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数据显示,去年前11个月,我国钢铁企业的利润总计161.8亿元,行业销售利润率只有0.48%。如果只算主营业务,钢厂的利润总计58亿元,相当于每吨钢的盈利只有4.2元。
然而,更加悲惨的是,今年钢铁企业不光要面对产能全面过剩的市场以及无处融资的难题之外,还将面对着环保考验的重压,民营钢企和钢贸商作为钢铁产业里面重要的“两员大将”,该如何熬过这个格外寒冷的冬天?
环保考验
就在各地对钢铁产能过剩展开攻坚战之际,有媒体刊登了一个民营钢铁企业老板的自白,文章中透露的大量信息很值得我们详细解读。
河北唐山民营钢铁企业一位李老板吐槽,认为自己“被妖魔化”,他说,“唐山的民营钢铁老板不是为赚钱不顾社会效益的人。”
李老板之所以觉得委屈,首先是因为,民营钢铁厂不是盲目发展,而是拾遗补缺。国有大型钢厂的产品以高端的板带材为主,多用于汽车、轮船、家电等领域,民营钢厂主要生产线材,大多用于建筑行业。近几年房地产业大热,市场最需要的正是建筑用钢。还有就是带领农民致富,前几年有的村子举全村之力兴建钢铁高炉,民营钢铁企业老板起到了“带头人”作用,为村民带来了可观的回报。第三是在唐山,民营钢铁厂还解决了几十万人的就业。
有钢铁企业人士测算,生产一吨钢治污成本达100元。按我国钢铁行业7.2亿吨的年产量,光环保投入就需720亿元。
钢铁企业吨钢环保成本与废气、废水的排放量和处理量,以及废气、废水达标率有关。据专家介绍,我国钢铁行业平均吨钢环保成本约为55元。同时,由于工艺和工序不同,不同类型企业的吨钢环保成本差距较大,先进水平比落后水平高出1.5倍至2倍。
以废气和废水治理为例,有研究表明,先进钢铁联合企业的吨钢环保成本为100元至107元,相对落后钢铁联合企业的吨钢环保成本为36元至44元。究其原因,主要是落后企业除尘设施少,捕集率低,无组织排放较多,且烧结设备未配备烟气脱硫设施。
正因为没上环保设施,一些民企老板才容易获取更多利润,才会一哄而上大炼钢铁,加重了产能过剩。显然,这是以损害子孙后代生存环境为代价获得的利润。在滚滚烟尘面前,该老板“致富的不仅是我们钢铁企业老板,当地村民也是受益者”这样的托辞实在缺乏说服力。
资金链危机
日子不好过的不单单是民营钢企,还有钢贸商们。
尽管已经持续低迷较长时间的国内钢市似乎开始企稳,但是杯水难解巨渴,持续近半年的钢价调整与信贷严控,显然已让传统钢贸业“外伤”惨重、“内伤”深重。
对于那些习惯开宝马、开奔驰奥迪的钢材贸易商而言,“众乐乐”的光景一去不返,微利时代钢贸企业洗牌转型已在所难免。
老周是本报记者之前采访过的一名钢贸商,本报记者这次致电过去的时候,电话那头的老周开头就说,“我还活着没自杀,谢天谢地。”开头的一句冷笑话让本报记者不知道如何作答。
“现在钢贸行业几乎都要绝望了,行情、政策都看不到头。周边的负面情绪太多太多了,融资太难太难了,动不动就是倒闭,动不动就是打官司、坐牢,再这么下去怎么办呢?钢贸商的信心,已经慢慢被摧毁了。”老周无奈地感叹道。
自去年以来,国内钢材贸易行业的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现在钢贸行业景气度一年不如一年,钢贸商采购意愿降至冰点。而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本因素是,国内多数银行针对钢贸企业大幅收紧了信贷额度,同时钢市需求下滑,吨钢利润降至历史低点也让这个行业陷入利薄风险大的处境。
“不干了,干不了,再干就真的活不了,我现在已经和朋友们合伙干其它的了,还好我之前赔得不多,能抽身就不错了。”老周语气显得舒缓了些。
从去年年初钢贸老板“跑路”到银行“一刀切”引发的信贷危机,到钢价长时间狂跌不止、整个钢铁行业陷入全面亏损,钢贸圈内的借贷风波也在不断发酵着。
老周告诉本报记者,“最近两年钢价下滑得太厉害了,让人扛不住,除了价格下跌之外,产量在增加、需求量在下降;库存在增加、消耗量在减少,生意都在不断亏损,之前贷款给钢贸商资金的银行都纷纷把钱抽走了。”
业内人士指出,如今整个贸易商已进入一个非常恶劣的“资金链危机”中。“说是‘资金链危机’一点都不夸张,事实就是这样。”老周说。
老周告诉本报记者,去年钢铁行业的强势调控对民营企业影响比较大,中等规模以下的钢贸商将有一个市场淘汰的过程,近期有些小型钢贸商已经关门歇业。大型钢贸企业的转型主要指多元化经营,通过运作盘活资金。
“多元化经营也得需要实力做后盾,多元化里面包含做钢贸,可是中小贸易商就纯粹地跨行业转型了,即使转型了也不知道结果会怎么样。”老周说,“越来越多的钢贸商抱着绝望的心情撤出了这个市场,而继续坚守的企业也普遍采用‘低库存战略’,弱化季节性钢材囤积力度,减少资金占用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