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这长出的2.7米盘条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
在三个月前的一次车间回收废钢活动中,高线车间的员工将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废钢材聚到了一起,大家发现有大量的废盘条。原来,轧钢厂高线轧制普碳钢以来,为确保产品质量,成品材在风冷线上头部必须剪切下来一圈,长约3米,尾部也必须剪切下来两圈,长约6米,被剪切下来的钢筋作为废钢处理。面对这些被剪切下来的“废钢”,大家有了新的想法——难道真的要剪那么长?难道就不能变废为宝?这一想法一经说出,大家便议论开了。“都这么干了快十年了,还能有错?”“工艺在变,技术在更新,老规矩是可以改的”大家一边议论一边开始细致地打量着这些被剪切下来的废钢筋,大家惊奇地发现这些“废钢筋”仍有相当一段是完好的,据目测可以作为成品材销售。“转变观念,打破惯例,向废钢筋要效益。”高线车间的员工们坚定了打破传统、打破陈规的决心。
以往,高线定尺剪切的员工只管埋头做事,不管钢筋的优劣,按照规定的长度进行头尾剪切就行。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思路确定了,说干就干。定尺剪员工细致地观察着每次裁剪的钢筋,用直尺丈量着每节“废钢筋”的长度,记录下每次剪切点的数据。很快,来自一线各班组的数据汇总到车间办公室。“尽管各个班组操作水平不一样、成品材头尾的缺陷也确实存在,但从各班组反馈的数据来看,盘卷存在质量缺陷的头尾并没有这么长,不需要剪切那么多,以往片面采用一刀切的方法,的确造成了浪费。”高线车间主任兴奋地向大家宣布了这条好消息。
在接下来的几周时间里,高线车间技术人员深入到生产线,与班组员工一起细致调研,比对试验,用科学的论证方式,找到了剪切最合理的数值。最终,轧钢厂改变了盘条头尾剪切方式,由定尺剪切改变为根据实际缺陷盘条长度进行剪切。对于个别班次头尾剪切量仍然较长的情况,轧钢厂经过工艺规范和加大岗位操作检查力度,纠正存在的问题。目前,ф8—10mm盘条头部的剪切值由3米降为0.8米,尾部的剪切值由6米缩短为4.5米,头尾剪切量由过去的8米减少为现在的5.3米,每一卷普碳钢盘条就多出了2.7米的成品材。
“也许,在很多人看来一卷ф8—10mm普碳钢盘条长达数千米,2.7米似乎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小数目,但对每年超过15万卷以上普碳钢盘条生产量来说,每卷2.7米那就不是一个小数了,一年下来就超过40万米,每年可望增加成品材量160吨,废钢与成品材每吨价差2000多元,一年下来能为公司创造30多万元的价值。”每当说到这次成功的小改小革,高线车间的技术人员充满了成就感。
这是一次小改小革带来的创效,这也是公司观念转变、推进精细管理带来的硕果。自2015年8月份,方主席在公司蹲点指导工作以来,广大员工在观念转变中推行精细化管理,在降本增效中共享企业发展成果,大家彻底明白了精细化管理与降本增效为了谁?所谓观念一变天地宽,领导干部“哈下了腰”、技术人员“开动了脑筋”、广大工人“甩开了膀子”,大家对企业有了前所未有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真正把企业当成了自己的家,把工作当成了自己的事业。
据了解,当前,高线车间以这次减少切头切尾为契机,进一步转变员工思想观念、推行精细化管理,从盘条延伸到盘螺,然后将相关工作延伸到整个轧制线,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的进行严格监管和技术攻关,掀起一场转变思想观念、推行精细化管理的热潮,实现轧材生产效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