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贵州省经信委获悉,2012年以来,贵州省煤炭行业克服市场下行困难,经过深度调整,迎来发展拐点,质量效益实现触底回升。
据了解,过去五年煤炭产业发展稳中有升,总产值从2013年的1395.7亿元,提高到2017年的1850亿元(预计数,下同),产值规模居各行业之首,并稳步向2000亿级行业迈进。
于此同时,煤炭增加值从558.5亿元,增加到820亿元,但受价格因素影响,年均增速仅为4.2%,低于全省平均6.6个百分点。
事实上,煤炭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例从2013年的22.1%逐步下降到16.8%后,2017年反弹到19%左右。
总体看,煤炭行业投资增速偏低。究其原因是由于2012年以来煤炭行业深度调整,企业盈利能力减弱,金融机构看低煤炭行情,普遍对煤炭行业断贷,企业融资难,导致资金投入不足,投资增速不高。
据统计,贵州原煤产量位居全国前列,2017年全省原煤产量1.5亿吨左右,5年来一直稳居全国第四,但低于内蒙(8.75亿吨)、山西(8.55亿吨)、陕西(5.5亿吨)等省份,高于新疆(1.45亿吨)、山东(1.29亿吨)、河南(1.16亿吨)和安徽(1.1亿吨)等省份。
目前,煤炭企业利润明显提升。煤炭行业利润在保持多年低位平稳后,2017年出现明显上扬,实现97亿元的较高利润。亏损面从40.8%一路下降到20.5%,亏损企业亏损额从40.8亿元下降到23亿元。
但是,贵州煤炭企业负债较高。2017年煤炭行业资产负债率为69.9%,高于贵州全省平均7.6个百分点,2013年以来一直保持在65%到71%之间波动。较高的负债率,制约了煤炭行业向金融机构贷款。
值得一提的还有,单位生产效率提高了,资产收益(按利润总额计算)从2013年的2.5%上升到2017年的3.6%;每万元增加值用电量从2013年的869千瓦时,下降到2017年的645千瓦时;从业人员人均创造增加值从24.3万元/人上升到30.8万元/人。
据业内专家分析,煤炭市场行情出现好转,2016年9月,PPI同比上涨0.1%,扭转了2012年3月以来连续54个月负增长的态势,并延续到2017年底。目前各类大宗商品价格处于较高水平,高载能企业普遍盈利,开工意愿足,极大地带动电力和煤炭等上游能源的增长。
随着兼并重组、去产能的推进,煤炭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从852户下降到678户,总资产从1766.1亿元上升到2230.2亿元,企业户均资产从2.07亿元上升到3.29亿元,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应对风险和挑战的能力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