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切削钢是首钢贵阳特殊钢有限责任公司的拳头产品,广泛用于制作办公用品、家电、汽车、航空等领域的精密零配件,2012年以前一直以外委加工的盘条产品及自产圆钢直条棒材供应华东、华南市场,得到市场及用户的充分认可,并替代了大量进口材料。随着贵钢公司炼钢、轧钢等短流程生产线的搬迁、改造,易切削钢产品的生产条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易切削钢盘条等产品表面质量出现下滑,易切削钢销售受到影响,国内市场份额出现下滑。
危机时刻,贵钢找到了首钢技术研究院请求技术支持。2016年7月份,由技术研究院罗家明副总工牵头,特钢所王猛、陈涛、马跃、柳洋波、张慧峰、王勇、罗志俊、李舒笳等跨多个课题组的科研人员组成攻关团队,与贵钢技术中心等部门的干部职工开展联合攻关。通过系统的检测分析,多轮次的试验生产,找准了影响易切削钢表面质量的根本原因,采取了有效措施,终于解决了贵钢搬迁后在易切削钢表面质量控制上的燃眉之急,为贵钢易切削钢重振市场、提高质量、扩大产量,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使贵钢经营生产再现活力。
在紧张有序的攻关过程中,攻关团队充分发挥在棒线材产品开发和技术难点攻关中积累的经验,多课题组与贵钢技术中心等部门攻关人员密切配合,在多个方面同步开展了系统的攻关工作:同各相关部门充分交流,掌握缺陷发生的基本规律、特点以及用户反馈信息中的技术关键点;分析炼钢、连铸、轧钢等工序的过程数据,建立缺陷与过程数据间的对应关系;对缺陷进行大批量的分类分析,探究缺陷的形成机理;实验室开展模拟实验,重现缺陷的形成过程。整个技术攻关过程是一个集思广益、协同创新的过程,在分析、实验的基础上确认了易切削钢表面质量缺陷的来源,提出了工艺改进方案。
原因找到了,措施提出了,攻关人员为保证对整个生产过程的掌握,同贵钢技术中心等部门的干部职工一同战斗在生产第一线。工艺调整的前几个月,一切以生产为准,持续跟踪整个试制生产过程,在生产中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总结经验、调整工艺。
功夫不负有心人。辛勤的付出换来的结果是易切削钢表面缺陷率的大幅度降低,2016年9月份批量试生产的1100吨盘条,表面质量满足了高端用户的使用要求。后续攻关工作进一步将工艺稳定、固化,产品质量进一步稳定。在此基础上,产销量迅速提高,逐步恢复了市场份额、稳步替代进口产品。
在为期半年的时间内,攻关人员将多年技术积淀和贵钢生产实际相结合,充分发挥了联合攻关、高效配合的协同优势,攻关工作卓有成效,为贵钢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