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在经历了钢贸行业的资金困境之后,资金问题有向钢铁生产企业蔓延的趋势。当前,很多钢铁企业都感觉到了来自资金方面的巨大压力,甚至有个别民营小钢铁企业已经出现资金链断裂的现象。面对资金难题,钢铁企业要如何迈过这道“坎”?2月21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财务资产部主任屈秀丽就这一问题接受了《中国冶金报》记者的专访。
记者:当前钢铁行业的资金困难是如何产生的?
屈秀丽:从我们了解的情况来看,钢铁企业在资金方面确实非常紧张。但从统计数据来看,2013年,大中型钢铁企业的银行借款同比仍然保持增长,增速为8.41%。其中,长期借款同比下降2.20%,短期借款同比增长12.86%。在全行业银行借款总额同比增长的背景下,为什么钢铁企业的资金仍然非常紧张?
首先,与钢铁市场严峻的形势有关。当前,钢材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十分明显,钢铁企业在销售方面出现困难,再加上钢材价格低位运行,导致钢铁企业销售货款的回笼存在较大难度,尤其是货款回笼中现金的比例较低,体现为应收账款和产成品资金占用同比增长。
其次,与全行业的规模扩张有关。2013年,我国粗钢产量同比增长7.5%,仍然维持较高的增速。因此,全行业的资金流规模会相应扩大。作为资金密集型行业,钢铁企业的自有资金相对有限,资金流跟不上规模扩张的速度,只能依靠银行借款来支撑规模扩张。与此同时,钢铁企业还有大量的在建工程项目。现在,银行严格控制对新建钢铁项目的长期借款,企业很难筹集到用于项目建设的资金,只能将流动资金贷款用于长期项目建设,形成“短贷长用”的现象。这导致钢铁企业在流动资金方面仍然存在缺口。
再其次,与全行业较低的盈利水平有关。钢铁行业多年来一直处于微利状态,资金每流转一圈就少一些,导致企业缺乏自有资金积累能力,完全依靠银行贷款。
最后,去年第四季度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发布之后,银行对产能过剩行业严格控制信贷和融资,存在一定的“一刀切”现象。这导致钢铁行业新增产能项目的信贷被收紧,企业日常运营所需的资金也受到波及。即便是授信额度较高的大型钢铁企业,在银行贷款到期之后续贷难度也有所加大,并且很难继续享受之前的优惠条件。
在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钢铁企业对于资金困难的感受和反应越来越强烈。但是,从行业整体运行情况来看,资金压力的加大没有影响到钢铁企业的平稳运行,没有出现因资金问题影响正常生产的情况。同时,虽然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的规模同比均有所扩大,但钢铁企业多年来一直坚持“不给钱不发货”的经营原则,应收和应付账款的增长都在可控范围内,未出现较大规模的“三角债”问题。
记者:钢铁企业在资金管理方面做了哪些有成效的工作?
屈秀丽:从2013年钢铁行业的实际运行情况来看,虽然大中型钢铁企业的银行借款总额同比增长,但财务费用却同比下降,下降幅度为2.99%,显示出钢铁企业在资金管理方面所做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一方面,2012年国家连续两次降低贷款利率的政策,对企业降低融资成本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另一方面,企业在资金管理方面也下了很多功夫。
首先,大幅压缩原材料库存。过去,钢铁企业每到年末都会大批量购进铁矿石、焦炭等原燃料进行冬储,导致原燃料库存资金占用大幅增加。2013年,绝大多数钢铁企业都将原燃料库存严格控制在较低水平,要求能够维持正常生产即可,不再盲目冬储,减少了资金占用。
其次,部分大企业通过财务公司进行集中资金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太钢、马钢、河北钢铁集团等企业近几年均获准成立财务公司,对集团所有子公司的账户进行集中管理,统配使用,对外进行统借统贷。这不仅降低了钢铁企业的财务成本,而且使财务公司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再其次,一些企业通过海外融资有效地缓解资金困难和控制资金成本。比如,河北钢铁集团、本钢、新余钢铁等企业通过境外子公司进行融资的效果就比较好。
此外,在直接融资方面,不少企业通过发行债券等融资手段取得了相对低成本的融资。据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统计,截至2013年底,钢铁企业累计发行债务融资工具约6000亿元,待偿还余额2568亿元。
记者:2014年钢铁企业的资金压力和融资环境如何?
屈秀丽:从2014年的情况来看,资金紧张的形势将更加严峻。
首先,随着化解产能过剩工作的进一步开展,银行系统对钢铁行业贷款和融资的控制力度将继续加大。其次,随着钢贸危机的进一步发酵,银行对钢贸商贷款的控制将进一步收紧,钢贸商资金紧张的情况将加剧,这将影响钢铁企业销售资金的回笼。再其次,钢铁企业的效益在短期内很难出现根本好转,自有资金的积累能力仍然欠缺。
但是,资金困难的问题并非没有解决之道。钢铁企业通过控制规模、压缩库存、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等手段,可以有效控制资金风险,迈过资金这道“坎”。
从目前的情况看,钢铁行业的资金存量仍非常可观。2013年,即便是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钢铁行业的银行借款规模仍有所扩大,表明银行系统仍然为钢铁行业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国家和银行对钢铁行业的贷款政策仍坚持“有保有压”,钢协也在呼吁对一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钢铁行业规范条件》的企业给予资金支持,推动钢铁行业健康运行和转型升级。
记者:那么,钢铁企业应该怎样通过内部挖潜减轻资金压力?
屈秀丽:从内部来看,钢铁企业减轻资金压力的潜力很大。
第一,要控制产量规模。化解产能过剩是钢铁行业当前最重要的工作。钢铁企业要化解资金难题,首先要在控制增量上下功夫。在当前销量、价格、效益均不理想的情况下,继续扩大生产规模会使钢铁企业对资金的需求进一步增加,带来更大的资金压力。因此,钢铁企业应避免盲目的规模扩张。
第二,要大力压缩产成品和原材料库存。库存资金占用在钢铁企业的资金压力中占据很大比例。2013年,钢铁企业虽然在控制原材料库存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但由于需求增速下降,产成品库存有所增长,全年产成品库存资金占用同比增长9.03%,大于粗钢产量增幅。此外,部分企业仍然要在控制不合理的原燃料库存方面下功夫。
第三,要对银行借款进行合理筹划。当前,钢铁行业的短期银行借款和长期借款存量都不小,如何在充分利用这些贷款存量的同时将资产负债率降下来,是钢铁企业必须考虑的问题。钢铁企业要对银行借款的规模和结构进行优化,一方面适当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借款,另一方面用低成本的融资渠道替换一些高息贷款。
第四,要加速资金周转效率。影响钢铁企业资金周转的主要因素有三个:较高的原燃料和产成品库存,规模巨大的在建工程项目,持续增长的应收账款。钢铁企业应在压缩库存的同时,控制在建工程项目的规模和资金占用,适当清理一些不必要的在建项目。同时,企业还要合理控制应收账款的规模。
第五,要提高自身的盈利水平。钢铁企业要进一步通过品种结构调整、对标挖潜、优化采购、强化销售等措施,提高产品的盈利能力,使资金流和企业的生产经营之间形成良性的循环,提高自有资金的积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