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钢铁行业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企业面临着经受改革“阵痛”的挑战;行业微利运行具有长期性,提高盈利能力的任务艰巨;化解产能过剩的工作相继展开,转变发展观念、推动产业转型过程中的一系列难题亟待破解;环保政策日趋严格,倒逼企业加大环保投入、追求绿色发展;信贷环境依然不宽松,日益上升的债务风险和紧张的资金状况令人担忧。
站在转型升级的历史新起点上,钢铁行业科学发展还有哪些“瓶颈”?钢铁企业改善盈利的难点在哪儿?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还有哪些问题亟待突破?本报从今天起开设《转型升级难在哪?怎么办?》栏目,对钢铁企业未来发展所面临的困难和出路进行探讨,欢迎大家踊跃投稿。本期,我们对2013年钢铁行业利润改善的原因进行分析,剖析问题,提示风险,以期能为读者提供借鉴。
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2013年,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利润228.86亿元,与2012年的亏损12.70亿元相比,利润增长了241.56亿元。这背后,是广大钢铁企业加快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加强管理创新和挖潜增效的不懈努力。
但是,钢铁行业2013年的销售利润率仍然处于工业行业的最低水平,2014年全行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在此背景下,我们要客观分析2013年效益改善的深层次原因,迎接新的挑战。
钢企加快调整支撑主业扭亏
从2013年的利润构成来看,钢铁主业扭亏为盈是全行业利润改善的最主要原因。钢协的统计数据显示,大中型钢铁企业2013年的主营业务利润为54.4亿元,2012年为亏损257.4亿元。而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等对利润的贡献在2013年都呈下降趋势。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钢铁企业的主营业务利润明显改善呢?
从钢材价格方面看,没有形成增利因素。据钢协对钢铁企业财务结算价格的统计,2013年,钢材综合平均结算价格同比下降308元/吨,降幅为8.21%,影响行业减利2000亿元左右。
因此,钢铁企业主营业务利润改善的原因主要还是制造成本的大幅下降。据统计,2013年,炼钢生铁成本同比下降243.65元/吨,降幅为9.47%,超过钢材价格降幅1.26个百分点。
值得关注的是,铁矿石价格降幅非常小,其中进口铁矿石平均采购价格同比仅下降1.90%,国产铁精粉平均采购价格同比仅下降1.31%。与钢材和其他原燃料价格相比,铁矿石价格仍然处于异常高位。
虽然煤炭、焦炭、废钢等采购价格有所下降,对钢铁企业降低成本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效益增加主要还是企业内部加强管理、改善结构、深挖内潜所取得的成效。
钢铁企业的期间费用也得到了有效控制。2013年,在粗钢产量同比增长8.18%的前提下,大中型钢铁企业的期间费用同比增长1.27%,远小于粗钢产量增幅;吨钢期间费用同比下降6.53%,至372元/吨。这表明钢铁企业在内部管理、资金管控等方面的工作力度有所加大。其中,2013年,大中型钢铁企业的财务费用总额同比下降2.99%,吨钢财务费用降幅超过10%,与2012年财务费用同比增长24.29%形成了鲜明对比。这表明钢铁企业2013年在拓展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控制财务费用等方面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效果,为钢铁主业扭亏为盈作出了贡献。
减亏企业和优势企业表现突出
从企业情况来看,亏损企业大幅减亏和扭亏对全行业的效益改善起到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优势企业的盈利情况突出。2013年,大中型钢铁企业的亏损面为18.60%,同比下降11.63个百分点;亏损企业的亏损额同比减少209.43亿元。2012年发生亏损的企业积极采取降本增效措施,有20家在去年实现减亏和扭亏。
此外,2013年盈利排名前十位的大中型钢铁企业的盈利总额达到223.82亿元,同比增长61.85%,占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利润的97.80%。其中,宝钢盈利102.27亿元,占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利润的44.69%。这体现出优势钢铁企业的盈利能力较为突出,钢铁企业盈利能力的分化现象也更加明显。
行业效益改善背后的隐忧
在全行业实现扭亏为盈的同时,我们应该清晰地认识到,钢铁行业的盈利仍然处于较低水平,部分领域存在的问题正在不断累积,形成制约效益改善的隐忧。
首先是钢材价格难以大幅回升,给企业提高效益带来制约。由于钢材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难以根本好转,钢材价格大幅上升缺乏支撑。
其次是钢铁生产成本难以大幅下降。铁矿石价格高位短期内还难以扭转,环保成本、人工成本上升和水、电、气、运涨价都给企业降低成本带来了压力。
再其次是负债增长和资金紧张。2013年,大中型钢铁企业的资产和负债总额都继续增长,负债增幅大于资产增幅,资产负债率同比提高显示出企业债务风险继续上升。同时,应收账款、应付账款、产成品资金占用均同比上升,显示出企业资金仍然紧张。
控产量是改善效益的重要抓手
从利润与产量的对比关系来看,产量增长幅度较大的企业并未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2013年,扭亏为盈企业的粗钢产量增幅为5.58%,效益同比增长的企业的粗钢产量增幅为7.02%,均小于全行业的粗钢产量平均增幅;同比增亏企业的粗钢产量增幅高达26.85%。这表明合理控制产量有利于提高行业经济效益。
综合来看,制约钢铁企业效益进一步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粗钢产量的过快增长。从投资的角度来看,钢铁企业前几年建设的产能是在工业品价格处于相对高位时投资建设的,建设成本相对较高。受市场形势的影响,这些产能投产后的吨钢效益并不理想,甚至达不到吨钢折旧水平,导致企业投资收不到回报,且资产负债率持续增长。从生产经营的角度来看,钢铁企业的产量大幅增长,在采购方面导致铁矿石价格居高不下,在销售方面导致钢材市场价格大幅下滑,在库存方面导致库存积压使企业产成品库存资金占用增加,在费用方面导致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下降难度增大,在资金方面导致钢铁企业银行短期借款额大幅增长。这对于钢铁企业改善效益而言,可谓“一举数失”。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产量快速增长已经成为制约全行业和钢铁企业效益提升的重要因素。2014年,钢铁企业改善效益应从控制产量入手,尤其是当前仍然处于亏损状态的钢铁企业,要客观分析造成自身亏损的原因,严格按照“没有订单不生产、低于成本不生产”的原则组织生产,避免陷入“越生产越亏损、越亏损越生产”的怪圈,同时为全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和改善经营环境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