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份、11月份,东北特钢主要经营指标连创新高,经济效益发生根本性转变,实现扭亏为盈。尤其是东北特钢旗下大连特钢,继2017年10月份实现2011年搬迁投产以来首次盈利后,11月份毛利润再创新高,环比增加781万元,其中利润为118万元,同时产量亦创搬迁以来历史新纪录。
“东北特钢与战略投资者重组成功后,开启了民营控股的混合所有制运营新模式。”1月24日,东北特钢董事长龚盛告诉笔者。
“东北特钢有着独特的‘三优’发展优势:一是具有悠久的历史,有着百年历史的东北特钢曾经创造了我国特钢发展史上的无数辉煌;二是拥有优秀的人才队伍,东北特钢干部职工队伍素质好,有凝聚力、战斗力和奉献担当精神;三是打造了优良的品牌,我国诸多关键领域、重要装备都使用了东北特钢提供的特钢材料。”龚盛表示,东北特钢上下目标一致,要把这些优势发挥好,把东北特钢做好、做强。
东北特钢的快速发展,在于其坚持强化党建工作,统一了思想认识,形成了强大发展合力。龚盛强调,东北特钢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党建工作不仅不能弱化,反而要进一步加强。
东北特钢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契机,开展了“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实现企业相融发展、创新发展、涅槃重生、再铸辉煌”的主题宣传活动。东北特钢把顺利实施重整、推进企业改革发展、全面提升生产经营效率效益作为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具体行动,上下齐心、万众合力,开创了东北特钢改革发展的新局面。“要把东北特钢集团打造成备受客户、同行、社会尊敬的国际一流企业。这个愿景通过宣传、学习,已经深入到每个干部职工的心中。”龚盛表示。
东北特钢的脱困振兴,得益于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针对东北特钢的脱困重整,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领导多次过问并做出重要批示、指示,国家发改委有关领导亲自组织召开协调会议推进重整工作。辽宁省委、省政府专门成立了东北特钢脱困重整工作领导小组,直接领导和指挥重整工作。大连市及有关委办局在东北特钢脱困重整过程中,给予了专业的指导。东北特钢顺利重整后,国家发改委,辽宁省委、省政府有关领导继续高度关注企业的改革发展,在政策、协调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给予了支持和帮助。
“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各级党委、政府为东北特钢实现脱困振兴、步入发展快车道提供了强大的助推力。”龚盛表示。
东北特钢实现扭亏为盈,核心要素是拥有优秀的人才队伍。2017年11月份,东北特钢直属子公司大连精密合金公司“唤醒”了1台此前因不能满足高性能钢种生产要求而“沉睡”多年的真空感应炉,使生产效率提高了1倍。然而,设备开动了,现场工作人员却出现了缺口。针对这一情况,该公司冶炼作业区作业长高健组织召开了岗位互动动员会。该作业区职工汪少东的妻子,因怀孕初期妊娠反应严重而希望他多陪在身边,但是,身为大班长的他还是主动回到了工作岗位,并耐心地做通了妻子的思想工作;该作业区赵春明的女儿刚出生不久,喜庆之余,他没有忘记职责所在,主动放弃本应享受的护产假,投身到工艺攻关队伍中……像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企业重获新生给予的巨大信心,以及发展好东北特钢、再铸企业辉煌的强烈愿望,使东北特钢的广大干部员工以饱满的热情和主人翁的姿态,投身于企业改革发展建设的各项工作中,为的是守护这一方热土,为的是那种长系于心、矢志不渝振兴国家特钢事业的情结。”龚盛说。
“东北特钢重整后,沙钢带来的新理念、新模式是企业生产经营发生巨大变化的关键因素。”龚盛表示,东北特钢之前陷入困境的原因很复杂,有历史遗留问题,也有体制机制和经营管理问题,打破这些瓶颈,东北特钢就可以步入发展正轨。
据介绍,东北特钢新的领导班子将沙钢先进成熟的管理经验与东北特钢实际情况相结合,实施了一系列改革举措,实现了企业的融合、创新发展。
在深化干部人事体制改革方面,东北特钢全面优化人才资源配置,优化人事管理体系,促进效率提升,有力提高了全员劳动生产率。东北特钢在集团层面将20个部门整合为“一室五部”6个部门,实现了小机构大职能的高效管控模式;重点结合企业改革发展需求,通过优化干部编制结构、完善中层干部考核制度、多形式开展干部培训,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提高干部履职能力,有效发挥干部、骨干员工带头的作用。
在绩效考核激励制度改革方面,东北特钢全面优化集团各级企业经营管理机制,突出企业效率和效益。在原有的考核模式上,东北特钢对生产经营型公司实施生产经营承包制,承包合同主要对经营者的年薪和职工工资总额做出相关规定。同时,东北特钢的承包合同与月份经济责任制考核相辅相成,在保证完成年度指标的同时,监控月份指标的完成情况。
