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钢集团公司2014年科技工作目标
1.研发经费投入达到主营业务收入的1.0%以上;
2.2014年选择技术环境较好的1—2家单位开展“工程师负责制”试点工作;
3.集团公司各产业56项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攻关目标完成率达到80%以上;
4.获得政府部门认定、批复的科研平台2项以上,组织建立技术创新联盟2个,“四新”技术应用数量50项以上;
5.集团公司有10人以上进入甘肃省领军人才专家库,力争晋升正高级工程师5名以上;
6.专利受理量200项以上,科技成果奖励25项以上。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给困境中求生存的钢企启发与借鉴。2014年是酒钢应对市场严峻考验和企业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之年,集团公司如何结合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充分释放创新驱动的巨大能量?如何围绕企业保盈利、保增长、谋发展这条主线,竭力构筑科技兴企的强大支撑?近日,记者专访了集团公司技术中心主任阮强。
【盘点2013】
科技成果亮点多
记者:回顾刚刚过去的2013年,集团公司科技工作在逆境中取得了哪些成绩?产生了哪些值得一提的“闪光点”?
阮强:2013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集团公司召开了科技工作会议,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将科技工作上升到更高的层面,抓细、抓实、抓成效,可谓下了大功夫。其中不乏一些工作亮点:全年开发和批量生产钢材新产品16.24万吨,非钢材产品开发生产量22万吨;出台了集团公司科技创新体系策划方案,制订了20余项科技管理制度,完成了科技政策法规汇编,科技创新的基础工作实现了质的飞跃。
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集团公司科技成果数量显著增加,呈现“爆发式”的增长态势。自1958年建厂以来,酒钢50余年产生的专利仅有50余项,平均一年只有1项,而仅在2013年,集团公司提交专利申请207项、取得专利受理184项,分别较2012年增加88项、97项;向甘肃省科技厅、甘肃省冶金有色工业协会、嘉峪关市科技局申报参评成果52项,已取得行业协会奖励34项,较2012年增加9项;集团公司“钛带材热轧及冷轧技术开发”获得2013年度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奋战2014】
“科技强企”使命重大
记者:当前,钢铁行业形势依然严峻。2014年,结合酒钢面临的压力与挑战,集团公司科技工作确立了怎样的思路和计划?
阮强:新的形势赋予了科技工作新任务和新使命。面对前进中的困难与挑战,我们应该认识到行业技术进步、市场竞争加剧给企业带来的挑战,认识到在科技创新、技术进步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差距,认识到建设创新驱动型企业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必须牢固树立“科技强企”理念,把技术创新作为推动企业发展最重要的内生动力,确保集团公司的创新驱动战略有效推进,各项目标顺利实现。
科技工作是个厚积薄发、承接延续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亦不能“朝三暮四”。2014年,集团公司科技工作将充分体现各产业特点和技术发展方向,立足当前实际强化技术改进效果,着眼未来发展提升研究开发水平,确立了科技项目、技术经济指标攻关、人才培养、科研平台建设等8项计划。其中,今年将按照3年收回投资、费用计入各分子公司当期生产成本的立项原则,由各分子公司组织制订2014年技术改进项目计划。2014年第一批具备立项条件的技术改进项目177项,由各分子公司列入本单位年度科技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这也就意味着,今年,科技项目资金不再是“唐僧肉”,要通过“项目承包制”,让各分子公司感受到“花自己的钱”的紧迫感,以此调动其投入科技项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每一个科技项目都取得实效。
【创新驱动】
既要“面子”更要“里子”
记者:围绕上述的工作思路和计划,2014年,集团公司将采取哪些重点措施全面助推科技工作,凸显“科技支撑发展”的现实意义?
阮强:2013年,集团公司科技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专利、论文等科技成果只是对外的“面子”,“面子”为企业增彩固然重要,但今年我们更要注重“里子”。依托技术创新驱动是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式,也是为其寻找新的效益增长点,应对当前严峻市场形势的有效途径,这就是当前酒钢需要加强的“里子”。
针对2014年科技计划的“落地”,集团公司技术中心制定了相应的保障措施,全力推进创新驱动战略。其中,重点要坚持“两条腿走路”。针对研发工作,要在已有专职研发队伍基础上,通过吸纳科研素质高、现场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扭转研发力量不足和研发水平低下的局面;针对现场技术工作,发挥技术人员的能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逐步推行“工程师负责制”,特别是让现场技术人员的工作方式和工作状态发生转变,使其潜心研究、专心技术工作;力争凭借技术创新在一些领域形成和取得竞争优势。
此外,2014年还要重点在资源综合利用方面实现突破,真正做到“吃干榨净”,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在中高端钢铁产品开发、低成本电解铝冶炼等领域,实现原创性重大突破,真正实现科技支撑发展,创新驱动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