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获悉,多个省份近日密集开展上半年稳投资调研和督导,一些地方已提前完成上半年重大项目投资目标。与此同时,福建、湖北、广西、山东、安徽、湖南等地正在谋划新一批重大项目投资计划,除了传统基建外,高端制造业和以5G、工业互联网为方向的新型基建成为投资热点。
专家指出,下半年要坚持稳投资带动稳增长,不断优化有效投资布局。还要创新投融资方式,在提高专项债利用效率、推动基建投资回升的同时,加快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打通高新技术企业利用科创板融资的通道。
多地提前完成上半年投资目标
时值年中,多地召开经济运行形势分析会,再度释放稳投资、稳增长信号。
6月18日,陕西省发改委召开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明确把稳增长作为当前经济工作的突出任务。山西近日召开经济运行“双过半”研判分析会议,提出确保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狠抓开复工率,推动项目开工建设;加强市场预期引导,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作为稳增长的重要抓手,稳投资特别是重大项目投资被高度重视。记者获悉,6月以来,山西、青海、陕西、广西等多地发改委围绕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新增新开工重大项目、重点项目推进等进行调研督导,明确全面梳理投资项目,逐项研究推进方案,统筹谋划推动新增新开工项目,确保年度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
从多地近日公布的稳投资“成绩单”来看,不少地方提前完成上半年投资目标。截至5月31日,贵阳市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投资提前超额完成上半年目标任务;河南省今年前5个月,重点项目共完成年度投资目标的52.8%、完成年度开工目标的70.9%,提前并超额完成上半年整体目标;厦门市2019年在列的省重大项目101个,13个项目已竣工,其余88个省重大项目1至4月完成投资168.4亿元,完成同期投资计划的112%。
稳投资即将步入2019年下半场,多地已提前规划布局。仅6月以来,福建、湖北、广西、山东、安徽、湖南等地以及长三角等区域密集发布新一批重点项目建设计划,总投资规模超过万亿元。
安徽省近日发布的2019年省重大前期工作项目推进计划显示,计划投资103个重大项目总投资额达5125.79亿元,提出将加强项目谋划储备,重点谋划一批产业类、创新类、基础设施类等项目。此外,广西下达2019年第二批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重大项目计划,涉及项目178个,总投资3018.7亿元。福建各地集中开工一批重大项目,其中产业重大项目93个,总投资约496亿元。6月24日召开的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联席会议签署了86项区域一体化重大合作项目,总投资达2192亿元,涉及产融结合、先进制造、科创环境等。
“今年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在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下半年仍要坚持以稳投资带动稳增长。”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对记者表示,稳投资作为政策组合拳,要不断优化有效投资的布局,在调结构和惠民生方面引导投资,加大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在促进企业转型等方面加大投入。
高端制造业等成投资热点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传统的铁公基等基础设施外,高端制造业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成为下半年重大项目投资的热点。
数据显示,今年1至5月,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0.2%,增速快于全部制造业投资7.5个百分点;制造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5%,增速高于全部制造业投资12.3个百分点。
多地正瞄准高端制造业加大投资力度。湖南近日公布的2019年省重点建设项目显示,今年重点建设项目共四大类196个,总投资9758.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573.4亿元,重点围绕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领域。湖北省表示,将推进集成电路等十大重点产业发展,滚动实施“万企万亿技改工程”,工业技改投资超过5000亿元。
5G、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建也是地方投资发力重点。6月20日,湖南省提出鼓励省新兴产业投资基金等设立5G产业子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5G企业及重大项目投融资力度。北京市近日设立了50亿元5G产业基金。
“新型基建与高端制造业既能稳投资、稳增长,也在朝着促创新的方向努力,为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增长动能。”章俊说。
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林致远对记者表示,加大高端制造业投资和新型基建投资,有助于提振全社会投资规模,刺激总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对经济的稳健运行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专家建议创新投融资方式
多位受访专家表示,下半年应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提升投资效率和水平。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下半年高端制造业投资应聚焦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重点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在电子信息、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机器人等领域加大投资力度。
章俊认为,需要适当推动新型投资发展,在5G、高端制造、医疗、信息科技等方面作出长期战略部署,培养经济发展新动能。
此外,有专家指出,发挥稳投资成效必须带动民间投资,并在投融资方式上有所创新。“应着力建立绩效评估机制,对新项目开展事前绩效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作为申请预算的必要条件。与此同时,创新项目融资方式,除股权、债权融资外,还应更多开展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PPP)、资产证券化(ABS)等新型融资方式。”林致远表示。
“建议加快发展产业链金融产品和服务,建立政府贷款风险补偿基金等,适度降低制造业领域的金融信贷风险,引导银行金融机构加强对重大项目投资的支持规模和力度。”赛迪智库规划所工业投资研究室主任李杨对记者说。
章俊指出,要积极用好“专项债可用于补充项目资本金”的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做好配套的金融服务,在不新增隐性债务的情况下保障项目投融资的合理需求;同时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鼓励高新技术企业通过科创板进行融资,以解决新兴科技创新公司资本支持不足的问题,进一步贯彻落实金融服务实体,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