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发明解决老问题
“钢材又严重缠绕了,通知成品工段赶紧处理一下吧,哎!这个问题什么时候才能解决啊。”今年1月份的一天,轧钢厂小棒线乙班精整班长杨宗伟再一次摇着头叹气道。小规格钢材缠绕时常发生,既影响产品外观质量,还会导致产品在码垛堆放时被压弯,客户也因此提出过质量抱怨。
质量工程师阎同丽看到产线职工的无奈后,下决心攻克这个老大难问题。从2月份开始,他扎根产线,观察定尺钢材在收集过程中的规律,分析造成钢材缠绕的原因。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他发现小规格棒材在收集成捆过程中,会堆积在收集槽的一侧,之后随机往收集槽的另外一侧塌落,造成棒材缠绕和扭绞。有没有什么收集办法或工具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阎同丽试图从兄弟单位中找到可借鉴的方法,结果却是失望而归。
“困难面前不是退缩,而是想办法解决。”一个坚定的声音在阎同丽脑海回荡。他深入研究钢材收集原理,查找相关资料,决定自制。他和点检员高江涛就地取材用废旧钢材“研发”了防缠绕小工具,该工具由滑杆和套管组成,滑杆呈45°,弯角处焊接螺母防止其使用过程中的摆动,滑杆伸入收集槽的位置,正好可以引导棒材落入收集槽的中间。看似不起眼的小工具却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自从工具投入使用后再也没有出现过钢材缠绕的问题,不仅减轻了职工的劳动强度还提升了钢材表面质量。“我们自制的这个小工具解决了行业内普通存在的问题,还是挺有推广意义的。”阎同丽高兴地说,5月份,他的“一种小规格棒材防缠绕杆”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报了专利发明,8月份,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了该发明,审批通过指日可待。
在小棒线上,像阎同丽这样善于创新改造的职工还有很多,他们中有质量工程师、有工艺技术员,也有一线职工。不管身处什么岗位,他们都积极发挥创新智慧,涌现出许多发明“达人”。今年,小棒线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了国家“一种加热炉炉坑铁皮的提升装置”等发明专利3项,“一种可以防止棒材划伤的制动裙板装置”实用新型专利5项,是河钢石钢叫得上名号的“创新发明智囊团”。
“蹲守”产线攻克设备“顽疾”
5月15日,小棒线生产线上“火影交织”,一支支火红的钢材从轧机轧制出来后列队进入冷床收集区域。“娄姐,还是你技高人胆大啊,多亏了你对轧机前小导槽进行改造,我们再也不用担心堆钢风险了,轧件的表面划伤情况也减少了很多。”轧机班长王鹏打趣地跟来到产线跟踪钢材生产情况的娄玉平说道。娄玉平是小棒线工艺工程师,在产线上摸爬滚打20多年,练就了过硬的专业技术水平,解决过很多棘手的技术难题。前不久,她刚对轧机小导槽进行了改造,获得职工点赞。
原来,轧机小导槽为“四棱锥+方孔”两段式焊接结构,但导槽的四棱锥与方孔连接处存在棱角,曾在产线上惊险“上演”过堆钢事故。“随着设备使用时间越来越长,问题越来越多,再不想办法解决就要出大问题了。”娄玉平预见了问题的严重性。解决产线问题还要从产线找答案,她天天“蹲守”产线,探索解决方法,提出将小导槽改为直线过渡,无棱角,轧件就可以在导槽内平滑过渡,就不会引起划伤的设想。大胆设想,小心求证,她的想法经过小棒线论证可以实行。对轧机小导槽改造后,产线每月可减少堆钢5次左右,减少10%的小规格钢材划伤,年创效90多万元。
小电池为安全上道“保险”
“赵工,你的脑袋瓜就是聪明,这不,这个月给天车安装了继电器后,我们的心里也踏实多了。”12月15日,小棒线天车工李军峰一看到天车点检员赵运辉就竖起了大拇指。
“这都是职责所在,我还得多动脑筋,保天车安全运行才行!”赵运辉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原来,小棒线天车保磁系统只有交流断相保护措施,在直流电和相序方面是空白。“一旦发生直流电压低或交流事故发生在保护装置下方,保磁系统无法启动,会造成钢坯、钢材掉落危险,造成重大人员、设备伤害。”赵运辉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利用工余时间研究天车设备构造和原理,同时与多家设备厂家对标学习,发现某厂家对天车保磁系统进行了安全升级。他虚心求教,向同行“取经”,引进先进方法,再根据小棒线天车自身情况进行改造。他通过在保磁柜内安装了交流相序继电器,加80欧姆管电阻与直流继电器串联使用,有效地消除了交流和直流电压低造成的不保磁情况,提升了安全保险系数,消除了设备隐患。该“点子”获得公司“安全生产及现场管理提升”二等奖,并且在各产线推广开来。
就是这样一群普通的职工,他们和产线相伴,不断进行创新发明,解决一个又一个产线难题。今年1至11月份,小棒线职工共提出并解决设备改造类创新30多项,产品质量提升类建议30多项,安全类建议30多项,在提升产线生产保障能力的同时,年创效近4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