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我们大部分中长期项目审批权限就在总行,而且要看金额。现在是说棚改项目的审批权全部先上收,新项目基本暂停审批,但已经在放款的存量项目还是照常。”
6月25日,有市场传闻称,国开行总行棚改项目合同签订审批权回收总行,全国一刀切。
当日晚间,国开行新闻办公室回应21世纪经济报道称,今年以来,开发银行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棚改政策,在国务院相关部委指导下,配合地方政府依法合规开展棚改融资工作。
据国开行提供的数据,截至5月末,开行今年发放棚改贷款4369亿元,有力支持了棚改续建及2018年580万套新开工项目建设。目前各项工作正在有序开展。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国开行人士处核实到,国开行分支行暂停棚改项目审批,且审批权限上收总行属实。所谓“棚改”,是指为改善困难家庭住房条件的城镇危旧住房改造工程。
“本来我们大部分中长期项目审批权限就在总行,而且要看金额。现在是说棚改项目的审批权全部先上收,新项目基本暂停审批,但已经在放款的存量项目还是照常。”上述国开行人士表示:“至于未来还批不批,现在还不知道。”
另一消息人士指出,棚改贷款并未全面叫停,只是因为银保监会最近在国开行审查,所以各地方分行的PSL审批权限被暂时回收总行,等总行政策明确后还会正常发放。而且只要年初被纳入棚改计划的项目PSL都还在正常发,不受这次政策调整影响。
上述国开行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此次棚改项目审批暂停,或与财政系统整治地方政府负债有关。棚改货币安置专项资金主要由国开行提供,各地方的省级融资平台负责统借统还。
根据现有规定,地方政府的棚改融资不属于政府一、二、三类债务,不在地方债置换范畴,而属于其他类。上述国开行人士表示,不排除相关部门在调研后,将地方政府的棚改项目融资视为隐性债务,需要控制其总量。
“棚改贷款是从2014年兴起的,按照三年期限,从2017年开始有很多项目需要政府开始偿还本金了,压力之大显而易见。”上述国开行人士称。
今年3月,财政部和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试点发行地方政府棚户区改造专项债券管理办法》,意在“坚决遏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增量,有序推进试点发行地方政府棚户区改造专项债券工作”。
在上述国开行人士看来,支持地方政府发行棚户区改造专项债券,实际上也是为了让地方政府能够“喘一口气”,发债偿还前期银行贷款。
受访的商业银行和财政系统人士,均佐证了上述国开行人士的判断。
25日,某国有大行山东省某支行行长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为规范地方政府负债,目前以政府购买服务为渠道的棚改项目融资已全部暂停。
“不管是国开行,还是我们商业银行都一样,过去政府购买服务的合同不能再出了。即使我们授过信,没有这个合同要件也不能放款,所以就是停着,等下一步政府预算这边有没有新的动向。”上述支行行长表示,问题本质在于政府本身是否有财力支持融资。
另外,一名浙江省财政体系人士表示,今年以来,省财政厅“超过三年的棚改政府购买服务属违规变相举债”认定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地棚改融资进展,个别项目因未列入省棚改清单融资受限。同时由于财政部门特别是省财政厅棚改融资政策尚未最终明确,使得少部分棚改贷款投放处于观望或放慢节奏状态,预计可能影响拆迁户拆迁补偿款及时足额领取。
对于棚户区改造后的安置问题,2015年以来兴起了货币化安置的方式,即拆迁人获得与安置房等价的安置款,自行选购住宅。该政策推行的初衷,是改善困难家庭住房条件的同时,推进房地产去库存。
此前,住建部曾大力推进货币化安置。根据住建部副部长陆克华在2017年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16年全国棚改货币化安置比例达48.5%,比2015年提高了18.6个百分点,可以从市场上购房2.5亿平方米。但目前未有2017年的全国官方数据公布。
有市场分析称,在货币化安置中诞生的手持大量现金的“拆二代”,是助推中国三、四线城市房价上涨的重要因素。当前三、四线城市住宅去库存效果斐然,却透支了未来的房价上涨空间,与城市发展状况脱离。因此,货币化安置比例可能会降低。
不过,就货币化安置的规模问题,上述国开行人士介绍,国开行在评审相关棚改专项贷款时,就匹配有政策导向,在库存低于一定比例的时候采用实物安置,高于一定比例时可采用货币安置。
“所以从货币安置的进度来看,从国开行本身而言是有控制的。”上述国开行人士表示,货币安置虽然在客观上助推了房价,但或许并非暂停棚改贷款审批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