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之下游
短期利好长期存隐忧
“钢材的下游需求主要分为建筑和制造业两大类。”新湖期货研究所副所长翁鸣晓介绍,调研显示,建筑业方面,目前房地产行业数据出现增速回落的情况,而基建行业增速保持稳定增长。制造业方面,钢材的下游需求主要包括机械、汽车、家电、船舶、集装箱、金属制品、出口等。分行业看,机械行业小幅增长;汽车行业1-8月产量累计增速12.8%,较前几年有所下滑;家电行业依然保持小幅稳定增长;船舶行业新接订单增速有所回升,而完成订单量及手持订单量继续保持增速下滑;钢材出口1-8月累计增长17.3%。“总体来看,今年钢市下游需求较去年有较大增长,需求一直保持稳定。”翁鸣晓说。
“通常,上游原材料价格降低,对下游行业是利好。”徐向春告诉记者,从产能过剩苗头已经出现的2007年起,我国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利润率、全国工业企业销售利润率的走势呈现明显的剪刀差:2007年全国工业企业销售利润率为6.8%,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利润率为6%;而到了2013年6月,二者分别是5.4%和1.23%。“钢铁产能过剩,产品价格处于低位,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下游产业的需求。”徐向春说。
不过徐向春指出,全产业链的某个环节过剩,有可能造成这个环节盈利状况差,位于该环节的企业在产品研发和提高产品质量上投入减少,从长远看会间接损害下游产业的利益。他介绍说,目前国内钢铁产能过剩呈现出结构性特征,其中高端板材需求偏弱,过剩情况反比低端产品明显。
公开资料显示,尽管我国钢铁产能严重过剩,但每年仍进口钢铁1000多万吨,价格很高,主要原因并不是我国企业硬件实力不行,而是在软件设计、工艺操作等领域差距很大。
□宏观视角
从刺激到过剩再到削减
从宏观环境上看,钢铁业的过剩只不过是我国传统制造业、大宗商品行业发展里程的缩影,从高速发展到产能过剩,再到国家最高层面“铁腕”化解过剩,“大乱”之后的“大治”5年后能否到来?
新湖期货研究所副所长翁鸣晓认为,宏观经济与钢铁行业的发展有着直接的联系。在经济快速增长阶段,对于钢材的需求增长带动钢价上涨,提高钢铁行业的利润,因此新增产能就快速上马。从2002年开始,在国内经济快速增长的环境下,钢铁产能快速上升,尤其是金融危机后的2009年,4万亿投资大量进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钢铁产能加速提升。而当经济出现下滑时,产能过剩问题便会凸显。
4万亿红利消耗殆尽后,钢铁业不得不开始反思。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认为,产能过剩是一个行业走向成熟的标志。“我国钢铁业的转型升级一定是在产能过剩的背景下进行的,适度的产能过剩有利于行业的充分竞争。”他说,中国钢铁业产能过剩的演变状况基本与当年西方老牌的钢铁大国相似。
其实,早在2003年起,防止盲目投资、减产、限产一直是国家有关部门对钢铁业的要求。2003年,国家发改委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制止钢铁行业盲目投资的若干意见》;2005年,国家发改委又发布《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旨在促钢铁业集中度提高。此后,每年还公布淘汰钢铁产业落后产能的企业名单。数据显示,2006年至2012年,我国累计减少粗钢产能7600万吨,而同时期全国累计新增粗钢产能却有4.4亿吨,淘汰速度比不上产能的增长。钢铁业调控了10年,产能却从2003年的近3亿吨增至2012年的近10亿吨。还有分析人士指出,此前淘汰落后产能的标准是400立方米的高炉、30吨的转炉,这一标准太低。
在充分认识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情况下,今年10月15日,国家最高层面终于出手。国务院发布《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指出,2012年底,我国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产能利用率分别仅为72%、73.7%、71.9%、73.1%和75%,明显低于国际通常水平,“这些产能严重过剩行业仍有一批在建、拟建项目,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化解,势必会加剧市场恶性竞争,造成行业亏损面扩大、企业职工失业、银行不良资产增加、能源资源瓶颈加剧、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直接危及产业健康发展,甚至影响到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