在采购管理模式改革方面,东北特钢通过全面对接沙钢采购模式,不仅实现了供应商资源共享,优化了供应商结构,还将新思维、新理念引入到整个采购机制中。在保留原有优势特点的基础上,东北特钢重构了采购管理制度和供应商准入机制,以发挥集中采购优势为核心,实现成本控制的前移。东北特钢通过量化供应商准入条件,健全供应商评价标准,引入专家评审制度,提高了供应商资质审核的准确性。同时,东北特钢全面引入沙钢采购信用管理模式,改革采购付款方式,消除权力寻租空间,实现付款公平、公正。通过采取这些保障供应商权益的制度和措施,东北特钢迅速恢复了供应商对企业的信任。
在销售系统改革方面,东北特钢通过全面对接沙钢的销售模式,在整合企业原有销售特点和客户资源的基础上,建立新型的产、供、销联动机制,提高对市场价格的快速反应能力。同时,为了防范和降低经营过程风险,东北特钢出台了《销售政策管理规定》等一系列政策性和指导性管理办法,以进一步规范销售行为,维护企业和客户的共同利益,实现企业与客户双赢。
在先进管理手段的引进和融合方面,东北特钢一是按照新机构和职能变化情况,完成职责修订工作,理顺工作流程,确保各项工作分工清晰、管理无盲区;二是设计部门职责分工表和管理人员管理作业标准工作细则“两张表”,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工作任务和管理人员的工作任务及标准;三是建立月、周工作计划管理体系;四是加强信息化建设;五是在各级领导干部、技术专家和管理人员中开展年度总结评比。
“东北特钢重整后实施的改革举措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正是这些改革举措的实施,使东北特钢在短时间内实现扭亏为盈。”龚盛表示。
龚盛指出,沙钢参与东北特钢重组,不是重复式的规模扩张,而是看好特钢行业,看好东北特钢未来的发展前景而做出的战略选择。
龚盛认为,特钢行业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将持续推动社会需求迈向中高端;二是我国特钢产品占比偏低,在15%左右,与发达国家20%~30%的一般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三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转向深入,“三去一降一补”成果的不断巩固将推动特钢市场进一步向好发展。
“沙钢参与东北特钢重组的行动表明,特钢已经成为沙钢未来发展的战略方向。”龚盛介绍,沙钢将开展以下3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发展领域向特钢延伸,将由“普优”向“普优特”转型发展;二是实施“三步走”战略,特钢产量第一步目标是700万吨,第二步目标是1000万吨,第三步目标是1500万吨;三是务实推进特钢事业发展,加大研发力度,激发研发活力,为开发特钢新产品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重组后,沙钢如何定位东北特钢?龚盛指出,东北特钢去杠杆主要任务已基本完成,经过破产重整,大连特钢的资产负债率已经恢复到行业的较好水平。同时,东北特钢经过大规模技术改造,工艺装备处于国内一流水平,加上东北特钢有深厚的技术底蕴,产品在市场上有较好的认可度和相对稳定的客户群体。“因此,我们对东北特钢的战略定位是特钢更特、特优结合,把东北特钢作为沙钢特钢板块的领头羊和沙钢发展特钢事业的主力军。”龚盛强调。(相关阅读:沈文荣:发展好东北特钢是我们共同的希望)
在市场开拓方面,东北特钢将从改变自身做起,做全新的自己,用新形象获得市场的信任。东北特钢将变成市场信赖、不可或缺、引以为傲的战略合作者。
在交货期方面,东北特钢将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强化产销协同,销售部门根据产品生产周期和产线状况,在签订合同时准确确定产品交付时间,与生产部门共同排产。生产部门要树立合同就是法规的观念,全力保证按时生产、按时发货。二是强化生产组织,做好生产准备和技术、设备保障等工作,减少生产停工和设备故障,紧密工序衔接,提高生产计划执行率。三是充分发挥产线生产能力,实现高水平稳定生产。
在质量要求方面,东北特钢一是狠抓质量过程管理,实行全流程的过程质量控制,全力保障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确保产品质量稳定提升;二是针对频繁出现、用户反映较多的质量问题,组织技术力量立项攻关;三是细分客户要求,对特殊客户实行量身定制。
在新产品开发方面,东北特钢一是高度关注优特钢下游各行业的发展,特别是下游行业新技术、新产品对钢材的新要求,原则上及时跟进、同步开发;二是及时响应客户新品开发的要求,以用户为导向引导新产品的设计开发;三是及时响应客户工艺改进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工艺调整,满足客户对东北特钢产品的特殊要求。
在服务质量方面,东北特钢一是搭建满足客户要求的信息化系统,开通网上销售业务,方便客户在网上咨询、订货和查询订单状态;二是细分市场、细分用户,全面推行客户代表服务制,为重点用户指定业务代表和技术代表,为客户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的服务;三是逐步增加产品运输服务,产品送货上门;四是公司各级领导干部、研发人员、质量管理人员定期走访客户、听取客户意见。
“沙钢有信心代表出资人,在混合所有制的新体制机制下,集合各方优势和资源,把东北特钢做强做大。”龚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