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协议,双方将立足于加快国有企业转型升级,加速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导向,在产业金融、钢铁及相关服务、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新材料研发、城市服务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推动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行业内最大央企和地方国企的战略合作尤其是股权划转引起业界关注和猜想。
首钢是宝武又一目标?
钢铁行业兼并重组持续推进,宝武集团兼并重组不断拓展,动作频频,2017年参与重庆钢铁重整,今年重组马钢,从安徽国资委无偿受让51%马钢股权。宝武集团战略规划是“亿吨宝武”,通过联合重组、产业基金等多种方式,实现总量规模的扩张,业内纷纷猜测其下一个目标。
首钢集团前些年分别重组了长钢、水钢、贵阳钢铁、通化钢铁,实现了国有企业跨区域重组,产能规模在行业内排前几位。但近几年,首钢集团在兼并重组以及改革方面少有动作。
在此背景下,宝武集团获得首钢股份15%股权,导致业内猜测首钢成为宝武集团的又一并购目标。
定位更高更长远
宝武与首钢此次战略合作协议的内容呈现两个特点,一是合作领域广泛,不仅涉及钢铁产业,还包括产业金融、城市服务、国企改革等方面;二是合作层次更深,体现在智能制造、新材料研发等方面,提出联合进行新产品研究开发,探索前沿产品合作开发机制,联合攻关技术难题,共同探索创新研发模式和商业模式。
钢铁行业为资金密集型行业,重大科技创新的实施周期长,需较多的财力投入,同时对人力资源的要求也比较高,一家企业单独研发可能在各方面的投入较多。此次,宝武与首钢两大集团的战略合作,意在长期,在坚持各自发展定位的同时,发挥双方高端要素优势,有助于在各领域的开发创新上取得成功,共同提高企业竞争力。
我国钢铁企业以往的兼并重组中,已在优化产品结构、发挥协同效应等方面实现较大成功。如沙钢对东北特钢的重组,沙钢管理模式灵活,但产品多普钢少特钢,东北特钢拥有百年技术和生产能力,但存在市场定位偏差、效率低等问题,重组后双方优势协同发挥。中国宝武目前正在对马钢进行整合融合,以尽快释放重组协同效应。
宝武、首钢的合作与转股或是钢铁企业兼并重组深入推进的体现,将要在提升运营效率、智能制造、研发创新等多方面提高双方的综合竞争力。
或是开启战略联盟新模式
宝武与首钢的战略合作、股转划转和以往钢铁企业的兼并重组有所不同,一是股权授让比例不同,宝武对马钢是控股地位,对于首钢股份仅授让15%股权,两者存在实质区别;二是定位不同,双方首先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提出坚持各自发展定位,表明两大集团仍相对独立,联而不合。
宝武与首钢之前已是合作关系,此次在签署新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上划转股权,是两大钢铁集团的强强联合,战略合作关系进一步深入。
根据首钢集团官网发布的信息,在产业金融方面,双方在坚持各自发展定位的同时,积极推进产业金融领域的合作,通过交叉持股、共同投资等多种方式的资本合作,增进双方战略合作关系。后续两大钢铁集团可能交叉持股、共同投资,通过加强在各环节合作,共同应对市场风险。
我国钢铁产业已进入成熟期,国际市场成为钢铁产业发展越来越重要的一部分,钢铁企业将深度参与国际竞争,中国宝武发展愿景为 “成为全球钢铁业引领者”,需要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在成品市场上拥有话语权和定价能力。
战略联盟是企业成长的基本方式之一,两大钢铁集团战略合作与股权划转,或是形成战略联盟,在钢铁行业内具有引领示范性,可能成为钢铁行业前位企业未来合作发展的可选模式。对标日本钢铁企业的兼并重组路径,宝武与首钢有可能采取“长期慢跑”的模式,逐步融合,最终走向合并,双方后续合作进展值得关注。
外部形势、内生需求或推动钢企重组加快
政策层面上,2016年出台的《关于推进钢铁产业兼并重组处置僵尸企业的指导意见》指出,到2025年,中国钢铁产业前十大企业产能集中度将达60%-70%,其中包括8000万吨级的钢铁集团三至四家、4000万吨级的钢铁集团六至八家,与部分专业化的钢铁集团。
目前,仅宝武集团一家产能超8000万吨,排在后位的钢铁集团产能与之差距较大,后续需要有类似宝武集团的强势并购主体才能实现上述目标。
据报道,为进一步完善有利于钢铁行业兼并重组的政策环境,我国将发布《促进钢铁行业兼并重组指导意见》,着力解决当前阻碍钢铁业兼并重组的难点问题。
行业和企业层面上,虽然近两年国内钢材消费量不断突破行业内预判的消费峰值,但从长期发展阶段看,行业已进入成熟期,需求量到达峰值平台阶段,尤其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钢材消费量的下行风险不可排除。
国际上钢铁产业几次兼并重组浪潮发生的宏观和行业背景基本相似,都是在宏观经济运行偏弱、行业需求存在下行风险的情况下,企业有提升国内外竞争力的内生需求,辅以政策的外力,推动了钢铁企业的重组浪潮。
不管是外部形势还是企业内生需求,都有促进钢企兼并重组的动力,未来几年,钢铁行业兼并重组将加快推进。