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钢铁,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面对市场竞争与发展危机,生产优先,环保让位于生产,大多数企业都曾有过这样不明智的选择。由此形成的恶性循环,不言自明。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中华文明历来强调天人合一、尊重自然。习近平主席更是明确指出:“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振聋发聩的话语,不可不深思、铭记。
近年来,国内钢企纷纷努力转型向“绿”看,深化结构调整,谋求长远发展。本钢集团顺势而为,展开绿色行动:将环保设施等同主体设备管理,加快环保治理项目建设,推行清洁生产技术和余热、余能、余压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追求低碳、低耗绿色发展,成效可圈可点。废弃的台阶、边坡、排土场重现一片葱茏;绿植景观与厂房、高炉相映成趣;太子河畔每年都与成群的野鸭有一场春天的约会……虽身居山城,见惯了青山秀水,但在本钢人手中“重生”的这一道道风景“别有一番韵味”。这份发展账本,令人骄傲,值得深研。
算好发展账,需要有大胸怀、大气魄,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关注“大利”,肯于为“大利”而舍“小利”。去年末,本钢集团在职代会报告中重申: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向绿色环保要效益。走进新时代,在身负重重压力、谋求新发展的关键期,本钢亮出了大国企的态度和气度,情牵职工福祉,心系后代子孙。
承诺就要践诺,绿色钢铁,最难的是落地执行。从认知到践行,非一日之功,需持之以恒。不能“纸上谈兵”,也不能浅尝辄止、见好就收,更不能走回见利忘“绿”的老路。绿色钢铁是发展大略,但决非管理者专责,需要全员齐动,需要每一名职工都深刻理解绿色发展的重要性,认识到“不植入绿色基因,钢铁就没有未来”,并将这一理念融入日常,一以贯之。
新时代,发展账的算法不断出新,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向绿色行进的过程中,要随时廓清思路,登高望远。业内专家说:真正的“绿色”钢铁企业,首先是“绿色”制造,通过绿色制造来实现钢铁生产过程的节能减排,以最低的消耗和最小的排放完成钢铁产品生产过程。其次是制造“绿色”,通过开展生态设计,制造绿色产品,保证产品不在使用过程中危害环境,成为可持续钢铁产品。由此看来,给钢铁烙上绿色标签,任重道远。
以钢铁之名,守护山水之城,让绿色生生不息,需要我们步履更加坚实,不能有丝毫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