆续完善。
但是除此之外的其他问题,似乎都与市场参与者相关。
由于起初对期货市场的认识不够,参与定位不够明确,许多产业企业以投机理念参与期货交易都以失败而告终,这一情形使得业内企业对期货市场的认识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即把期货市场妖魔化。觉得期货市场就是一个赌场,产业企业是绝对不能碰的。许多国营企业也一度被明确规定不能参与期货交易。
而事实上,在美国曾出现过这样的案例,一个小型农村粮食合作社的股东们对其董事会没有充分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提起诉讼,结果法院判决小型农村粮食合作社的股东们完全胜诉。
显然,期货市场作为一个避险工具,应该受到产业企业的重视和理性对待。尤其在当前较为困难的市场形势下,不妨思考一下,如何通过期货市场这个工具走出困境。
从另一个角度而言,产业企业参与期货市场交易的教育和培训工作,也需要得到进一步加强。而且,相对于技巧的培训,正确理念的培养可能更为重要。
其实,相对于欧美国家金融衍生品市场100多年的历史积淀而言,我国衍生品市场起步发展还不过是20来年时间,而且在这20来年里,金融衍生品市场真正快速发展的也就是最近的十来年。无疑,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现状跟发达国家水平的差距是巨大的,但是,这个巨大的差距本身不正好也标明了我们未来的方向和潜力么?……
或许,一切都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