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介绍
自2012年9月份开展吨钢能源成本降100元攻关以来,济钢集团公司累计降低能源成本达到5亿元,2013年吨钢综合能耗在全国24家500万吨规模以上的钢铁企业中排名第7位。今年要实现吨钢能源成本再降100元攻关目标,究竟存在哪些困难、还有哪些潜力可挖、应该如何破解、如何实现新突破?这是摆在全公司干部职工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目标分析
经测算,集团公司水、电等纯能源动力成本为吨钢600元,全能源动力成本为吨钢1200元,其中扣除掉必要的能源成本以及固定费用外,吨钢可控能源成本不足300元,且经过前两年持续的降本攻关,能源降成本潜力已所剩无几。要完成今年能源动力再降100元,难度可想而知。
行为支撑
铁前能耗是降低吨钢能源成本的大头,占到了40%,但铁前系统实行经济料方针,品位比较低,能源消耗较高,再加之环保对炼铁的要求等,对铁前能耗降低目标的实现形成了制约。
面对困局,炼铁厂提出,要在去年超额完成吨钢能耗降低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实施力度,积极推进强动力冶炼,实现高炉的长期稳定,降低燃耗;继续实行喷煤结构的优化调整,多配经济料,实现配煤成本的进一步降低;加强技术改造,让一部分节能降耗技术尽快实施见效。
在吨钢能源降100元攻关中,中厚板厂面临的任务同样繁重。2.5米工序薄规格板的生产与用能匹配,3.5米工序的热处理生产与订单资源匹配,炼钢区域环保用能等压力,都是亟需解决的难题。
为此,该厂直面挑战,变压力为动力,从中归纳出三大潜力:
潜力一:推动钢轧无缝对接,实现两大产线的生产联动优化。
潜力二:推动生产与销售融合,实现订单的工艺合理优化。
潜力三:推动管理创新,突破鄂钢经验,实现耗能设备优化,并瞄准潜力重拳出击,直击能源消耗的薄弱环节。
该厂发挥钢轧一体化优势,优化订单组合效益、调整炼钢精炼制度、提高铸坯红送比例、细化钢种加热制度;强化市场接单,充分挖掘产能,提高机时产量,提高产线效率;加强设备点检维护,杜绝跑冒滴漏,实行耗能设备包机到人;积极推进能源技术项目创新,推广螺杆泵余热发电技术,实施水处理系统EMC节能项目、轧钢五泵站沉淀池扩容、加热炉加热制度优化、石灰窑小型煤气混合站改造等项目。
去年,集团公司煤气放散率、吨钢耗新水等关键指标实现了历史最好水平,进入全国同行业前三名,在此基础上,今年要实现吨钢能源成本再降低15元,这对能源动力厂无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为此,该厂针对燃气发电效率不够高、余热余能开发欠缺这一实际,从细节入手,进一步实行工序能耗指标优化,降低成本;进一步实施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增加新的效益增长点;进一步开发余热余能利用,拓宽外部用户供暖范围,把余热余能转化为市场效益;进一步加大系统改造力度,降低需量电费,争取全年节电1000万元以上。
据悉,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拓展余热经营、服务城市,今年年初,集团公司组建成立了供热公司,不仅整合了全部能源、水、电、气、汽的社会供应,推进余热开发利用,而且为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迈出了可喜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